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1941年,三五九旅在王震带领下,开进南泥湾进行屯田垦荒,仅3年时间,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亲笔为他题词:“有创造精神。”同志们称他是“有创造精神”的实干家。
王震,1908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几度辍学务农。13岁到长沙,先拉人力车,后当铁路工人,开始接触党的组织。1924年后,任粤汉铁路工会长岳段分会工会执行委员、工人纠察队队长。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1929年,他参与组建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和游击队,任特区区委书记,湘鄂赣边区赤卫军第六师政委。1930年后,任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委、师政委、师党委书记,红八军师政委、代理军长,省军区代理司令员,是湘赣苏区主要创始人之一。1934年8月,王震任红六军团政委,在任弼时领导下,与军团长萧克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率部西征。同年10月到达黔东,任中共湘鄂黔省委委员、代理军区司令员。1935年11月率红六军团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1941年率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1942年,他又兼任中共延属地委书记。大生产运动中被评为劳动英雄。王震总是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在战争年代他是我党我军的开路先锋,他担任过延安军分区和卫戍区司令员,保卫党中央;率领三五九旅开荒南泥湾,成为全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旗帜。
“王胡子”的来历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震赤胆忠心、战功赫赫。1934年8月,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王震所在的红六军团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在准备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战斗中,王震亲自指挥战斗,骑着马,挥着刀,率先冲出阵地,他虽血流不止,但战士受到他的鼓舞,斗志昂扬,奋勇杀敌。
1938年冬季,日军欲过汾河,向晋东南进发,妄图控制整个山西。王震奉命前往阻击,他在当地找了一口棺材抬上了前线,在战前动员会上挥着拳头高声说:“我们一定要夺取汾河,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就装在这口棺材里!”他把必胜的战斗信心传递给了每一位战士。战士们视死如归,个个勇猛顽强,冲锋陷阵。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终于冲破日寇的防线。在这次激战中,王震头顶受了伤。
1944年11月从延安出发,挺进华南,到湖南、广东、江西去创建抗日根据地,1945年9月北返中原,1946年10月重返延安,历时整整两年,跋涉2.2万余里,经过8个省,艰苦地克服了严寒酷暑和江河山岳自然阻碍,深入敌人心脏,打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剿”,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1946年10月,王震率队打破国民党的围堵,胜利地重返延安。由于联续的残酷战斗,他脸上长满了长长的胡子。王震去王家坪见毛泽东,毛泽东紧紧握住王震的双手,深情地望着他那长长的胡子,亲切地说:“王胡子,你辛苦了。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从此,王胡子的美名就此传颂开来。
委任农民副官朱老汉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1941年3月,王震率第三五九旅遵照毛泽东“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指示,分4批浩浩荡荡从绥德警备区开进了南泥湾。
三五九旅的战士虽然多是农民子弟,但是由于长期作战,干农活的机会少,一些南方的战士将南方的耕作方法搬到陕北应用,第一年的农业生产没有完成原定的计划。为了尽快学习种地经验、保障生产,王震亲自拜访、请教延安的劳动英雄,并用换工的方式,派战士帮他们种地,请他们到部队传授耕种技术,又请垦区有经验的老农到部队指导种地。
垦区有个71岁的老农朱玉寰,种庄稼在行。他见部队指战员开荒种地干劲大,但方法不对头,常主动地向战士传授种地技术。王震了解情况后,表扬了朱老汉,并请他指导部队种地。朱老汉耿直地指出部队种庄稼方法不对。他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二连挑粪到地里,粪堆上不盖土,我就批评他们的连长,不压土,太阳晒,风雨吹,粪劲就没了,不顶事嘛。”说者无意,王震可听在了心里。他诚恳地说:“在种庄稼上,你就是我们的长官。我委你当农业生产副官,给你写个执照带上,不管你走到三五九旅哪个单位,你拿出执照来,给他们一看,他们就接受你指导种庄稼。”
在南泥湾军民齐心协力的努力下,1944年,三五九旅开荒达到了33万亩,人均33亩,真正做到了耕一余二,每位官兵,包括朱老汉,都分到了不少红利钱,他们还给当地政府上交了1万石公粮。
以身作则的生产模范
三五九旅刚到南泥湾的时候,到处荒无人烟,荆棘丛生,野兽成群,生活极为艰苦。没有房子,王震和大家一起搭草棚子。没有粮食,王震和大家跑到50公里以外的供应站扛粮食;没有菜吃,王震带领大家上山寻野菜。缺少农具,王震亲自领导干部战士用废铁和弹片打制。王震把凡是在家当过木匠、铁匠的人都抽出来,以团为单位集中起来,办了几个木工厂和铁工厂,负责打制镐头、锄头、镰刀、风车和大车等。
王震亲自到南泥湾调查,看看哪个地方适宜种什么,哪里有珍贵木材。王震几乎跑遍了南泥湾的每一个地方,不仅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还把身边工作人员单独编成一个生产小组,参加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后,三五九旅各单位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发动战士利用各自专长,养了许多猪、鸡,办起了制作豆腐、生产豆芽等的小作坊。在生产运动中,王震带头,各级干部都以身作则,担负和战士一样的生产任务。他还特意为自己打了一把大号的镢头,到下边检查生产时随身扛着,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参加劳动。为了解决全旅的吃饭穿衣问题,王震带领战士不仅发展农业,还办起了13个工厂,成立了盐业公司、土产公司、运输公司以及饭店、商店、军人合作社、浴池等。
王震也由于吃苦在前,成绩卓著,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劳动英雄。南泥湾垦荒的创举和经验,对全国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起了典型示范作用。1942年以后,边区其他部队都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改善伙食不忘勤俭节约
1942年以前,部队每天只吃两餐,由南瓜、山药蛋、蔬菜拌和小米做成杂和饭。1943年改为每天三餐,副食方面开始每天每人五钱油、五钱盐、一碗菜,后来每人每天六钱油、六钱盐、两碗菜、一个汤。开始难得吃上一次肉,后来每人每月能吃到3斤大秤(每斤24两)的猪肉,逢年过节饭菜更加丰盛。
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三五九旅仍坚持勤俭节约,王震向全旅发出“生产要多,消费要省”的号召。三五九旅统一制定了供给标准和制度,结余的粮食和物资除储备一部分外统一上交。为了既改善伙食又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王震指示举办全旅司务长训练班,他亲自下厨做饭菜,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终于变成了“粮食堆满仓,稻谷翻金浪,猪牛羊肥壮,鱼鸭满池塘”的“陕北的好江南”。
王震成了党内著名的实干家。他所领导的部队被誉为“模范党军”;在抗战初期扩军工作中,他力排众议,抓住时机,放手扩大部队,充实战斗力量;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他带领三五九旅创造出“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生产经验,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典范。他60多年革命生涯所表现出的气魄、胆略和政治智慧,形成的崇高思想、品德和风范,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丰富内涵。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毛泽东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的精神。邓小平曾指出:“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话,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现实的警示,更是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
(摘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延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