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三级”产业催开致富花“五网”兜底织就幸福梦
——吴起县坚持党建引领决战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大棚油桃熟了
    ●上门慰问贫困户
    ●开展健康扶贫
    ●技术帮扶
  本报记者 高乐 通讯员 康彦创 樊涛
  虽然入了冬,可是60多岁的老党员张生成并没有闲着,大清早他就来到长城镇马新庄林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家的养牛场里,清理牛圈、喂牛,忙得不亦乐乎。张生成指着身旁的牛圈,满脸笑容地说:“现在我家这圈牛,一年下来能收入好几万块呢。”
  像张生成一样,在吴起县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今年以来,吴起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辟脱贫攻坚新路径,创新实施“幸福五网兜底”工作法,打造脱贫攻坚路上独特的“吴起产业模式”,开启特色生态扶贫之路,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吴起县14万儿女脱贫致富的幸福变奏曲。
  “三级”产业稳定增收 扶贫脚步越踩越实
  张生成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党员,他纯朴勤劳,村里人都称他“老张”。一心想要脱贫致富的张生成经过多次考察,准备大力发展养牛业,于是他带着东借西凑的5万多元去了内蒙古,买回来14头肉牛崽。经过精心饲养,这群牛崽个个长得体肥肉多,眼瞅着牛要出栏了,老张却一筹莫展。
  牛到底怎么才能卖出去?要卖到什么地方去?一家人的“穷帽子”什么时候能摘掉?……犯了愁的张生成来到长城镇政府讨主意。该镇党委书记李胜强听了他的苦衷,给他讲了政府对农民自办养殖合作社的一些帮扶政策和措施,建议他把牛宰杀之后,拉到市场上分别出售牛肉、头蹄、下水、皮子等。
  “那次我真的是遇到了贵人。”老张笑着说。按照李书记的建议,老张和儿子张平选了家里一头中等肉牛宰杀,拉到吴起县胜利山市场去卖。让父子俩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家的牛肉由于肉质鲜美很受欢迎,一上午就卖完了。翻翻钱包,里面装了将近1万元,这可把老张父子高兴坏了。在回家的路上,老张仔细一算,利润至少都有2500元。就这样一头、两头、三头地宰杀……销售市场慢慢打开了,牛肉的销量日益增长,老张的养殖干劲也越来越大。如今,林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建起了标准化牛圈3座,草料加工房3间,养牛数量达70余头。
  为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该县重点在产业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大棚种植和家庭种养殖产业,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三级”产业发展模式,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通过县级产业‘政企合作分红’、镇村产业‘企社大户联营’、户级产业‘优惠政策激励’这三级产业发展体系,全县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致富产业全覆盖,户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吴起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炜告诉记者,具体来讲,就是在县级产业层面,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实施光伏扶贫对2442户建档立卡户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政府入股陕西果业集团和延安圆方集团,为1005户建档立卡户每户每年分红2500元;生态效益补偿为1979户建档立卡户每户每年补偿2800元。在镇村产业层面,依托强势的规模产业,积极鼓励贫困户以各种形式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目前,有57家合作社、12家企业与800多户建档立卡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每户增加收入2000多元。各镇街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先后培育形成7个万亩种植基地,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万头猪场1个,千头猪场7个,万只鸡场1个等。在户级产业层面,出台八个方面创新性强、操作性强的到户产业补助政策,财政全额补助农户发展产业所需本金,鼓励贫困户发展切合自身实际的长短产业。
  从长官庙镇出发,驱车翻过几道深沟,便是李沟村。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的苹果树。自2015年起,李沟村借助吴起县“苹果北移”政策,率先大规模引进栽植苹果,一跃成为全县山地苹果示范园。
  李沟村第一书记李永琪告诉记者,苹果产业的发展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将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目前,李沟村山地苹果示范园有水灌溉面积达到780亩、挂果面积达到320余亩,挂果园配套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120亩,果园年产值约96万元,人均可增收2000余元。
  “近年来,我县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山地苹果种植业,从政策、技术及物力、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累计发展山地苹果园达1.7万亩,前景广阔,李沟村的山地苹果就是全县发展山地苹果的一个缩影。”吴起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兴旗说。
  “幸福五网”兜底保障 群众福祉显著提升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吴起县目前需兜底保障974户1982人。面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众,该县大胆创新探索,实行“幸福五网兜底”工作法,走出了一条具有吴起特色的兜底扶贫新路子。
