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表演安塞腰鼓表演 游客在南沟花海拍照留念游客在南沟花海拍照留念 通讯员 井娜 本报记者 王爱荣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安塞,有着丰饶的历史文化、光辉的红色文化、璀璨的民间文化、宜人的生态文化,是著名的风情鼓乡、文化热土。风云激荡四十年,安塞旅游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路砥砺奋进,迅速崛起。如今,安塞正坚定信念全力发展全域旅游,通过文旅“联姻”,开启了安塞文化旅游发展的新篇章,全域旅游新画卷正在鼓乡大地徐徐展开。
精准定位 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 “这里的景观每一处都融入了安塞的鼓文化元素,不但能欣赏自然风光,还能观看到安塞腰鼓、陕北说书、陕北民歌等原汁原味的表演,周围还有农家乐、小吃店,能品尝到安塞的荞麦饸饹、凉皮、羊肉等美食,感觉特别好。”安塞冯家营民俗村内,西安游客郝明承带着一家人拍照留念,对冯家营民俗村的设计赞不绝口。
冯家营民俗村是安塞区文旅“联姻”的新产物,往常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的腰鼓等民俗表演,如今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开业10多天就迎来了5万多游客。
这里的民俗文化表演不仅彰显安塞文艺之乡特色,吸引外来旅游人群,还为本村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周边乡镇的村民就业。
据统计,在冯家营腰鼓村打工的贫困户,每个月工资和补贴收入20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入股(白坪新时代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分红的2000元,一年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
目前,冯家营村32户村民各分到土地股红利1500元,65户贫困户各分资金股红利2000元,2018年底分红1900元,预计全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8000元。
2018年,安塞区紧紧围绕“文旅兴业”发展战略,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深度挖掘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资源优势,将红色革命文化、黄土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元素植入旅游业,形成“产业围绕旅游抓、结构围绕旅游调、产品围绕旅游造、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格局,通过安塞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和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共享资源、共享市场,让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产业做起来、市场活起来,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构筑起“一业兴多业、文旅促四化”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新版面。
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安塞区全面突出全域旅游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益运营,完成了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2018年5月初,全域旅游规划课题组对安塞区30处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启动了《安塞区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并举行了2次规划成果汇报交流会,于2018年9月底完成了编制规划工作。
完善了旅游环境秩序问题专项整治等3个方面的文件,建立了综合执法机制,起草相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编制了安塞区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和《安塞区旅游地图》,印制了10000余册旅游宣传册,在各大宣传活动中推广宣传。
除此之外,还制定了旅游信息报送制度,规范了统计办法,明确了旅游数据统计职责,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区旅游人数、物流、市场秩序、消费等最新动态,安塞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精心打造 叫响特色旅游新名片 色彩之美,灿若云霞;造型之奇,鬼斧神工;峰回路转,移步换景……一对来自北京的老夫妇看到安塞化子坪镇贺庄村象鼻山丹霞地貌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专程从北京慕名而来,前几天还去看了砖窑湾的丹霞景观,想不到祖国的大西北还有这样的壮美景色,真是不枉此行呀!”
