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与魏清芳交谈 马建入户调研 本报记者 雷荣
“言语虽然不多,好事办了不少。”提起第一书记马健,张家沟村村民对他有着一致的印象。
今年4月,延安新区管委会宣传部部长马健,肩负着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使命,只身来到张家沟村,成为村子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从此,他一头扎进偏远的张家沟村,与这个小山村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村民结下了难舍之情。
“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村上,我和孩子很少能看到他。”马健妻子一半埋怨,一半理解地这样说。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初冬,暖阳斜照在张家沟村。村党支部院里,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天气马上大冻了,得抓紧施工,早点完工啊。”工地一旁,马健对领班的工人嘱咐道。
正在施工的是张家沟村文化活动广场,这是马健作为第一书记,为村上积极争取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改善村子基础设施建设和党支部活动室条件,马健规划对原活动广场进行扩建修缮,并就近修建新的党员活动室。目前,广场扩建只剩最后一块“拼图”,6间新建平板房主体也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张家沟村邻近雨岔大峪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优势。要想长久发展,首先要做好旅游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新区管委会投入资金200万元,对广场进行扩建,完善功能区域,为游客提供服务。”马健介绍说。
“新的活动广场建成后,广场西面还将规划餐饮、商业区,打造小吃一条街。”站在院中,马健一边指着,一边介绍。
绕村一圈,张家沟村村民户户院落井然有序、窗明几净,道路干净整洁、小河流水潺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每隔不远,一个大型垃圾箱就摆放在路边,只见村民手提塑料袋疾步而来,将垃圾投入垃圾箱后转身返回。
“马书记给我们村争取了20个垃圾箱,这真是大好事、大实事。”村民朱丽丽对此赞不绝口。她说,以前村民有随地倒垃圾的现象,特别不卫生。现在配备大型垃圾箱后,我们村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提起环境的改善,凤妹子农家乐店主郭延凤深有感触,“许多外地游客来咱们这里吃住后,看到环境好,感觉很舒适,他们就介绍自己周边的人过来,回头客慢慢增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帮助村民发展农家乐
“我炒的是土豆丝。”
“我家拿手的是红烧鲤鱼。”
“我准备的是香菇烧青菜。”
……
11月12日,张家沟村党支部里热闹非凡、香气弥漫。听说马健要在村上举办第一届美食节,每家每户农家乐都拿出了招牌菜,一比高下。
2017年以来,随着甘泉雨岔大峡谷的发现,前来甘泉旅游探险的游客络绎不绝,这给雨岔大峪谷必经之地张家沟村带来了无限商机。嗅到挣钱气息的村民闻风而动,先后建起20多个农家乐,沉寂的山村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一段时间后,一哄而上的农家乐暴露出菜品种类单一、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不一等诸多问题,游客口碑下降,全村的农家乐行业不温不火,徘徊不前。
“如何提高农家乐的档次,让村民在服务旅游中提高收入。”马健深思熟虑后,决定从延安邀请地方特色酒店专家上门“传道解惑”,并举办“张家沟村第一届农家美食大赛”。
“菜的味不错、菜量大,但是会造成浪费,最后是游客不喜欢,你们赚不了钱。”延安石窑宾馆总监刘东在比赛点评环节说道,“从满足游客需求出发,服务人员装扮要有陕北风格,住宿装饰要有陕北特点,饭菜要有陕北特色,这样才能突出地方特色,赢得游客的青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脱贫致富,必须要增强村民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寻求别人的同情和帮助。马健认为,要把全村的农家乐做出品质、做大市场,必须要提高村民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水平。4月份,也就是马健刚刚到村不久,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全村的农家乐店主,来到宝塔区佛道坪村、康坪村学习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提高农家乐的管理技术与服务水平。
