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富县寺仙镇桃园村前桃园小组的南世峰,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家连续出了两个大学生,女儿南亚慧2012年考上西北大学现代学院,2016年毕业,现在在中铁二十局设计院工作;儿子南亚洲2014年考上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毕业,现在在广东省东莞市华东高级中学任教。
南世峰今年56岁,人很勤快,待人厚道。老南兄弟姊妹5人,他是家里的老小,和父母一起生活,生活很艰难,姐姐哥哥没少帮衬他。
寺仙塬自古缺水,人畜用水都要从沟里担,南世峰14岁那年,快过年了,家里准备做豆腐,父亲一大早去沟里担水,当挑上满满两桶水爬坡往回走时,雪地路滑,一不小心滑倒掉到沟里,头着地,摔得颅骨骨折,落下残疾,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当时,南世峰正在上初中,虽然学习好,但因父亲的离世失了学。回家的他挑起了家庭重担,面对贫困处境,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山坡上发呆,夜里醒来还傻傻地坐着,不知道怎么改变这种局面。
祖上留的老土窑塌了,一家人只能借别人家废弃的土窑住,南世峰决定自己倒砖坯箍砖窑。1988年第一次倒砖坯烧砖,刚二十出头的他,不懂技术,烧成了红砖,箍砖窑不能用,全浪费了。第二年,他再次倒砖坯,谁料遇到了一场暴雨,砖坯成了一堆泥。他痛哭过、埋怨过,甚至想破罐子破摔。但看看一贫如洗的家和白发苍苍的老娘,他发誓一定要让家人住上新窑。凭着一股倔劲,他第三次倒砖坯烧砖,终于在摸索中成功了。1998年,他开始箍砖窑,当时没钱,安徽箍窑工队的工头见他老实本分,说给他箍窑,条件是要管七八个人的饭,工钱三年内结清就行。窑箍好了,工钱东借西凑也在三年内给结清了。说到这,老南长吁了一口气说,为了箍窑他奋斗了近20年。
老南1991年结婚,结婚时29岁,在农村算大龄青年了。婚后夫妇俩生了两个娃,一儿一女。两个娃小的时候,吃穿倒也过得去。到娃开始上学,日子就难了,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的收成基本上没有节余了。那几年,村里人家家都种果树,他也种了6亩,果园挂果后,收入只能维持生活。两个娃学习都很刻苦,年年都会捧奖状回来。南世峰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穷苦辍学了,这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他和老伴发誓,就算日子再难再穷,也要供两个娃上学。两个娃上初中、高中后,日子更煎熬了。每到开学的时候,他和老伴就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给娃借学费和生活费。
2012年,女儿考上大学,每年开学就得近1万元学费;2014年,儿子又考上大学,学费同样很贵。2015年,精准扶贫开始,他家就被纳入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这几年,两个娃上学,镇上资助一些,包扶单位县气象局给两个娃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两个娃还办理了大学生扶贫贷款,顺利完成了学业。现在,两个娃都工作了。“女儿月工资近5000元,儿子月工资8000元,家里的电视机、饭桌都是他们今年新买回来的。”老南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去年,南世峰果园的苹果才卖了1万元,政府为他贷了3万元的产业扶持贷款继续发展苹果。今年,家里苹果卖了2万元,老南说,要不是4月份遇到了冻灾,苹果会卖得更好。政府还免费给了他3只猪崽,现在已经长壮实了。老南说,到年底估计能卖五六千元。
南世峰动情地说:“我得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没有县包扶单位和乡镇政府帮扶,我两个娃可能就上不起大学。我一生虽然苦了一点,累了一点,但看到儿女成才,有了工作,我心里很高兴。我常教育娃娃,要努力工作,好好做人,在岗位上尽职尽力,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