“我们拥有楼坪石峡峪林场、砖窑湾丹霞地貌等丰饶的自然风光,有真武洞大佛、秦直道遗址、古塞芦子关、明清崖窑、秦烽火台等丰富的历史遗迹,同时,我们还有享誉海内外的安塞腰鼓、活灵活现的民间剪纸、色彩绚丽的农民画、高亢激扬的信天游和风格独特的曲艺……”提及当地的旅游资源,安塞区旅游局局长苗艳梅如数家珍。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安塞区投资3200万元,高标准打造了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魏塔剪纸绘画村、西营信天游大舞台等三个民俗文化村,挖掘了王家湾地椒羊肉、洋芋擦擦、荞面饸饹、油馍馍、凉皮等一批特色美食,构建了黄土风情核心景区、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一批以农家养生、休闲娱乐为重点的游玩景区,建设了魏塔、冯家营、城南、城北4个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设置了一批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标牌,实施了白坪南北广场、城区河道停车场建设,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安塞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把游客的需求真正落实到位,让游客从内心深处记住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小城。
结合市场和游客需求,安塞区还组织了导游讲解员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素质高、态度好、技能硬的服务人员;成立了以安塞兰花花民间手工艺精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企业;开发出腰鼓、剪纸、农民画三个系列的30多种文化旅游产品;并深度挖掘开发丹霞地貌自然资源、建设塞北牧场、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和红色革命旧址保护开发力度,创建全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22处,打造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让走进安塞的游客畅快游、舒心游,更大程度上提升“安塞游”的美誉度。
为全面擦亮安塞文化旅游新名片、丰富旅游新内涵,让缤纷多彩的安塞走出“深闺”,为世人所知晓,安塞区参加了丝博会、文博会、陕西旅游商品展览会、第十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展览会、上海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会。
为进一步宣传推介安塞旅游,安塞区先后举办了“鼓舞安塞”系列春节文化活动、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节、鼓乡大舞台、第二届中小学腰鼓大赛、南沟乡村旅游节、第四届延安市陕北民歌大赛安塞区颁奖晚会、延安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并同步在陕西卫视、延安广播电视台、腾讯网、新浪网、延安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全面宣传,进一步叫响一张张安塞旅游新“名片”。
文化浸润,风起安塞。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安塞区抢抓时代发展机遇,高歌猛进,阔步前行,全面争创一批国家级旅游品牌,全力把安塞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旅游城市。
“旅游+”模式 打造全域旅游综合体 “你看,这山顶上云雾缭绕,美得像仙境一样!没想到以前荒凉的南沟能建设得如此美丽动人,特别期待其他娱乐配套设施赶紧建设好,这里绝对又是另一番天地。”驾车行驶在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刘先生看着周围的景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南沟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距延安市区15公里,是延安外围兴盛的一条新旅游环线。乘着打造旅游综合体的东风,南沟建成矮化密植苹果采摘园、生态酒店、花样迷宫、儿童游乐场、动物观赏及VR体验等项目,现已成为延安市最美乡村旅游首选地,曾经的拐沟村蝶变为国家AAA级景区。
为了扩大旅游产业格局,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旅游业再上新台阶,安塞大力推行“旅游+”新发展模式。
推进“旅游+文化”,打造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魏塔剪纸绘画村、西营信天游大舞台等三个民俗文化村旅游项目,将安塞腰鼓、剪纸、民歌、绘画、曲艺等品牌文化与旅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向外输出。
推进“旅游+教育”,打造“王家湾毛主席旧居——碟子沟中央军委二局旧址——张思德牺牲纪念地”等红色革命旧址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线路,让革命精神浸润进每位游客心间。
推进“旅游+农业”,建成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千亩矮化密植苹果园、塞北牧场、高家峁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园及具有观光功能的大棚、连片的苹果采摘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让游客享受到乡野乐趣。
推进“旅游+扶贫”,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让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市场增加收入,实现文旅富民、文旅养民。
推进“旅游+水利”,结合延河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了延河沙滩公园和湿地公园,让享受阳光沙滩也成为游客和市民的乐趣。
推进“旅游+交通”,在城区公交沿线新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公交候车亭,将腰鼓、剪纸、绘画、曲艺、民歌等五大民间文化艺术完美融合,现在每个公交站台都如同城市画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推进“旅游+城建”,将城南和一道街共320个井盖进行绘画填充,对城区建筑物和广场及山体进行了亮化,提升城市形象,为安塞城区披上时尚的外衣。
“王家湾毛主席旧居、碟子沟中央军委二局旧址、张思德牺牲纪念地以及楼坪石峡峪林场、魏塔古村、南沟生态示范园,从追寻红色文化到领略自然美景再到陕北田园风光,安塞区竟然有这么完整的一条旅游环线,这让我和孩子对陕北安塞这个小城有了新的认识。”特意从河南带着孩子来旅游的黄阿姨笑着说。
从落后的贫困山区到如今的旅游新城,从陕北不知名的小县城发展为远近闻名的“腰鼓之乡”“剪纸之乡”“民歌之乡”“民间绘画之乡”和“曲艺之乡”,从安塞腰鼓的“一枝独秀”发展为全域旅游的遍地开花。未来的安塞,将继续斗志昂扬,创新奋进,以更加昂扬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以新时代的新魅力奏响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