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各界热烈欢迎陈嘉庚先生(资料照片) 陈嘉庚在延安八天。这期间,毛泽东到他下榻的窑洞拜访过几次,或同午饭或共晚餐。他还出席了延安各界的欢迎会,也应邀出席讲演会。陈嘉庚发现中共领导人对他的接待和国民党当局有很大不同。同是欢迎,中共领导人朴素而诚恳,而国民党当局却是奢侈而虚伪。陈嘉庚与毛泽东多次会见,期间发生的一些小事,颇引起他的注意和惊奇。如:一次在和毛泽东谈话中,一些在延安学习的南洋华侨学生来到,不敬礼便坐,并参加谈话,绝无拘束。还有一次,毛泽东在办公室与陈嘉庚谈论南洋情况,总司令部内的人都可参加,顷刻间席位告满。有一勤务兵迟到,望见长板凳上毛泽东身边略有空隙,便挤身坐下。毛泽东向他望一望,把自己身躯移开一点,以便让他坐得更舒服些。还有一次,毛泽东陪同陈嘉庚逛延安新市场。毛泽东的穿着并不比当地赶集的农民好多少。走在街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人跟他打招呼,有的人还停下来和他聊几句,大到对边区政策的建议、小到家里的红白喜事,人们语无顾忌,毛泽东都能认真地听。
陈嘉庚是个很细心的人,在考察期间,特意单独一人与许多在延安学习的南洋华侨男女学生以及从他所创办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投奔延安来的学生多次敞开交谈,就心中所疑详细询问,以证实所见所闻。这些侨生也能够敞开思想,无拘无束地反映延安的真实情况。所闻、所见、所谈都是一样,这样陈嘉庚的心才踏实了。
通过实地考察,陈嘉庚对延安最好的印象有下列几个方面:第一,没有苛捐杂税,不像国民党统治区捐税多如牛毛。第二,领导人廉洁,他们的薪金和一般干部、士兵相差很小,一律称津贴。这同国民党达官贵人的丰厚薪俸以及贪污舞弊、中饱私囊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三,没有乞丐,没有妓女,没有失业的人,人民生活过得去,不像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第四,领导与群众平等相处,不像国民党统治区等级森严。第五,治安好。第六,男女关系严肃。第七,朴素成风。此外还提倡开荒,鼓励人民生产,并且在陕甘宁边区实行县长民选,等等。
延安之行,共产党领导人用民主、平等、清廉与简朴的作风折服了陈嘉庚。从他们的身上,陈嘉庚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看到了共产党得人心、得天下的历史必然。他在《南侨回忆录》的序言中写道:“余久居南洋,对国内政治,虽屡有风闻而未知其事实究竟如何。时中共势力尚微,且受片面宣传,更难辨其黑白”。“及至回国慰劳”“并至延安视察”“见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
可以说,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他发现了在黑暗的中国还有一个光明的地方。回到新加坡,他激动地对家人说:“余此次劳军经延安所见,深感中国有希望了!”随后,陈嘉庚应邀发表多次演讲,认为“拯救中国的人不但早已诞生,并且已经在那里做出许多大事了”。他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中国的救星就是毛泽东。
延安之行使陈嘉庚的政治态度发生根本转变,他毅然与国民党政府决裂。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当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贡献。
(选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延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