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梅(右)正在馍店忙活 “整整一天都有买馍馍的,我们夫妻俩一刻也闲不下来。”桥沟农贸市场,安塞金梅手工馍店的女主人罗金梅说道。2月1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七,但在金梅手工馍店,这家处在这个市场不起眼角落的一个手工作坊,来买馍馍的顾客依旧络绎不绝,甚至比以往人更多了。
馍馍畅销的“秘密武器” 在市场上,平常忙碌的人们此刻还在忙着采购年货,而馍馍,作为深受陕北人喜爱的主食之一,在春节前夕,很多细心的人会提早采购,以防春节期间自己中意的那家店不开门,吃不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这家馍馍是用起面蒸的,打了碱,吃起来跟自家蒸得一样,有麦香味。”“馍馍看着不大,拿起来有分量。”“馍馍的颜色好、味道好,里面有妈妈的味道。”……记者采访时,前来购买的群众纷纷表示。
“最近几天,每天大约要卖掉10袋面的馍馍。”罗金梅说道。因为需要手工揉制,罗金梅家只卖1块钱1个的大馍馍。
市民陈女士是安塞金梅手工馍店的回头客,中午专程从七里铺赶来,赶在春节前买下了两大袋馍馍。“买这家馍馍有一年多了,喜欢吃这家的馍馍。”陈女士说道。
罗金梅和丈夫杜方才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馍馍,需要起面、发面、揉制等多道工序,这让他们的馍馍倍受欢迎。
夫妻店的欢乐和忧愁
卖10多袋面的馍馍,又要用传统工艺做,意味着罗金梅夫妇俩需要每天凌晨2点半到3点就起床开始打碱、揉面,碱打得多了,馍馍易发黄;打得少了,味道酸。
对经验丰富又喜欢做馍馍的罗金梅夫妇来说,技术不在话下了。然而,当初他们刚开始创业时也吃过不少苦头。
2016年8月,罗金梅夫妇的手工馍店开张,刚开始时生意并不好,他们开着电动三轮车走街串巷卖馍馍,当年年底时,纯收入只有7000元。他们没有放弃,2017年生意渐好。夏天到来,生意越来越好供不应求。有一晚,他们用6袋面粉来发面。然而,没有预料到的是,因为发面房是彩钢房,所以温度隔热性较差。白天晚上的温度没有变化,因温度过高面发过了,无法蒸出平时那种又白又甜软的馍馍,夫妇俩含着泪扔掉了发起的面,又重新发上了面。正如罗金梅说的,如果偷偷卖出去了,或许顾客不会发现。“我们生意人讲得就是一个诚信。”
“一袋面刨去店面、面粉、水电等成本,能挣30块。”依靠勤劳的双手致富,夫妇俩一天能挣300多元。
“我打小就喜欢捏花馍,12岁就会做饭。”罗金梅说。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以后可以降低工作强度,让身体适当休息一下,用健康的身体和勤劳的双手去收获幸福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