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环保督察“回头看”建设美丽新家园
以河长制为抓手 水质达标为目标 全力打赢碧水保卫战
——访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高凤奇
  本报记者 郑鹏
  记者:高主任你好,今年咱们水务部门为全力打赢“碧水保卫战”做了哪些工作呢?
   高凤奇: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区对沿河近岸的入河排污口、矿山企业、畜禽养殖、食品加工、油品储藏、城乡三产、农业棚栽、直排厕所等污染源开展了集中排查整治,加大控污截污监管力度,减轻对水体污染的压力。各县区积极采取挖渗坑、布涝池、安置污水罐、配备吸污车、集中收集拉运污水等临时应急措施,采用铺设石墨烯光催化网、引进人工快渗等技术提升污水处理尾水或重要河段水质;通过加强日常巡查保洁,强化河道施工项目污水处理执法监管,清理河道垃圾和废弃物,全面遏制“八乱”现象。今年我市在延河、北洛河、清涧河、仕望河安排实施水体达标项目88个,总投资27.3亿元。市水务部门与各县区水务部门千余名党员干部,联合开展“千人治污大行动”“百人督导农村饮水安全”“百人包抓防汛安全”,严格实行责任到人、驻守包抓,投身水污染防治一线,全覆盖、高效率跟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对河道“八乱”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市河长制领导小组与各县区签订了《2018年河长制暨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市河长办制定了《2018年河长制工作要点》《延安市2018年度河长制暨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对各县区水污染防治进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
   记者:当前,咱们河长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呢?
  高凤奇:河长制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延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了河长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了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健全了组织、制度、责任三大体系,分解细化了六大任务,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管护体系已基本形成。全市确定市级河长11名,县级河长154名,乡级河长844名,村级河长1661名,落实巡查员2567名,保洁员2580名。为夯实各级河长管护责任,制定了“市级河长每季度巡河一次,县级河长每月巡河一次,乡镇级河长每周巡河一次,村级河长及巡查员保洁员坚持日常巡查保洁”的定期巡河制度。
  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精准施策、系统发力,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及相关市级河长先后召开启动会、观摩会、推进会、攻坚会等专题会议,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通过“一县一单”“一河一单”等形式,限期销号,整改落实,共研究解决1260多个具体问题。河长主体负责、牵头组织、综合协调的作用发挥明显,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机制体制保障。
  记者: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呢?
  高凤奇:一是生态流量不足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水污染防治“底板”需要下大力气加固。二是系统治本项目建设滞后,运行管理不规范,水污染防治“短板”问题依然突出。三是综合防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科学治理、系统治理、上下游统筹兼顾、各流域整体推进上仍有差距。四是执法监管不严,对涉河涉污违法行为还不能做到及时“发声”大胆“亮剑”,严格依法查处。五是枯水期水质达标依然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河流径流量锐减,水质将难以避免面临反弹和下降的挑战。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如何解决,下一步咱们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呢?
  高凤奇:加快启动“两河、三川、四库”等河流库坝水系连通工程,通过规划实施引洛济延、龙安水库、王瑶水库加坝、宁陕调水、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项目,有效配置水资源,提高调蓄能力,增加河道生态补水量,着力解决水资源总量短缺,生态基流不足问题。
  指导支持督促推进各类水体达标项目和水污染治本项目实施进度,严格落实奖补和问责措施,确保按《目标责任书》要求全面完成。提早谋划,做足准备,主动迎战汛期过后河道生态基流减少对水质的挑战和考验,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紧盯水质目标,抓住关键环节,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提高防治应对能力,确保各主要河流水质稳得住、不反弹,有改善、能达标。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活动,维护河道管理正常秩序,集中力量查处一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以案说法,形成震慑。
  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要求,加强对各县区河长制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指导,加大考核问责力度,落实水污染防治成效“一票否决制”,从根本上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确保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