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花香大棚引客来
本报记者 王爱荣 通讯员 马志青 刘娜
花农精心管理花卉
    ●鲜艳的非洲菊又名“扶郎花”
    ●花卉农联社负责人检查花品质量
    ●“齐齐花店”老板娘齐红正在整理刚采摘的花卉
一位大爷来到大棚为自家购买花卉
    ●一些摄影爱好者前来大棚拍照
    ●安塞区贾家洼村花棚种植的百合花
  寒冬腊月,在安塞区各个大棚花卉基地里,各类鲜花竞相开放,不仅为冬天增添了色彩,也助力花农走出致富路。
  在招安镇龙石头村村民宋占军的花卉基地,棚外天寒地冻,棚内则温暖如春,花草芬芳。宋占军原来以种大棚蔬菜为主要生计,但由于缺乏技术、不会管理,没有致富反倒成了贫困户。后来,镇政府鼓励、引导农民探索和发展大棚新型种植,他开始种植花卉、培育盆景。宋占军认真学习技术,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如今,4棚花卉长势喜人、全面上市。他也从贫困户华丽蜕变为年纯收入达16万元的花卉种养植能手,成了全区“脱贫致富之星”。
  而在沿河湾镇贾家洼村惠民惠农专业联合社的花棚内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少周边县区的游客结伴来花棚内购买花卉。绚丽的花朵争奇斗艳引得几位“小姐姐”驻足拍照,还有一些外地客商也前来收购。
  据了解,惠民惠农专业联合社成立于2018年6月,该社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引导农民理性种植,新建16座大跨度、不对称的温室大棚,带动周边180户农民参与土地改良。同时,64户农民以土地入股联合社,每亩地保底分红1500元,32户贫困户依靠种植花卉脱贫致富。该社鲜花品质较高且不经过长途运输,损耗小、价格低,深受本地花店和游客的青睐。
  据安塞区蔬菜局统计,2018年全区鲜花种植面积大约50亩左右,年产鲜花300万至350万支,基本能满足市区及周边各县区需求量,花农种植效益也比种菜翻一番。 (本版照片由常延东、本报记者刘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