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小艳)记者1月22日从“延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1784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工作,1249个村实现集体收入破零,县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全覆盖。
2018年,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市县区农业部门严把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三个工作关口,确保改革公开公正、取得实效。目前,全市1784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清查核实经营性资产总额10.6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总额15.67亿元,资源性资产1834.25万亩,做到了“账物、账款、账账、账表、账证”五相符。宝塔区、吴起县2个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30个产改试点村和110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市县两级财政向试点村注入资金5753万元,撬动资金7174万元,群众分红1569万元,惠及贫困户1138户,涌现出了宝塔区白坪村、代家沟村、黄龙县梁家河村、延川县甄家湾村、子长县郝家川村等典型示范村。
我市还实现了县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全覆盖。在此基础之上,全市13个县区均建成了集信息发布、资产评估、产权交易、合同指导、鉴证办理、抵押融资为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出台了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并开始运营,112个乡镇(街道办)挂牌成立乡镇农经站和产权交易服务站,为盘活农村资产、激发农村活力搭建了新的交易平台。
在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高质量完成了数据库汇交、数据纠错和一致性对比等工作,颁证面积432.69万亩,让32.8万农户吃上了“定心丸”。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0.76万亩,流转率29.82%。宝塔、甘泉、富县三个“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县区积极探索经验,总结模式,宝塔区利用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累计为农户发放贷款2000万元;甘泉县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流转土地4.5万亩;富县发放林权和果园抵押贷款15笔200万元。13个县区全部成立仲裁委员会,建成了仲裁庭,受理土地承包纠纷案件44起,裁决2起,调解42起,全市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通过盘活农村资产、组建合作组织、挖掘资源潜力、创新经营方式等多项措施,1249个村实现集体收入破零。村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达到10个,涌现出宝塔区崖里坪、市场沟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过千万的村。特别是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扎实开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核查、认定及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编码工作,693个村成立互助资金组织,515个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287个村组建了村集体领办或参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贫困村退出有集体经济的要求,为全市整体脱贫作出了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我市将继续加快完善宝塔、吴起两个国家级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县和110个省级“三变”改革试点村、30个市级产权制度改革台账管理示范村、57个市县领导包抓“三变”改革试点村改革工作,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市场主体地位,确保到2019年底村集体经济组织比例达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