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深化改革结硕果 春风化雨润民心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成果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思博海
  2018年12月28日,记者走进宝塔区第三中学,看到校园里干干净净,学生们都在认真听课,过道上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
  三中曾经是宝塔区有名的差学校,在一年内,通过教育改革,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焕然一新。学校由没人愿意上到积极主动上,学生由不遵守纪律到严格遵守纪律,老师教学由激情退去到热情高涨,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50分。
  宝塔区第三中学教育改革的成功只是我市深化改革的缩影。
  2018年,延安市委、市政府聚焦发展难题,敢于刀刃向内,持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113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全面完成、全面过硬目标,以改革实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以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多干干好就能赚更多的钱,也有了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所以现在老师们都有了追赶比超的意识,上课更加积极主动了。”谈到教育改革前后的变化,初二语文老师贾志娜感慨地说。
  初三2班的学生杜凌瑶高兴地说:“现在的学校越变越好了,校园干净多了,老师认真多了,学习氛围浓郁多了,相信学校会越办越好。”
  三中的变化得益于一年来的教育改革,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配优了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规范了学校管理制度,充实了教师力量,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实现了学校发展和学生的双赢。
  像这样惠民利民的改革,在我市还有很多。通过深化价格体制改革,电力直接交易量达到41.33亿千瓦时,用电成本降低1亿多元,清理取消涉企收费42项,为企业减负2700多万元,率先实施居民用电“一户一表”改造,解决群众用电“最后一米”问题,106个小区3万余户完成改造任务,户均每月节约电费50多元,6个小区近4000余户居民实现水电气热“多表合一”。
  通过教育改革,我市率先实现学前三年、高中、中职教育免费,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坚持就近入学,率先推行中考制度改革,打破原来学校自行录取模式,实行全市集中统一录取;从今年起,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55人以内,有效破解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在全市推广志丹县校园足球国家试点经验。
  通过推进国家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延安医疗集团托管经验,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释放改革红利3500余万元;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和院长年薪制,建立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771名基层医生取得全科医生证书,全面提升基层医院服务群众能力。
  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65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4483名林场职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落实到位,解决了干部职工后顾之忧,构建起生态资源保护新机制。
  全面完成46户市属国企改制任务,安置困难职工6089人,解决3050户职工住房困难问题,3182名供养人员实现集中统一托管,完成45户改制企业资产移交,实现困难企业职工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
  企业办事更方便了
  “今年我们企业在安塞区办了个有机肥厂,只用了两个多月,所有手续就办下来了,放在以前,两年都不一定能办下来,这多亏了红色代办员郝亮的帮助。”陕西农福安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涛高兴地说。
  像郝亮这样的“红色代办员”目前在安塞区共有65名。2018年3月份,安塞区成立了“红色代办员”队伍,这些“红色代办员”是从各部门、乡镇挑选的业务骨干,专门负责协调做项目审批、证照办理、要素协调等工作,共计代办92个项目,审批效能较往年提高50%以上。
  “红色代办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这类的改革还有很多。
  市县区全部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一章、一厅、一网、一流程、一保障”的“五个一”审批模式,全面推行容缺审批、零次跑、一次跑改革,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141项,占总事项的53%。形成“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的“五个一”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网上监管,形成了具有延安特色的“6030”审批模式,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压缩65%,申报材料平均精简36%。
  2018年5月29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率先上线运行,2018年10月31日,初步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网上办理事项达到80%。
  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力压时限、优流程、提效率、降费用、增便利,基本形成不见面的网上审批,不跑腿的政务服务,不打烊的数字政府,2018年,全市企业运行综合成本降低6.2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3万户、增长40%,民间投资增长70%以上。
  农民有了更多的收入
  “以前我这里有20多亩地,主要是种一些玉米、土豆等农作物,要靠天吃饭,一年也没有多大收益。自从南沟村开发以后,我的土地都入股了,我还在这里打工,一年能收入2万多,比种地强多了。而且果树到盛果期以后,还能分红,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村民高翔笑着说。
  南沟村通过村企共建,探索推行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群众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南沟村的村民,广泛参股入股,积极参与到“三变”的改革中来,村民不仅参股,还在里面打工,实现多种收益。其中,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4653元到2018年底已达到15600元,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也由过去的2370元,在2018年年底达到了11500元,比省定标准高出了两倍。
  像南沟村这样的改革还有很多。通过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农村流转土地130.76万亩,流转率为29.8%,较2017年提高7.7个百分点。全市1784个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1694个村组完成成员界定,1359个村组完成股权量化,1327个村组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13个县区全部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宝塔区和吴起县确定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
  实施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建成智能选果线56条,冷气库储能达到102万吨,形成洛川“免仓储+托底价+签合同”、延长“苹果期货+保险”等农企合作新模式,苹果分级销售率达到90%,带动果农人均增收234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472元,进行了一场产业链的“革命”。
  组建“延安市南泥湾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推行集团化、企业化管理运营新模式。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等15个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