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延安南泥湾机场正式启用通航后,首架由杭州飞往延安的航班准点降落在停机坪。 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本报讯(记者 房佳 叶四青)2018年11月8日,是延安民航事业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更是226万老区人民翘首期盼的一天。上午8时29分,由杭州飞来的东方航空MU9997航班安全降落在延安南泥湾机场,标志着延安南泥湾机场正式通航。原延安二十里铺机场停止使用,延安机场原有全部航线改为在延安南泥湾机场起降。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志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宏贤,副省长陈国强,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局长王长益,西部机场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海鹏,空军参谋部作战局参谋潜科等领导参加通航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致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宏玉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靖江,市政协主席薛海涛,市委副书记吴铁,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出席活动。
延安机场始建于1936年1月,是中国共产党整修、使用和管理的第一个红色机场,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延安机场位于城东二十里铺,于1958年建站并开通民用航班,是陕西省内继西安之后第二个民用机场,它是延安重要的交通门户和对外开放窗口。
据了解,随着延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机场净空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对此,2002年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迁建延安机场。2009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同意实施迁建。新机场选址位于延安城南柳林镇南二十里铺尚家沟山顶,距离市区13.5公里,按军用二级、民航4C级标准建设,建成后实行军民合用,民航性质为支线机场。新机场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跑道长3000米、宽45米,平行滑行道宽18米,7个机位站坪,13000平方米民航航站楼,4部登机廊桥以及相应配套的办公、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可起降ERJ-145、B737、A320等机型。
新机场自2013年7月开工以来,在军地双方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湿陷性黄土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高挖深填沉降变形不协调(最大填土深度近百米)、高边坡稳定性差(最大填方边坡高度120米)、下滑台钢架反射网等关键性技术难题,累计回填土方3000多万立方米,现已完成各项工程,具备民航通航条件。
2017年10月新机场被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命名为“延安南泥湾机场”。2018年11月8日,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向延安南泥湾机场颁发机场使用许可证。
王长益指出,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延安南泥湾机场建成通航,不仅仅是陕西省、延安市的一件喜事,更是西北民航的一件大事。他希望,西部机场集团和延安机场公司能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和民航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积极强化真情服务,努力实现延安民航的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经济建设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薛占海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延安南泥湾机场的正式通航表示祝贺,向出席通航仪式的嘉宾表示欢迎,向广大机场建设者表示敬意!他说,延安南泥湾机场的正式通航,极大增强了区域空港运输能力,对促进我市对外开放交流、提高经济外向度、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他要求,要依托延安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文化影响力,加快打造推广“航空+旅游”“航空+培训”模式,力争将延安南泥湾机场建设成为“陕甘宁区域中心机场”“著名红色旅游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薛占海希望,军地企三方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持续提升延安南泥湾机场航空运输通达保障能力,支持临空产业发展,助推我市加快发展“三个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
据悉,南泥湾机场力争2019年开通国际(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超过60万人次,2020年旅客吞吐量跨入百万级机场行列,这必将为促进延安对外交流合作、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三个经济”提供强力支撑。
中国航空集团、西部机场集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国资委、省文资局、省口岸办及机场建设单位相关领导出席了通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