  “这都是今年以来的扶贫档案,有农村低保审批文件、特困供养人员资金拨付表、医疗救助审批资料、残疾人补贴花名册……”在吴起县兜底保障办公室,正忙着整理资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织牢稳定脱贫“基础网”,吴起县全面落实基础政策保障,落实低保、“五保”、残疾、养老等各类补助政策,落实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和生活用电等政策,真正让特殊群体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在“一网”保基本的同时,该县积极推行政企分红模式,落实产业政策激励,推行资源入股分红,激发社会奉献爱心,实现稳定增收“红利网”,构筑稳定致富“信心网”,形成抱团发展“集体网”,营造全民关注“社会网”,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确保兜底户实现稳定脱贫。将全县974户兜底对象全部纳入光伏分红和生态效益补偿范围,两项合计每年为每户兜底户增收5800元,使他们获得了稳定收入。鼓励兜底户发展切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对于苦力轻、不需要外出的养殖业,能发展由自身发展,不能发展的可通过能人大户代养。鼓励兜底户以土地、资源、互助资金贷款等形式入股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抓住全国开展“互联网+”社会扶贫的机会,重点把兜底户的需求和互联网有机链接起来,解决他们的切身需求。
  在吴起县铁边城镇铁边城村,贫困户许明虎不花一分钱就建起养猪场的事儿是该村今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们每天就像上班一样,定时给猪喂养就行了,不用花太大功夫就能挣钱。”许明虎虽然没有养过猪,却信心十足。
  吴起县大力扶持鼓励贫困户发展小规模养殖产业,对新建60平方米以上半温棚式猪舍的,一次性补助1.3万元。同时,按照“政府推动、支部引领、企社联合、订单饲养、居家上班”模式,由村党支部依托合作社,通过企社联合向贫困户免费投放猪崽、饲料,并为贫困户进行免费技术指导,按照“企繁户育、订单回收”的模式,解除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目前,铁边城村已投放240只猪崽,预计每年每头猪可为养殖户带来净收入900元。
  通过一系列救助政策,吴起县精心编织了一张“幸福网”,牢牢兜住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年以来,全县共有321户705名兜底户发展产业,能人大户代养85户229人,预计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另有150余户兜底户参与村集体经济及新型经营主体,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2000元;先后281次帮助兜底户对接物品需求,资金对接成功39次,社会募捐受益125户。
  生态扶贫拓宽新路 增绿增收实现双赢
  “今年在这里打工,一个月就是两三千元,干得时间长的能挣个七八千。”“我主要是管护林木,照看着牲口不能把树苗子咬了,工作相对清闲,每天都领着工资。”进入冬季以后,铁边城镇寨子湾村的人都忙着在林场打工,根本没闲下来。
  这一切得益于吴起县探索出的家庭林场生态扶贫新模式。该县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转让、承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进行林地和荒山流转,发展楸子、山杏、山桃、长柄扁桃等经济林,带动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发展种植业、到农场打工,既解决了短期收入问题,又有了能致富的长期产业。
  “多少年的荒山荒坡,如果能把山桃、山杏都种起来,成活了,那就能实现长期脱贫了。”吴起县铁边城镇家庭林场场长李树和说,短期来看农户能挣些劳务费,到12年后这些树成活以后,再归还给大家,所有的效益都归他们了,所以一个个都非常积极。目前,该县成立了4个家庭林场,完成造林10.8万亩,带动贫困户2000多人,人均增加劳务收入2300元。
  吴起县有“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之称。从2015年起,该县就将生态建设和精准扶贫有效结合,推行生态扶贫,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目标,将脱贫攻坚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结合起来,创新推出林业项目倾斜脱贫、劳务造林优先脱贫、生态补偿帮助脱贫、护林管护扶持脱贫、创新机制加大脱贫等帮扶措施,形成生态好、效益好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增绿、增收双赢。
  南沟村是吴起县退耕还林的一个示范点,退耕还林前,沟里不下雨时没水,一下雨就是泥水。如今,山坡上不仅树木成林,村里通过治沟造地新造了120多亩滩地,形成一个450亩的湖,成了一处山水环绕的世外桃源。
  经过多方考察,南沟村以南沟水库为依托,成立了旅游开发合作社、旅游开发公司、苹果专业合作社、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个独立运营的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开发了水库乐游园、荷花塘、苹果采摘园、四季花卉观赏区等生态休闲项目,还建设了不忘初心南沟革命斗争纪念碑、烽火观景台、黄河水车、家传美食文化街等人文景观,成了黄土高原上的休闲胜地。
  “今年7月,我拿出3万元入股南沟旅游开发公司,从目前发展经营的状况来看,明年我将至少拿到2万元的分红。儿子现在也是公司的一名安全员,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说起如今的好日子,因妻子常年瘫痪在床、儿子找不到合适工作而整日愁眉不展的贫困户刘贵,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在他看来,现在的村子依托乡村旅游已经成了一块宝地,依靠村里的各种资源,以后自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
  聚焦贫困群众最关注、最操心的吃饭、穿衣、看病、上学、住房、基础公务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问题,该县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6亿元,实施了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扶贫工程,搬迁安置巩固户1719户5402人,为全县群众快步进入小康社会解决了后顾之忧,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我们要聚焦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紧扣年内整体脱贫退出目标,突出抓产业这一中心,抓道路建设、通动力电、安全饮水提升三项重点,统筹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就业创业、兜底保障等八项基础政策保障工程,通过‘一三八’工程为贫困群众长期脱贫致富、稳定增收提供产业支撑和要素保障,以优异的工作成效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吴起县县委书记董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