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一场生态产业链的全新蜕变
——探访延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三色党建”
  市委通讯组 王强
  延安,一片烙有红色印记的热土,一个充满活力、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改革开放40年,让这个曾是满眼风沙的黄土高坡,变得绿意盎然;让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群众,开始过上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视察延安时曾指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是延安发展的明显制约。这句话牢牢镌刻在延安干部群众的心上,全市上下开启了发展新征程。
  市林业局在打造生态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富有创新性地推出用“三色党建”统领全市生态产业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三色党建”直指生态建设的关键,是传统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也是延安群众依靠生态致富的渴望。
  “红”“绿”“蓝”是延安的三张名片,也成为了新时代延安创新推行“三色党建”发展的新模式。
  “红”,就是把准方向,传承红色基因,在延安精神和延安时期植树造林中汲取营养,在基层这片沃土上勇于担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传承做实;“蓝”,就是要将过去高速绿化变为新时代高质量美化,推进生态产业转型升级,让百姓在生态产业链延伸中致富;“绿”,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流域和生态村镇建设,推进和优化富民产业发展。
   “三色党建”让百姓在生态产业链上获得幸福感
  只有把“三色党建”始终贯穿于生态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才能让生态文明建设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真正融合起来、永续发展。
  索洛湾村地处黄陵县城西47公里的大山深处,有2个村民小组,全村116户435口人。几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一个位置偏僻、产业薄弱、发展滞后的小山村,群众缺乏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2015年开始,村里通过产业转型,全村吃上了“生态饭”。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4倍,达到2.8万元,村集体经济翻了10倍,达到2500万元。
  曾是索洛湾村干部的潘文龙,今年已过花甲之年。谈到村里现在的变化,他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以前,老几辈人守着林子没饭吃。没想到,我们现在吃上‘生态饭’,就连米面油都是村里免费发,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现在的索洛湾村,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全村人的生活和希望都依附在生态产业链上,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的心里却还装着另一番大事:他要用延安“红”色基因,彻底打造村里绿色产业链发展的新高地;用“蓝”色蓝图,描绘出生态建设这片蓝天;用“绿”色底色,美化村里的土地,让索洛湾真正成为村民的美丽家园。
  “今后索洛湾村,只有用好‘红’‘蓝’‘绿’这三者的关系,解决党支部的凝聚力。规划好村里的发展蓝图,把生态产业链的延伸做好,保护好这一片蓝天;让绿色产业替换传统产业,让村里整体产业发展彻底转型,把绿色铺满我们的美丽村庄,村里经济才能永续发展,群众生活才能幸福满满。”柯小海说。
  如今,延安全市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家乐、生态采摘园、林下经济等产业的村庄已达到300多个,这是全市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据介绍,生态产业20年来,延安通过退耕还林和对生态的全面修复,该产业已彻底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产业的转型、生态产业链条的逐步延伸,是一场农业产业上的彻底革命。
  目前,随着生态产业链的逐步延伸,全市以苹果后整理为主的生态果园、生态村庄、家庭农场、生态小镇等,已有100万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生态产业的发展。全市50%的农民吃上了“生态饭”,并以此脱贫致富。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延安经过20年的退耕还林,使全市的生态植被得到修复。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延安正在一步步调整全市的产业机构,确保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延长生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群众在享受美丽环境的同时,又能在生态产业链上增收。
  正是从带领延安人民发展产业的初心出发,2015年,全市起草出台了《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该条例从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这也是延安市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现在,从卫星云图上看延安,绿色已整体向北推移了400公里,全市植被覆盖度高达81.3%,输送到黄河的泥沙量由2.5亿吨下降到0.31亿吨,每年的降雨量由原来的300毫米增加到500至700毫米。
  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每一片绿色的建设,像抚育孩子一样抚育绿色。延安正逐步调整着生态产业结构,为延安的永续发展夯实基础。
  “五字诀”让百姓致富路上有了新观念
  “只有念好‘红’‘绿’‘蓝’‘能’‘实’五字诀,我们才能在新时代、新的征程上,生态产业的发展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中,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把准方向。”延安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付天平表示。
