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走进路遥的心灵世界
——访路遥挚友、诗人曹谷溪
曹谷溪
    ●1970年曹谷溪和路遥在黄河畔采访时合影
  本报记者 干雄焱
  我和谷溪最初相识在文化革命这幕戏剧的尾声部分。而在这幕社会戏剧中,我们扮演的角色原来是属于两个相互敌视的“营垒”。漫长而无谓的争斗,耗尽了所有人的热情,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死一般的寂寥。文化革命作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结束了,但可悲的是,失败者之间的对立情绪仍然十分强烈。意外的是,我和谷溪却在这个时候成了朋友。把我们联系起来的是文学(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
 

——路遥(《路遥文集》第二卷“土地的寻觅”)

  路遥是我许多文学朋友中交往时间最长、交情最深的一位。今天,他获此殊荣,我由衷地高兴。路遥是一个与人民大众心贴心、根连根的乡土作家、人民作家。他从始至终竭力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命运、梦幻和追求;用青春与生命去完成历史交给他的神圣使命。“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刻骨铭心的人生格言。他被表彰,是新时代对路遥的这种精神的彰显与呼唤。
  

——曹谷溪 
  

  问:您与路遥相识、相知几十年。今天,可否将您和他交往的传奇故事与大家分享呢?
  答:非常乐意。
  众所周知,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和路遥在延川县置身于两个不同的群众组织。路遥是延川县红色造反派第四野战军“军长”;我是彭真、周扬伸到延川的“黑爪牙”“小爬虫”。在文化革命前,我参加过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大会上听取了彭真、周扬的报告,在许多个场合传达宣扬过报告精神。大联合后,路遥以群众代表结合为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任职不久,因为参加过“武斗”,被免职。路遥像他《人生》小说里的高加林一样,背着铺盖卷回到了郭家沟。
  祸不单行。路遥刚被免职,他的恋人通过内蒙古一个知青的来信,宣布他初恋的失败。“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信中的话对他打击甚大,一个陕北“土包子”,还想恋一个北京女知青?!
  1969年冬天,我刚从贾家坪公社调到县革委会通讯组,与路遥同村的刘凤梅给我说:她看见路遥穿一身白衣服,腰里系一条麻绳。问他给谁戴孝,他说给自己……这个故事叫人心疼。
  我找来路遥开导,他当着我的面号啕大哭。我对他说:一个男人不可能不受伤。受伤之后,不是哭泣,而是要躲在一个没人注意的地方,用你的舌头舔干伤口上的血迹,然后到人面前去,依然是一条汉子!
  也许,路遥理解了我的话,或者,赞同我的这种见解。路遥留给这世界永远的印象:正是一条刚强的陕北汉子。但是,严格地剖析路遥,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自卑心极强的人。自尊与自卑在他心灵的深处,同潜共存。在路遥的精神世界,还有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路遥是一个参与意识极强的人,而自己的文学创作又迫使他别无选择地躲在甘泉县招待所,躲在铜川市王石洼煤矿的一间房子里,与“孙少平”“田晓霞”们一起生活,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梦幻……
  令路遥啼笑皆非的是:有一只老鼠,光顾他的床头与写字台。他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好长时间都没有跟人说过话了。
  文学创作,是孤独的个人劳动。这种无法改变的孤独与他强烈的参与意识,使他陷身于一种无法解脱的痛苦。这么强悍的一条陕北汉子,怎么又会自卑呢?我想,这与他的家庭出身、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由于家庭太穷,他不能像那些干部子弟那样吃喝玩乐。延川中学那时候的学生灶上有甲、乙、丙三种菜,路遥大概是连丙菜也吃不起的角色。
  他的自尊与他的自卑,铸造了他孤傲内向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奋发精神。路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高加林、刘巧珍、孙少平等许多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形象。如果我们能够真切地走进路遥的精神世界,你会惊奇地发现,路遥比他所塑的所有的艺术形象更生动、更精彩!
  问:当年您和路遥是对立的“两派”,您还被以路遥为头头的一派群众组织抓去囚禁、审讯、拷打。你们后来怎么能成为感情这么深的挚友?
  答:好多人都说,曹谷溪就像一块土圪垯,自己从来不会回击,从来不会报复。至于我和路遥怎么成为朋友,还是用路遥的话最有说服力。在《路遥文集》第二卷“土地的寻觅”中,路遥是这样写的:我和谷溪最初相识在文化革命这幕戏剧的尾声部分。而在这幕社会戏剧中,我们扮演的角色原来是属于两个相互敌视的“营垒”。漫长而无谓的争斗,耗尽了所有人的热情,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死一般的寂寥。文化革命作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结束了,但可悲的是,失败者之间的对立情绪仍然十分强烈。意外的是,我和谷溪却在这个时候成了朋友。把我们联系起来的是文学(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在那时之前,谷溪已经是省内有些名气的青年诗人,早在1965年就出席过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抛弃了派别的偏见,一起热心地投入到一个清风习习的新天地里,忘却了那场多年做不完的噩梦…… 
  

