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共产主义。
  中组部的“窑洞大学”
  1938年至1942年,为了提高共产党员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加强党性修养,陈云在中央组织部组织成立了领导干部学习小组。领导干部为学习骨干,正式参加者有部长、秘书长、正副科长,他们就在中央组织部机关的窑洞里学习,被称为“窑洞大学”。当时,开设的课程很单一,就是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学马列的原著,学毛泽东的哲学著作。陈云根据他先学一步的经验,提出要坚持一本一本地读马列原著和毛泽东的著作。他说,要将现有的主要教科书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懈怠,也不用着急,一步一步来。并要求首先要把书读懂,不要一知半解,这是达到融会贯通的必经步骤。
  当时,陈云带头,副部长李富春和领导小组其他成员都积极参加学习,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条最根本的经验:领导带着学。这是中央组织部机关学习坚持五年并学有成效的关键。
  当时,延安并没有很多业余活动,工作之余散步是大家最主要的休闲方式。陈云的身体不好,星期六、星期天偶尔会和妻子一起出来散会儿步,然后就又回去读书了。
  中央组织部的“窑洞大学”历时五年,其间人员流动较快。参加学习的人学习时间有长短,学到的东西多少不一,但大多数的同志都确确实实地学了几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与革命实践相结合。陈云组织的中央组织部“窑洞大学”学习活动,贯穿了他的一贯思想,这就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担负起领导职责,才能面对变化的形势。
   “吃饭要照镜子”
  延安时期,陈云对随意倒掉饭菜等铺张浪费行为十分反感。在许多场合,他都对这种现象进行严肃批评。有一次在群众大会上,陈云作报告时提出:“吃饭要照镜子。”他说:延安人民的生活艰苦,实行供给制,每人每天三钱油、五钱盐,粮食也不足,吃菜靠自己种,吃肉由各伙食单位养猪去解决,所以要爱护一粒米、一滴油,丝毫不能浪费。我们是无产阶级,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逐渐变质。陈云所说的“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而且要用馒头把盘子擦干净,拿起来可以照人。他的话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听了他讲话的人都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给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抗大和女大的干部们讲课,是陈云在延安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这些怀着满腔热忱为了革命理想投奔延安的爱国志士,陈云每次讲课都把党的历史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认真仔细地准备每一堂课,深入浅出是陈云讲课的特点。
  有一次,陈云到马列学院讲“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到底。那么什么是奋斗到底?陈云解释道,“到底”就是死的意思,用上海话讲就是“翘辫子”。那么什么样的奋斗叫奋斗到底?什么叫不到底?他举例说,像陈独秀、张国焘那样的就是没有革命到底;还有的人叛变革命、逃跑,经受不住金钱的利诱等,都是奋斗不到底的表现。就是说,如果不能无私忘我,一门心思只想着个人得失,奋斗就不能到底。那些先烈们身陷囹圄,惨遭种种酷刑,但是,在死亡面前却表现出坚强的革命斗志,在死亡面前从容不迫、坚贞不屈。有的义无反顾走向刑场,高扬头颅,慷慨就义,为共产主义而献身,这就是奋斗到底。
  还有一次,在讲革命坚定性时,陈云指着延河的方向说,我们共产党人要像延河里的那块大石头一样,历经几百年,无论发多大的水,都牢牢立在那里,没有被水冲走。要像这块大石头一样,要有革命坚定性,经得起大风大浪,经得起千锤百炼,在艰难困苦面前无所畏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陈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表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胆略和高超政治智慧,形成的崇高思想、品德和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陈云执着追求理想、始终忠于党和人民。他说,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坚定自己为共产主义实现而奋斗到底的人生观,坚持唯物主义者的无私无畏精神。
  陈云善于总结经验、崇尚真抓实干。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说,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于我们党的身上,我们有这样的责任,不能搞坏,搞坏了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全国人民的得失。陈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高风亮节。
  陈云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把毕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选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延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