“走了一圈,学了一圈,确实增长了不少见识。一比较,我们和他们的差距还很大,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村民朱丽丽说。
“我把村民带出去开眼界,又把专家请来做培训,就是要让村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互相学习借鉴。同时,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的运营,提升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只有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村民才能收获到更多的回报。”在美食大赛结束时,马健动情地说。
今年9月份,村里的红薯大丰收,马健积极牵头,联系新区的各个部门预订村上的农产品,在中秋之际,一下子为村上卖出去了2万多公斤的红薯,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同时,在马健的建议下,管委会又拿出一定的资金,为贫困户每月提供100元的生活补助,贫困户子女每年提供1000元的上学补助。
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形式的帮扶,真真切切带来的关爱和帮助,让村民们对新来的这个第一书记刮目相看。
心系困难群众
12岁的李孟哲一直让马健放心不下。
这个一出生就患有脑瘫的男孩,被疾病折磨得无法正常生活,整天坐在轮椅上,依靠家人的照顾艰难度日。
“这些年带着他去了西安、咸阳,还有很多大医院,就是看不好。”爷爷李夏鹏一边照看小孟哲,一边偷偷抹泪,无可奈何写在了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一家人打工挣钱,所挣的钱全部给孩子治病。但让李夏鹏最无助的是,尽管花光了所有积蓄,他们仍然看不到一点希望。在结对帮扶中,新区管委会的包扶干部曹咏云得知了这一情况,便积极联系到杭州的一名知名专家,亲自到村上进行问诊。并在上海一家私企的赞助下,9月16日,李孟哲和父亲乘机前往杭州,接受治疗。
治疗回来后,马健时刻关注着小孟哲的病情,隔三岔五就来看望他。每一次,马健都耐心地与他聊天,询问恢复情况,指导恢复训练,仔细观察孩子的细微变化,并与专家大夫保持联系,协调后续看病事宜。
“那边有治疗成功的案例,医生说我家李孟哲的情况比较好,积极配合治疗的话,孩子的病还是很有希望治好的。”李夏鹏说,“我们不苛求太多,只要孩子能站起来,自己照顾得了自己,那就谢天谢地了。”
“老李,你不要担心,我看孩子恢复得挺好,是个好兆头。后面我会和大夫对接,杭州那边说等孩子的干细胞培养好后可继续下一步的治疗,杭州和上海那边说最少需一年多的治疗,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也不要着急,孩子肯定会好转的。”马健对李夏鹏说道。
以村为家真扶贫,心系群众扶真贫。驻村以来,马健下得来、蹲得住、摸得清,这家门里进,那家门里出,成了村民无话不说的知心人,与村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今年42岁的魏清芳,丈夫十几年前因车祸导致神志不清,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全落到她肩上。
“他不仅干不了活,还天天把我照得牢牢的,有人和我说话就开始发疯打骂,就怕我丢下他走了。”魏清芳说,“我给马书记说了卖面皮的想法后,他协调给我购置了一辆三轮车。还介绍我在村里打零工,既能照顾了家里又可以挣钱。”
马健出生在农村,他对农民有种天然的感情,他常说,“最见不得群众掉眼泪,人家流泪我也流,心太软。”
村民景宏志早年妻离,中年丧子,自己又因为遭遇肇事差点性命不保,依靠不到2亩的土地,日子过得穷困潦倒。
看到他凄苦的遭遇,马健利用自己个人的关系,为他在新区谋求到一份保洁、保安工作。岗位不适应时,只要景宏志提出要求,马健尽量满足他。“马健就是我的亲人,就是我的家人。”景宏志逢人就这样夸马健。
后记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时间是有限的,可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马健说,下一步,他要带领村民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发展花海、采摘等旅游观光业;还将借助张家沟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发特有的富锶矿泉水,为全村百姓打造另外一项长期致富产业。
“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从第一书记马健的身上,记者闻到了泥土的芬芳。
“我相信经过我们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扶贫干部的倾力帮扶,张家沟村一定能够从贫困走向富裕,变成一个更美丽富裕的山村。”马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