  2018年来,通过生态产业,全市对发展生态产业后端设施给予了重点扶植。付天平介绍,在“家庭林场”建设方面,企业投资或个人投资都会获得政府对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补贴,还有政府贴息;森林公园、生态村镇、美丽乡村等,只要是依附在生态产业链的,不论是企业、个人还是农民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国家、省、市政府的政策扶植和资金补助。
  吴起县党畔村地处延安市以北180公里处的白于山区贫困带上,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80户200多口人,没有一户家庭有产业。高起东是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唯一走出去创业致富的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了回馈乡亲,他投资25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把村里一座4000多亩的大山和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建起了一个大型“家庭农场”。
  46岁的高起东说:“我是吴起县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当时我就发誓,要把这座山变成一个‘花果山’,让大家和我一起致富。现在,我终于做到了。”
  2014年,为了在这座只长草不长树的山上种上树,高起东多方联系,在县政府和县林业局的政策、资金、树苗支持和技术扶持下,带领乡亲按照规划对整座山进行了整体绿化。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高起东的“家庭农场”年收入达到300万元。每年,他都要拿出上百万元,给村民分红。目前,全村200多口人,除了老人和孩子,都是他农场的工人。
  “现在日子过好咧,一出门满眼绿色,农场就是一个‘花果山’,一年下来收入上万元,日子可美哩。”村民程占孝乐呵呵地说。
  依附生态,发展绿色产业,让百姓同大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是延安群众的梦想。全市用了20年时间,把黄土高坡变成了“绿水青山”,也变成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让我们的生态产业快速发展,让贫困群众在生态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上致富,这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对“红”“绿”“蓝”的“三色党建”,以“红”“绿”“蓝”“能”“实”的“五字诀”推动延安生态产业健康发展,付天平有着自己的想法。“‘三色党建’的本质就是要我们在生态产业发展上,首先要牢牢把好‘退’与‘还’的方向。既要林子,也要票子;其次,要牢牢把好‘变’与‘不变’的方向,把过去的绿化变为新时代的美化,打通市场,让生态产业发展与市场精准对接;最后要牢牢把握好‘绿’与‘美’的方向,即绿化与美化的问题。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流域和生态村庄建设,推进和优化富民产业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目前,延安以苹果为主发展起来的经济林达到400多万亩。
  “五项制度”让百姓致富路上有了压舱石
  “群众服务、群众参政、群众管理、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的“五项群众工作法”,不再是喊在嘴上的一句口号,而是群众创业发展路上的压舱石,也是推动“三色党建”深入民心的具体举措。
  延安市林投公司总工任佰平利用这五项工作方法为群众办事。2018年春季,延安市干杂果经济林遭受冻害,特别是核桃、花椒几乎绝收。林投公司第一时间为延安市黄龙县、甘泉县等5个县的群众送去近2万箱的中蜂,并采用“示范点建设+龙头企业+农户”的办法,派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对630户2万多名群众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养殖技术。
  “有了服务群众的这个方法,干事就有方向,群众就有希望。做生态产业要灵活,更要接地气,让群众在生态这个产业链上伤了心,再想发展就难了。”任佰平深有体会地说,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只有一开始在产业的起步阶段,就让群众全过程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觉地管理、监督、评议,才是发展生态产业、服务群众的根本。
  据了解,2018年,延安市兑现林业补偿资金高达6817万元,涉及3万多户近9万人;建立生态脱贫培训基地12家,惠及全市群众10万人;建立生态公园9个,美丽乡村50个;全年接待生态旅游人数达到200万人次,全年各类以生态产业为主的综合收入为155.3亿元。
  延安依附在生态产业链上的前端产品精深加工和后端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呈现出集聚式、集群式发展态势。全市规划建设了林下油牡丹、森林公园旅游和森林猪、生态鸡、中锋养殖、生态康养基地、家庭农场等7项产业业态,累计达到100多家,年收入高达11.75亿元。
  通过20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产业的培育发展,不仅使延安的山川大地由黄变绿、由绿变深,更让延安生态产业发生了逆转性变化,由过去的守着林子讨饭吃,变为今天依托绿色奔小康,真正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压舱石。
  安塞区金明街道办雷坪塔村的张莲莲,在村里通过37年的植树造林,使全村人跟着受益。近两年来,她在自己当年亲手植起的林子下养起了莲花鸡,办起了安塞区第一家莲花鸡饭店。一年下来,纯收入达500万元。
  “逢节过年,张莲莲都会把鸡和土鸡蛋送到我们家中。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现在的4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瓮殿龙感激地说。
  据相关机构评估,延安森林资源总价已超过5847.5亿元,较2016年新增加了50亿元;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依附生态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高达100多万人,10.2万贫困人口已靠生态产业脱贫致富。
  以退耕还林为起点,延安生态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全新蜕变,开启了新一轮生态产业的转型升级。延安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开创着属于延安的生态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