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1年)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 446年
  二月魏诸军在杏城大破盖吴军。盖吴退走北地。
  六月盖吴复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军旅复振。魏发三州之民屯于长安,以防之。
  八月盖吴兵败被杀,传首京师。此后稽胡人反复起义,在今延安一带活动近百年。(《魏书·卷四·世祖传》《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年 449年
  今安塞县境内设置广洛县,属金明都辖。(《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二年 451年
  设金明郡,属夏州(注:州治在今靖边白城子),于广洛县治所同领,并置永丰、启宁二县(均今安塞县境内)。(《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
  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 456年
  匈奴占临戎县(今内蒙古杭锦旗境内),临戎人流亡至定阳西北三十里处(今宜川县交里乡),在此侨设临戎县。(《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
  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 457年
  改汉定阳县为定阳郡,隶东夏州,领县二(临戎、临真)。
  置上郡(注:今甘泉县下寺湾一带),领县二,石城、因城。(《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
  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460年
  魏文成帝出巡,历桥山,祀黄帝。(《魏书·礼志》)
  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 477年
  置偏城郡(注:今宝塔区东),隶东夏州,领县二(广武县,有三城、偏城;沃野县)。
  置朔方郡(注:今子长县东南一带),隶东夏州,领县三(魏平、政和、朔方)。(《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
  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 484年
  北魏在今宜川县设置安平县,治所在薛河川。(《宜川县志》)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 491年
  置东秦州,治杏城,领郡二、县七,户一万四千五百九十六。中部郡,领县四(中部、石保、狄道、长城),户八千九百二十四;敷城郡(注:今洛川县土基镇鄜城村),领县三(敷城、洛川、定阳),户五千六百七十二。(《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下》)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494年
  置义川郡(注:在今宜川县南)、乐川郡(注:今宜川县东北)。(《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下》)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496年
  置永宁县(注:今宜川县西北)。(《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下》)
  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 513年
  置东夏州,治所在广武县(注:今延安市以东),领郡四县九。(《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下》)
  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 518年
  今甘泉县境设石城县。(《魏书·卷一百六·志第七·地形志下》)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 527年
  延安境东南及陕北地区由高平(注:今宁夏固原)叛军东伐所占。(《魏书》)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高奴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
  (摘自曹树蓬、高建菊主编《延安古今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