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奋斗故事
大棚里“种”出好光景
本报记者 石兴平 祁小军 班姣
    ●高春燕在草莓大棚里忙碌    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而枣园街道办事处上砭沟村的高春燕,却没有时间出门置办年货。一大早,她又在草莓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摘草莓、称重量、算费用。“春节前,还有不少人带着孩子来摘草莓,我也得忙起来,人勤春来早啊!”
  高春燕告诉记者,2018年是她第一年种草莓,11月份刚上市的时候一斤草莓最高能卖到80~100元,现在已是第三茬,价钱仍然在40元一斤,一直能卖到五六月份。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高价草莓早已不是“奢侈品”,更多地成为市民不可缺少的“年货”,即使马上过年,来采摘的人也络绎不绝。记者看到,70余米的大棚内,一大片绿油油的秧苗里点缀着一颗颗红宝石般的草莓,春意盎然。
  据高春燕估计,这一棚草莓差不多能收入五六万元,有了这一年的基础,今年她准备继续加大产量,多种几棚。
  与此同时,贫困户李永前家门口一有喇叭声响,他知道又有菜商上门收菜了。
  “走,咱们进棚看看。”李永前掀开厚厚的棉帘,带着记者弯腰钻进大棚。室外春寒料峭,大棚内却春意盎然,绿色的藤蔓上,一个个鲜嫩的青椒长得正欢。
  李永前是一位有着多年种菜经验的“资深菜农”。春节前后,菜价上涨,市场需求量大,为了让自家的青椒能卖个好价钱,他每天都要在大棚里忙活八九个小时。“我种了这一棚青椒,前段日子正赶上蔬菜销售的黄金期,估计春节也要在大棚里‘伺候’它们了。”李永前说。
  卷帘增温、通风换水、洒水保湿……在李永前的精心打理下,青椒长势十分喜人。“只要注意浇好水、通好风、看好温度,这青椒长得可快啦。”娴熟的技术、精心的管理,再加上他种植蔬菜大棚多年攒下的人脉,订单渐渐多起来。当日,李永前就接到一笔订单,他和妻子忙着采摘、挑选、摆放、装箱、称重……
  “自2018年10月10日青椒上市接到第一笔订单以来,订单连续不断。最近一段时间菜价高,地头收购价都在每斤2.2~2.3元以上,稳赚!”李永前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等到六七月再种一茬西红柿、香瓜,一年四季都赚钱,再忙也乐意。”
  枣园街道办事处上砭沟村党支部书记南德告诉记者,2018年,该村抓住“三变”改革机遇,流转100余亩土地到集体,打造上砭沟村蔬果大棚产业园。产业园共有自然棚35个,折合标准棚80个,总投资960余万元。大棚建好后由上砭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全部面向村民竞价承包。很多像李永前、高春燕一样的菜农抓住机遇,承包大棚种植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在大棚里忙碌,他们充分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的优势,积极掌握高产优质的种植技术,在自家大棚里“种”出了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