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通讯组 贺彦朴 通讯员 党雄
深秋的洛川塬阳光明媚,山塬沟峁间一棵棵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果农的脸上。“今年我们这里的苹果受了一点冻灾,但影响不大。苹果后整理以后,价格好的太太,平均每斤能卖五六块。”洛川县槐柏镇东北定村的左李义高兴地说。
洛川县因苹果而闻名。从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在纷飞的战火中,用毛驴将200棵果树苗驮回洛川,栽种在自己的6亩地里。如今,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16.1万农民人均果园面积3.1亩,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农民收入的95%来自于苹果产业;60%的果农年收入超过10万元,12%的果农年收入超过20万元,76%的农户拥有小汽车;洛川苹果品牌价值69.2亿元。2017年,洛川全县苹果总产量突破89.5万吨,苹果总收入达到4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连续6年达到万元以上……一组数字体现了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是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苹果产业:从黄土高原的“创举”到百姓的“摇钱树”
上世纪中叶,在那个吃穿都发愁的年代,李新安顶着各种压力,开始侍弄这些“干柴棒棒”。6年后,果园进入丰产期,产果5000余斤,李新安成为村里的“有钱人”。
毛主席品尝了李新安邮寄的洛川苹果,叮嘱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函洛川”中说,洛川县栽植苹果,这在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创举”。从那以后洛川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围着苹果转”的发展理念和生动实践成为不可或缺的外部动力。
改革的春风迅速刮到黄土高原上,这块沉寂的土地开始由内而外发生裂变。坐落在陕北南部的洛川县,也在这场“暴风”中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家住洛川县槐柏镇东北定村的左李义,个子不高,皮肤黝黑,55岁的他额头上的层层皱纹里透着岁月的沧桑。对左李义一家而言,1978年是一个分水岭,如今回想起来,他们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上种满了苹果树,红彤彤的苹果照得人眯起眼睛……
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向全国推广,勤劳聪慧的洛川人在得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创举后,早已安捺不住“包产到户”、生产致富的心思。1983年,左向民与邻家共同承包了村上的70亩地,成为村里第一批包产种植果园的农民。
“那时候队上用山沟峁上的70多亩地种植苹果,地理位置和土壤质量不好,加上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管理也很原始,一年下来也就卖个六七百元。”谈起以前的生活,左李义年近80岁的老母亲李妙莲思维依旧活跃,灵敏地接过话题。
到了80年代末,洛川县政府提出了“远抓苹果近抓烟”的口号,左李义积极响应号召,1990年承包了7亩地。由于种粮种烟收入微薄,他决定改种苹果,刚开始因为不懂专业技术,每年仅收入2700元。为了摆脱贫穷,他经常参加果站培训,不论拉枝还是间伐他都积极响应配合,去山西、甘肃学习矮化密植技术。2014年,他的7亩果园的苹果以均价一斤4元的价钱卖了12万元,同村的人都看得“眼红”,以前吊儿郎当管理果园的村民也开始认真研究起来。
经济好起来后,左李义一家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2008年,他和大儿子一共花费10万元将院子翻修;2013年,左李义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汽车。农闲时,他都会带着家人去邻县游玩。
“我没念过书,也不懂啥是改革开放,就是每天看新闻知道祖国越来越强大了,自家的光景也是一天好过一天。”左李义笑着说,“过去吃杂粮是恓惶,现在吃杂粮成稀罕了。现在和过去比,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
如今,像左李义这样致富的果农在洛川还有不少,昔日200棵“柴棒棒”,如今已发展成为今天50万亩的“摇钱树”。
苹果产业后整理 农民致富的绿色新“引擎”
“抓好苹果产业后整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在调研延安苹果产业发展时说。
延安苹果产业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1世纪初和现在,经历了四次大的发展高潮:基地规模实现了100万亩、200万亩、300万亩三次大的飞跃,省级苹果基地县由1991年3个增加到1992的5个、2013年的11个、2014年的13个,全市13个县区实现了省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全覆盖,受益农民百万。截至2017年底,全市苹果总面积366万亩,产量323.2万吨,成为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建成国家级标准园11个、省级标准果园137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50万亩、示范园226个,国家级洛川苹果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认定绿色、有机基地100多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30多万亩,出口基地13.7万亩。洛川县建成全国唯一绿色食品认证的基地县,富县建成全国唯一的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基地县。同时,建成关联产业加工企业45家,年消耗鲜果30万吨;建成果业营销企业27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企业51家,冷气库贮能90.6万吨;建成了全国第一家洛川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西部最大的农资城和全国唯一的苹果城、苹果博览馆;启动了50条智能选果线建设,建成4.0智能选果线9条,每小时选果能力达到30吨,82%的苹果实现了分批分级采收销售;建成冷运公司11家,购回冷运车36辆,建立直销窗口226个。开辟了澳大利亚、阿联酋、德国等高端市场,出口国家地区达30多个。
如今,全中国9颗苹果就有一颗来自延安,全陕西3颗苹果就有一颗来自延安。通过225万延安儿女接续奋斗,延安已经将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