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在养殖小区喂牛 通讯员 曹苗苗 本报记者 方大燕
虽是寒冬,但延川县关庄镇大张村的南义沟养殖小区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清理牛粪、铡草、喂草、给牛添料……64岁的李水老汉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提起今年的收入,他眼角眉梢的笑容藏都藏不住,“今年挣了1万多,牛圈里还有4头存栏小牛犊,明年开春能卖2万多。”
2016年,李水的老伴患病需要卧床静养,在外打工的他不得不返家伺候,回家后没有经济收入,一家人很快陷入了困境。老伴的医药费、小孙女的上学费用,让李水犯了难。了解到李水家的情况后,第一书记牛锐给李水找了一些临时工作,暂时缓解了一家的困境。但要想让他真正脱贫,还得靠产业。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没有产业发展的带动,贫困户很难自主脱贫;缺乏产业支撑,即使脱贫了也难以持续。”牛锐说。
在镇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9月,南义沟养殖小区正式成立,李水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养殖小区。他通过小额贷款贷了5万元,买了5头牛犊。勤劳的李水像抚养孩子一样精心喂养牛犊,一年下来,牛圈里多出了4头小牛犊。
“多亏了养殖小区,我才有机会养牛,家里的光景总算有了起色,我争取明年把银行的贷款还清。”李水感激地说道。
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的郭永安,2013年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回家务农。当时的关庄还没有正规的养牛户,郭永安找亲戚东拼西凑借了8万元,买了10多头牛,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自己又大字不识,不仅把本钱赔了个精光,还借了几万元外债,看着十几万元打了水漂,一向乐观的郭永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十几万不是小数字啊,这得还到什么时候。”
迷茫彷徨的郭永安,在2017年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听说村里要建养殖小区,村里人都很兴奋,但郭永安却高兴不起来。在牛身上栽了个底朝天,万一再栽了,那翻身可就真的遥遥无期了。
为了打消郭永安的顾虑,牛锐经常给他讲养殖小区的优势、后期的规划、资金保障等。
时间长了,郭永安心里又萌生了养牛的念头,“政府给咱撑腰,我就不相信我会穷一辈子。”
说干就干,郭永安下狠心一次就买了10头牛。
以前因为没有资金,牛棚是临时搭建的,没有保温、照明措施,晚上给牛添料需要两个人配合,现在有了养殖小区,郭永安一个人就可以照料。以前拉回来的草料没地方放,遇到天阴下雨,草料没法用铡刀铡,好多都浪费了,现在养殖小区根据每家的牛棚多少给养殖户盖了草料房,还配备了粉碎机,轻轻一按开关,一人高的玉米秸秆一会就变成一截一截的短杆了,特别方便。
养殖小区提供的各种便利,让郭永安夫妇俩省了不少心。今年他家的10头牛生了9个小牛犊,“一头牛犊4500元,一年下来就挣了4万多,我这个‘翻身仗’打得真痛快!”郭永安乐呵呵地说。
通过养殖,关庄镇很多像李水、郭永安一样的贫困农民从“烂杆光景”走向了富裕生活。
如今,关庄镇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镇累计投资达到800多万元,建成了马家沟、南义沟等9个规模养殖小区,全镇现存栏肉牛达到4500余头,生猪存栏达到3600余只,刘家圪塔、王家沟、鸭巷等沟道村的群众户均养殖家畜达到10头以上。
“通过产业扶贫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关庄镇当前脱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养殖小区和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解决了人畜分离问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还带来了规模效应,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关庄镇副镇长王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