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远山的召唤
——记宜川县集义镇郭东村第一书记冯冠杰
    ●冯冠杰(左三)与村民拉家常、话发展    刘阳 摄
    ●冯冠杰(右)查看贫困户养猪情况    刘阳 摄
  本报记者 李星棋 刘阳
  9月17日,秋雨绵绵。在延安通往宜川的309国道上,宜川县集义镇郭东村第一书记冯冠杰冒雨驾车赶往产业培训现场会。路过一个急转弯,冯冠杰下意识地踩下刹车,车子猛然抱死,一下子滑出路面,翻了几个跟头后,被一棵大树逼停。
  雨在不停地下着。冯冠杰挣扎着从车辆中爬出来,拨通了集义镇人大主席杨鹏的电话,叮嘱他替自己把培训材料领回去。等到郭东村村支书王抗伟和村民闻讯赶到现场时,平时文质彬彬的冯冠杰,头发凌乱,眼神惊慌,额头有一块明显的伤痕,衣服也被扯烂多处。此时,事故车辆已经被装上了故障托运车,车轮胎爆裂,后门还有个大坑,副驾驶车门则完全变形,所有车窗玻璃都已支离破碎,安全气囊“无力”地摊在车座上。面前的一幕,让所有人倒抽一口冷气的同时,也在心里为这个年轻人庆幸:车撞得稀巴烂,冯书记能“死里逃生”确实是一个奇迹!
  事故车没有修复的价值,几天后直接报废。经此大难后,所有人都认为冯冠杰要住院休养一段时间。然而,一周后,冯冠杰又出现在了郭东村,还是那么儒雅,还是那么热情,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当单位领导和亲戚朋友劝他多休息几天时,他笑着说:“村里还有好多事没做完,心里实在放不下。”
  (一)
  半年前,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冯冠杰刚到郭东村时,引来了村里人不小的猜测:“这个细皮嫩肉的年轻人,解(hai)下解不下农村的情况?”
  郭东村地处宜川县最南端,与韩城市独泉乡接壤,距宜川县城50余公里,山大沟深,全村520户1512人,目前还有18户41人是贫困户。全村的耕地大部分为坡地,吃饭靠天,出行靠走,自然条件艰苦。冯冠杰在延长县农村长大,这里比他印象中的农村还要落后。
  冯冠杰到任后,没有忙着开会,也不着急听汇报,他在村支书的陪同下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详细了解每户村民的经济收入和困难情况。村里这家没有找准产业发展,那家劳动力不够,还有几家常年有病……在笔记本上,他一一记下了各家的情况。
  邹灵各老人是村里的贫困户,70多岁的她和老伴独自生活,两人都患有脑梗,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冯冠杰得知后,对这家人格外上心,一有空就会到老人家里看看。一来二往,老人看着冯冠杰也觉得特别亲。
  一天傍晚,邹灵各正在家里做家务,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儿女都不在身边,她脑海里蹦出来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冯冠杰。她让老伴赶紧给隔壁村部的冯冠杰打电话,不到五分钟,冯冠杰就和村支书赶来了,一起把老人扶到自己的车上,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镇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邹灵各老人是脑梗犯了,幸亏送来的及时,不然就很麻烦了。此后,邹灵各逢人便说:“我的命都是冯书记救的,这个年轻人仁义得很,和我们庄稼人不隔生。” 
  集义镇有一个九年制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郭东村有许多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学校300多名学生里,有60多名贫困生。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冯冠杰敏锐地发现,这所学校的基础条件较差,教育资源贫瘠,孩子们的就学条件十分艰苦。教育扶贫在这里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随后,冯冠杰及时将这里的情况向市教育局领导作了汇报,为集义镇九年制学校新建了营养餐储藏室、淋浴间、宿舍楼卫生间,还邀请延安实验小学来结对交流,为老师们上示范课。有了储藏室,孩子们能吃上新鲜的营养餐;有了淋浴间、卫生间,孩子们有条件讲卫生;学校硬件一点点提高,孩子们更爱学习了。“冯书记太辛苦了,整天忙于郭东村的脱贫致富,还惦记着学校的发展和这里的贫困学生。”集义镇九年制学校校长袁景林心怀感激地说。
  半年来,冯冠杰习惯了跟村民干部坐在炕桌边,手里抓上一把花生米,一边吃,一边拉家常,一起谋划郭东村的未来。许多贫困户就是在和他的唠嗑中,拉近了和他的距离,坚定了脱贫的信心。
  (二)
  在郭东村的日子,冯冠杰主动当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设计师”,将村内的各项工作安排得严丝合缝,并运用自己的关系四处“化缘”、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忙得不亦乐乎。
  郭东村穷,村容村貌也差。以前,村民们习惯把柴火随意堆在门口,垃圾倒在路边,过段时间再焚烧掉,既影响村容村貌,又污染了环境。冯冠杰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铲车轰隆隆开进村后,他亲自上阵,既当“指战员”,又当“技术员”。大到混凝土技术指标、震动系数,小到拌砂调浆等,他都会一一过问。
  在村民的印象里,冯冠杰经常开着私家车往返延安和县城,“跑腿磨牙”争项目。在他的奔波下,郭东村10公里通村路变成柏油路,23条生产道路全部硬化,91口集雨水窖建成投入使用。太阳能路灯在夜幕降临后准时点亮,绿化树、公共厕所、垃圾台出现在公路旁边……村民们根本没有想到,过去祖祖辈辈行走在泥泞土路的日子,半年时间内就成为了历史。王抗伟感慨地说:“冯书记用半年时间办了村上几年都干不了、干不成的事。”
  如何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是冯冠杰任第一书记以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针对大部分村民观念保守、信息闭塞,存在惰性思维、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一现象,冯冠杰多次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进行探讨,立足于郭东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种花椒核桃、养蜜蜂养猪,养殖种植统筹推进”的扶贫攻坚发展计划。
  村民畅向东家因孩子上学而致贫,经过几年的帮扶,家里的日子有了起色。今年,看到花椒价格上涨,畅向东想发展10亩新花椒园,因为没钱而发愁。冯冠杰知道后,帮他申请小额贷款,协调互助资金3万元,10亩花椒园顺利建成。“等到新园发展起来,家里一年就能收入四五万元,再也不用政府来帮扶了。”畅向东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信心。
  今年,村民邓全生把自己承包的60亩核桃全改种成了花椒,按照现在市场每斤60元的价格计算,三年后,他的花椒净收入可达到数十万元。“这都是冯书记给我提的建议,当时心里也犹豫,冯书记像朋友一样不断地给我分析市场前景,算收入账,这才打消了我的顾虑。”看到一天天长起来的花椒树,邓全生的心里同样充满了期待。
  如何让主导产业花椒有销路,卖出好价钱?冯冠杰还协调市县科技部门技术人员,对郭东村产业户进行集中培训,引导村民建立富民花椒专业合作社,配备花椒烘干机和选椒机,免费共享宜川花椒商标,提升花椒产品价值。2018年,郭东村仅花椒销售一项较上年增加25%以上。
  或养猪,或养牛,或养蜂。如今,郭东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家有了脱贫产业。17户39人年底可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立冬时节,陕北大地披上了厚厚的白霜,大雪也即将封山。从延安到郭东村单程二百多公里,要翻越几座大山,且山路崎岖十八弯。这是冯冠杰必经的扶贫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曾经死里逃生;在这条道路上,他选择继续前行。他说:“郭东村人一日不脱贫,我就一天不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