  问:路遥创作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有哪一点,是年轻人奋斗过程中最应该汲取的?
  答:无须讳言,荣获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刚开始创作时,文学水平,艺术素养,还是很低的。他最早的诗作还只是一些顺口溜。记得他给我一首诗歌《我老汉走着就想跑》,这首诗,我推荐发表在延川县张家河公社新胜古大队的黑板报上。我们从路遥的这个作品可以看出他当时还处于文学创作的“学步”阶段。我想,一个获得金牌的田径运动员,他学步的步伐依然是稚嫩的,歪扭的,甚至还要摔跤。
  我是一个由业余作者逐步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我知道一个业余作者的成功是多么艰难,我知道,他们多么希望得到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指导与支持。那个年代,文坛充斥着“假大空”的迷雾,诗歌几乎变成了标语、口号。人性和人情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我推荐路遥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他一起结合陕北民歌《正月十五挂红灯》里地主女儿与揽工汉相爱的故事,探讨保尔·柯察金与冬妮娅爱情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路遥的灵性令人惊奇。在文学创作方面,你说什么问题,他就能够心领神会,甚至可以由此及彼地对许多问题生发自己的感悟。路遥特别注意收集群众语言。一次我们下乡时,听到一则顺口溜:
  公社来了大干部,
  身上穿着料子裤;
  前面是日本,
  后面是尿素……
  他就马上掏出本本记下来,后来写在他的小说《青松与小红花》里面。
  对路遥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是著名作家柳青。他曾说:在陕西,能读懂秦岭的,只有那个叫柳青的陕北老汉。柳青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就是“六十年一个单元”和关于“三个学校”的论述。柳青用“像担着鸡蛋进城一样,谁也不敢碰你,你谁也不敢碰”形象比喻要专注地“一生一世干好一件事”。路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注。路遥是一个事业型的人物。他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很高的人生目标,他对这个目标的挚诚追求,几乎使他忽略了自己的亲情、友情中的许多事情。记得有一次,他的胞弟王天乐写了一首诗歌请他看。他说“谷溪看得好”就推了。给业余作者看稿子,实在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这是路遥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他对文学艺术事业的追求,执着到懒于与人谈文学的地步。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几年里,他几乎脱离了家庭,脱离了社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他的养父病危,想见他一面,但路遥脱不开身;养父病逝了,他不能去料理后事,委托王天乐全权代表他去办理丧事……
  有一次路遥来延安,他的父亲领了好几个亲戚叫他办事。有要求调动工作的,有要解决户口的,还有打官司的……满怀希望找路遥办事的人,想不到路遥竟六亲不认,甚事也不办!路遥的父亲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连一点儿面子都不给。路遥想不到给自己出难题的竟是自己的生身父亲,对这一切突然“遭遇”,束手无策。他跑到市场沟山上我住的窑洞里,漫无目标地发了一通牢骚。
  有谁理解路遥的苦衷呢? 
  

  问:不久前,北京出版集团建社70周年座谈会上,公布了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平凡的世界》发行量超过1700万。请您谈谈,路遥的作品为什么能经久不衰?
  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起了这样一个问题。起先,评论界对《平凡的世界》并不看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连播,在读者中引起轰动,颠覆了评论家对作品的绝对话语权。“没有一片雪花会落错地方”。这是一句寓意深刻的话。万物万象,皆为自然;万事万态,都有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乡间最质朴的哲言。路遥为人民写作,为时代歌唱,“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正如路遥所说:“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动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许多读者含着热泪从《平凡的世界》里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前行的力量。这就是路遥的作品为什么一直会被大家喜爱的原因。
  路遥的作品,不仅感动了中国青年,也感动了不少外国青年。有一次,我陪日本研究路遥的学者、姬路独协大学教授安本实先生去路遥的墓地,我们首先给路遥送上束鲜花。安本实先生知道路遥爱抽“红塔山”,他颤巍巍地点燃三支香烟,放在路遥的墓前。他对着墓碑说:请路遥先生抽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一男一女两个青年,拿着一束他们刚从山上采来的野花,非常恭敬地致放在路遥的墓前。我问他们是延大学生吗?那个男孩子说:不是延安的学生,我们是西安交大的学生。我又问他们,是爱好写作的文学青年吗?回答说,不是的,我们是路遥作品的读者。说话间,我才发现路畔上放着两个旅行包。也就是说,这两个青年早晨坐火车从西安到达延安,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就直奔文汇山看望路遥。看着这两个青年,我心中一热:路遥活在了一代中国青年的心中!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我在《延安文学》当总编的时候,编发过一篇《广岛离延安有多远》的稿子。作者是一位姓马的先生。文章说他在去香港的途中,看见一位日本姑娘,正埋头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闲谈中,这位日本姑娘得知他来自西北,于是给了他两张名片,一张给马先生留作纪念,另一张请马先生设法送到路遥的墓前,并转告路遥:她迟早会到延安看望他的!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人生格言,也是路遥精神最简捷的概括。路遥这种精神,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的世界,都会激励人们奋进,激励人们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而奉献!路遥经受过人世的贫穷,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硕的精神财富。路遥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精神,将是久远的。最近,根据路遥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改编的话剧上演,受到热捧,一个新的“路遥热”,又向着我们扑面而来。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路遥的作品以及路遥的人生价值,将会显得更为重要。
  平凡的世界,人生路遥。不管处在什么社会、哪一个阶层,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这是路遥作品传递的最重要的东西。“路遥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热的灿烂的光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