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特色产业让富县农民“拔穷根”
本报记者 房佳 通讯员 徐彩玲 王宏海
  近年来,富县把发展产业,放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使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红苹果成“金蛋蛋”
  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东屯么村张明岗,现年37岁,初中文化程度,家有5口人,一个老母亲,妻子和一儿一女。2014年因缺土地被识别为贫困户,包扶干部为他争取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承包了村里一位远房叔伯的10亩果园,夫妻俩一心管理苹果园,给母亲看病,供娃上学。
  2016年、2017年,张明岗仅果园一项收入都在10到1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顺利脱贫。2017年被村上评为“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典型,被镇政府和县政府命名为精准扶贫“脱贫明星”,2018年3月被延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脱贫之星”。
  像张明岗这样的贫困户在富县数不胜数。截至目前,富县已栽植苹果37万亩,年产值达30亿元,苹果产业带动215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中蜂酿就“钱串串”
  “去年县农业局给我送来50个蜂箱,推荐我去宝鸡、四川阿坝等地学习,到年底我收入了5万元,今年的目标是20万元。”蜂农王学昌信心十足地说。
  去年3月份,县农业局在茶坊街道办事处白龙沟村成立了“富县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时任村委会主任的王学昌担任社长。今年,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到中蜂养殖中,他辞掉了村委会主任专心经营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的蜂蜜种类繁多,有五倍子蜜、狼牙蜜、枣花蜜、苹果蜜、黑刺蜜等,后季还有野菊蜜,蜜源充足,加之受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的影响,经过检测,所酿蜂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自己富了,王学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贫困户,他主动上门动员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和他一起来干这份“甜蜜的事业”。
  目前,富县已发展中蜂1.8万箱,每年可为农民增收2700万元,吸纳207户贫困户。
  “直罗贡米”香喷喷
  走进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水稻示范园,一望无垠的绿色水稻,不仅是生命力的象征,更为葫芦河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富县直罗水稻的种植历史长达1400多年,稻米享有“贡米”美誉,2016年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更好发展推广直罗水稻,县农业局在直罗镇胡家坡村建起了高标准农田——胡家坡水稻示范园。
  富县小江南合作社理事长赵玉亮说:“以前村里这480亩地种的是玉米和树,一亩地一年也就收入800元,现在恢复了稻田,一亩地保守预计收入在3000元左右。农业局还给合作社配备了大型拖拉机、耕田机、插秧机等农机具21台,不仅节约了人力,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2月,胡家坡村成立了“富县小江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40余户(贫困户7户),并指导村民水稻种植技术。作为水稻示范园,按照“测土配肥、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无害化管理”的技术路线,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施肥、统一插秧、统一机械收获。目前,水稻已收割入仓,销售火爆。
  69岁的贫困户陈生海是家里的主劳力,37岁的二儿子因为长年患病,至今单身,老伴儿也身体欠佳无劳动能力。今年,在县农业局的帮助下,他加入了合作社。“从育秧到现在快收成了,不要咱老百姓掏一分钱,出一份力,就等着数钱了,现在我肩上的担子轻多了。”陈生海感激地说。
  据了解,富县目前已种植水稻8000亩,产值2300万元,仅依靠水稻脱贫的贫困户就有9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