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小艳
■全市共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2712人,全市全年预计发放生态护林员薪酬1134万元。
■生态效益补偿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5302户40414人,补偿资金1030万元,户均可增收673元。
■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7232户76571人,补助资金5787万元,户均2125元。
■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中蜂养殖培训基地6个、为贫困户投放中蜂12504箱,涉及贫困户578户。
2018年以来,市林业局通过落实生态公益岗位就业脱贫、生态效益补偿增收、退耕还林工程倾斜、积极发展中蜂养殖和油用牡丹产业,切实发挥林业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护林员稳定增收生态补偿保障到位
生态公益岗位就业,是生态脱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扩大就业岗位范围、提高薪酬标准,是林业局积极协调争取和努力落实的重要方向。
2018年,全市共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2712人,其中延川、延长、宜川3个国定贫困县,选聘中央财政生态护林员523名,其余各县区为了扩大生态公益性岗位,增加贫困户的就业渠道,按照《陕西省生态护林员选聘和管理办法》,利用自筹资金积极增加和拓宽生态护林员的数量和覆盖面,统筹用好县级天保工程集体林管护资金和生态公益林县级统筹资金,最大限度地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从事集体林管护,共选聘218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集体林兼职护林员。据统计,全市全年预计发放生态护林员薪酬1134万元,人均收入4181元。
生态补偿是生态脱贫覆盖面最广、惠及群众最多的政策性措施,生态效益补偿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5302户40414人,补偿资金1030万元,户均可增收673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7232户76571人,补助资金5787万元,户均2125元。同时,生态补偿也是最为直接、持续时间最长的补助政策,凡纳入生态公益林的林地,每年都可领取到补偿资金,且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还会不断上调补助标准,生态补偿可为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带来保障。
大力发展中蜂产业小蜜蜂酿造甜蜜生活
2018年春季,我市遭受极端低温侵袭,全市大面积经济林果遭受严重冻害,核桃、花椒几乎绝收,林农损失巨大,贫困户林农更是雪上加霜。
市林业局及生态脱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对全市林业产业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确定以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中蜂产业为抓手,依托延安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龙头企业+示范点建设+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建立示范培训基地、供给良种中蜂、全程跟进技术服务、保底收购蜂蜜等措施,优先吸纳示范点所在县贫困群众参与,积极开展生态脱贫工作,以弥补低温冻害造成的损失,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2018年4月以来,延安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与林区县乡政府对接联系,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确保将中蜂扶贫产业做实做好。与甘泉县道镇、桥镇、石门三个镇签订了养殖协议,按照720元/箱成本价向贫困户发放优良种蜂,每户可申请养殖20箱,县级扶贫专项资金补助500元/箱,不足部分暂时赊欠,最终以蜂蜜回收款抵扣。
据悉,该公司已建立中蜂养殖培训基地6个、为贫困户投放中蜂12504箱,涉及贫困户578户,在按成本价提供优良种蜂的同时,林草蜂业有限公司及时跟进技术服务,免费为蜂农提供技术培训,已完成逐村专业培训34次。目前,第一批养殖户已有所收益,根据当前蜂蜜市场行情测算,收入为1000-1500元/箱/年,每户贫困户20箱,年收入可达2-3万元,所有参与养殖的贫困户可彻底摘掉“穷帽”,为切实保障贫困户收益,保障达到脱贫致富目的,该公司与乡政府签订合同,承诺按照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回购贫困户所产蜂蜜,并制定了40元/斤的保护兜底价,为养殖户吃了定心丸。对脱贫攻坚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此外,该公司为解决原蜜罐装、产品单一问题,并形成集产、加、销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在林投有限公司注册了“延林印象”商标的系列产品品牌。可研发生产蜂蜜保健品,蜂蜜饮料、蜂蜜酒、蜂蜜食品等十三种深加工产品,使贫困户的蜂蜜产品全面融入市场,成为真正的“甜蜜”产业、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