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授人以鱼强”造血“ 扶贫扶智拔”穷根“
——富县人社局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小记
人才招聘会公益性岗位报名
  本报记者 贺卓 通讯员 刘洋 杨雪
  富县有贫困人口约1.5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7134人,这些人能否如期脱贫直接影响整体脱贫退出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脱贫问题,富县人社局强化“造血”功能,通过“就业援助、技能培训、职业推荐、产业带动”四项举措多点发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畅通“志技”双扶路
  37岁的赵小芳是富县牛武镇左家沟村村民,常年在外打工。2016年,赵小芳在村干部的动员下走进富县技能培训基地,学习家政月嫂服务技术。
  “这几年我的收入一直在增加,已经有外地的客户预约我去做月嫂服务,现在家里的光景越来越好了。”赵小芳说。
  近年来,富县结合当地农牧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客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技能扶贫工程,坚持以“努力实现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为导向,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就业培训扶贫理念,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
  针对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富县人社局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制作等内容融入技能培训课程,通过开展“月嫂家政、林下养殖、果业技术、面花制作”等实用技能培训,激发贫困劳动力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18年我们共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2期,累计培训1392人,含贫困劳动力1154人。”富县人社局就业扶贫科主任任艳荣说。
  扶贫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富县枣林子村村民田战军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蘑菇养殖基地的行家。2017年,他与鄜城街道办签订了蘑菇菌棒养殖合同,顺利加入了富县阳泉沟蘑菇养殖扶贫基地,现在,他已经在基地工作了2年。“感谢县人社局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岗位,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既能照顾家还能赚钱,一举两得,现在我每天在大棚里上班,基地不仅给我发工资,还让我入了股,年底可以分红,光景比前几年好了不少。”田战军笑着说。
  看到基地能成功带动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富县人社局紧紧抓住政策红利,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庄建造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让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并通过社区工厂一次性岗位补贴、场地租赁费、水电费补贴等措施,优先向社区工厂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鼓励优秀企业投资建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18年,富县建成富县直罗水稻专业合作社、富县直罗镇贺家坪机砖厂社区工厂2个;陕西子午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富县绿平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就业扶贫基地2个。同时,县域企业陕西黄土高坡农牧畜发展有限公司还被省人社厅授予了“陕西省就业扶贫基地”牌匾。“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的建立有效拓宽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实现了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富县人社局局长孔宏伟说。
  就业使贫困户端起“金饭碗”
  家住富县吉子湾村的宋兴凯现在是延能化加工车间里的一名普通职工。2017年,他通过富县人社局组织的贫困大学生招聘会进入了延能化这家国企。
  “我现在每月工资5600元,上个月,我帮弟弟操办了婚事,自己还买了一辆小汽车,家里现在的条件改善了很多,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套房子,让女儿去县城读幼儿园。我非常感谢县人社局给我提供的就业平台。”宋兴凯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让贫困劳动力找到合适岗位,端起脱贫的“金饭碗”,富县人社局针对不同的贫困人口,通过多方协调、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了多场专项招聘会,指导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为了充分发挥托底帮扶作用,富县重点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大力开发公益专岗和特设公益性岗位,将信息录入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如今,富县在每个贫困村开发2~3个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为贫困群众编织了一张就业兜底保障网。目前,富县共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597人,其中公益专岗安置140人,确保了每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