●石油工人庆祝“三年注水大会战”圆满成功 ●注水工友正在进行每天的例行巡回检查 通讯员 齐伟仝 尹晶晶 本报记者 王锋
“注水相对增油30.5万吨,相当于少打新井726口,减少投资14.52亿元……”这是吴起采油厂在经历一场三年征战后的收获,这更是油田注水由规模向精细化迈进的精彩蜕变。在油田公司“三年注水大会战”即将收官之际,顽强进取的吴采石油人用事实证明,在这场战争中,他们赢了。
据统计,“三年注水大会战”期间,吴起采油厂累计投资50.13亿元,累计投转注543口注水井,新建注水站6座,迁建注水站5座,注水站技改9座,更换注水管线475公里,全厂水驱控制面积增加100.13平方公里,注水相对增油30.5万吨。从2015年到2018年间,自然递减率下降了2.14个百分点,注采对应率提高了9.28个百分点,注水井利用率、配注合格率、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5.3%、97.4%和62%。
五年“一把手”工程奠基
追溯吴起采油厂的发展史,其实早在1999年,注水工作就已经起步。但那时正是持续上产、规模开发的关键期,注水工作在缺乏技术、资金、人力的前提下,想要发挥大作用,显然是不足为道的。2010年,吴起采油厂原油年产量一举突破200万吨,遂确立了200万吨稳产20年的宏伟目标。然而由于长期依靠钻新井上产,后续资源接替不足,上产稳产难度加大,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注水便成了最关键的环节。同一年,该厂审时度势,率先将注水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上到采油厂,下到基层采油队,厂长和基层单位负责人直接对注水工作负全责、负总则,逐级明确了注水工作任务、目标和重点,从工作安排到业务培训、从考核管理到后勤保障,全部都由行政“一把手”全程参与、监督、执行,并一路开“绿灯”,从人力、物力向注水工作倾斜,有力保障了“一把手”工程顺利落地开花、彰显成效。五年来,全厂上下强基础、抓管理、要效益,一边忙于提升基础业务素质,一边不断创新注水技术、优化人力配置,注水井数、注水量、注水面积、注水站点及注水能力、水驱储量等明显增加,自然递减从2010年的13.37%下降到2015年的11.50%,累计相对增油27.23万吨,注水效果初步显现,为后期开展“三年注水大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在注水工作上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与长期稳产增效的发展定位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不能一味地扩大规模、堆积数量,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注水工作的质量效益,得让注水从规模向精细转变。”回想起当时对于注水工作的展望,吴起采油厂副厂长、总工程师高超利这样说。
“三年注水大会战”精准发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进入改革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吴起采油厂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开发方式,必须破除注水工作瓶颈,才能走稳稳产增效之路。2015年,就在吴起采油厂准备大做“水文章”之时,油田公司及时启动了“三年注水大会战”,确立了“一年树立标杆、两年全面推进、三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这一战略决策为油田实现稳产、增产指明了方向。
乘着油田公司“三年注水大会战”的强劲东风,一场轰轰烈烈的“注水之战”在吴起油田全面拉开。会战启动后,吴起采油厂全员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全面落实注水会战各项措施,健全组织体系、精细地质研究、强化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操作、管理“三支队伍”建设,率先将柳沟、吴仓堡定为注水项目区快速见效区。柳沟项目区2015年成立以来,在油田公司注水项目区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新建、搬迁6座注水站,投转注66口注水井,在未新钻一口油井的情况下,自然递减率从成立初的9.8%下降到2017年底的3.66%,综合递减实现负递减;吴仓堡项目区调整注水井网,关停无效注水井30口,油井措施改造145口,日产油从成立初的524.9吨上升至568吨。
集结的号角已经吹响,决心的战鼓也已雷鸣。但是仅依靠柳沟、吴仓堡两个注水项目区,还远远不能完胜这场“战役”。在柳沟、吴仓堡项目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吴起采油厂尽快筹划成立了吴仓堡南、王洼子、周长、白河4个公司项目区,利用两年时间成立寨子河长9、楼坊坪探79、庙沟曾岔1号、南庄畔庙沟3号、薛岔5-502、薛岔贺沟、胜利山7个厂级项目区,还自行加压成立阳沟47-91项目区,形成全厂注水“一盘棋”格局。在抓紧建设两级项目区建设的基础上,该厂还及时跟进技术研究、配套建设、运行管理和综合治理,注水效果逐步显现。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上,该厂自助攻关编制了全厂29个区块注水调整开发方案,为油田注水工作“把脉会诊”,注入了科学持续发展的“强心剂”。截至目前,吴起采油厂共有公司项目区6个,厂级项目区8个,面积注水区域辐射采油队12个,油田注水开发形势明显好转。在项目区的示范带动下,注水开发项目全面实施,全厂注水工作突飞猛进,生产与技术管理各项指标显著提升,充分证明了油田注水是实现稳产增产的不二选择。
“饭碗”工程效益彰显
眼下正是夺油上产的黄金季节,已经在吴起采油厂从事注水工作十多年的南庄畔采油队注水组组长张振祥,一如既往地奔走在油区沟壑之间,查看注水进度、动态观察油水井产液变化、开展注水效果分析、帮扶注水业务这一系列“注水活”。看着自己所在的油区注水效果逐步显现,他感到无比欣慰,“参加工作十几年了,我很荣幸能在注水这个岗位上一路走来。说真的,采油厂把注水工作升级为‘饭碗’工程真的很贴切、很实际,因为注水效果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采油厂的产量和长远发展,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每名员工的收入。”
2018年是油田公司“三年注水大会战”的收官之年,吴起采油厂将注水“一把手”工程升级为“饭碗工程”,进一步确立了注水在油田稳产增效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更长远、更实际、更全面的注水工作提升规划。明确要举全厂之力推进精细注水工作,要把生存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年必须实现注水相对增油10.8万吨。半年来,该厂以井网完善和油藏治理为重点,加快投转注进度,加速推进29个调整方案落地,大力开展超前注水、严抓三级动态分析、精细注采调控,进一步扩大注水示范效应,形成了全厂注水“一盘棋”工作格局,为顺利实现“三年注水大会战”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吴起采油厂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注水工作从小到大,从规模到精细,使吴起油田在注水这驾“马车”的牵动下,一步步向200万吨稳产20年目标奋力迈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吴起采油厂持续发扬“埋头苦干”“三无怨”精神,在注水工作上频频发力,通过注水示范引领作用,注水开发项目全面发展,全厂注水工作突飞猛进。从“一把手”工程到“饭碗”工程,吴起采油厂注水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