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崭新的豆腐坊里,何晓军(右一)和赵玉芝一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王超
“扶贫济困伸援手,心系群众献真情”,这句印在锦旗上的话,表达着黄陵县双龙镇杜洛尾村赵玉芝一家人对帮扶干部何晓军的感激之情。近日,当何晓军来到赵玉芝家中探访时,赵玉芝的丈夫王本领把这面锦旗送到了何晓军手中。
黄陵县煤炭稽查队队长何晓军从2016年5月份开始帮扶赵玉芝一家。当年年底,赵玉芝家顺利脱贫。但在何晓军看来,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既要让贫困户脱得了贫,还要他们奔小康。”
“组织派我来你们家,就是来帮你们的。你们有什么困难,产业发展有什么想法,只管跟我说。希望咱们共同努力,让你们家尽快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过上小康生活。”赵玉芝至今记得,何晓军第一次来到自己家中时说过的这句话。
赵玉芝分别在2009年、2012年不幸连遭两次车祸致使高位截肢,如今腿上安装了假肢。王本领听力残疾、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两个孩子一个在外打工,另一个还在上学,夫妇俩靠外出打工和每天做豆腐维持生活。当时,赵玉芝家的豆腐坊和住宅还未分离,周围还有猪舍,安全和卫生状况堪忧。
“扶贫更要扶志,我一定要帮助赵玉芝一家勤劳致富。”看到他们家的状况后,何晓军心里很难受,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帮助赵玉芝一家人脱贫。了解到赵玉芝夫妇俩有做豆腐的手艺,何晓军就想到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他们把豆腐产业做大做强。
“想不想把豆腐卖给更多人,挣更多的钱?”“要是抛弃黑作坊,办证规范经营,我就想办法帮你们把豆腐卖出去。”何晓军的这些话打动了赵玉芝夫妇,但他们内心还有一些顾虑:不怕给豆腐坊增加投入,但豆腐卖不出去咋办?可是如果一直在黑作坊生产,没有生产证件,豆腐的安全和品质无法保证,又怎么能扩大生产、提高收入呢?
“你说的对,我们听你的。”经过几番思考后,赵玉芝夫妇决定听从何晓军的建议。
夫妇俩决定扩大豆腐生产规模,何晓军用行动支持他们。2016年8月,赵玉芝家的豆腐坊由原来破旧的小房子,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作坊,还雇用了两个贫困户来豆腐坊打工帮忙。他们的豆腐坊日产豆腐500斤至600斤左右,因口感好、质量过关,得到了顾客的认可。2016年当年,他们家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18450元。在自家成功脱贫的同时,赵玉芝夫妇俩还解决了村上2户贫困户的再就业问题。
2017年,赵玉芝家的纯收入达到了17万余元。而在这背后,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各种证照办理、发展固定客户、争取养猪补贴、申办税务登记资料等每一件事,都有何晓军忙前忙后的身影。何晓军的单位和煤矿打交道多,他跟煤矿和酒店联系,为赵玉芝家争取销售市场。
赵玉芝一家脱贫后,何晓军的帮扶工作并没有停止。何晓军2018年的工作日志上写着他对赵玉芝家3个新帮扶愿望:新厂房选址、8月底顺利投产、两年内解决王传超(赵玉芝和王本领的儿子)的婚姻问题。
根据2017年的生产情况,赵玉芝家新建的豆腐坊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但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新厂房用址并不容易。何晓军和村干部商量,为已在城市工作、放弃农村宅基地的村民做思想工作,经过反复上门协商,终于有村民愿意出让自家宅基地,让赵玉芝一家先建豆腐坊。2018年10月,新厂房投入使用,最多能生产1500斤豆腐。如今,新的豆腐坊日产豆腐800斤左右。
如今,何晓军的前两个愿望已经实现,说到第3个愿望,他也信心十足、成竹在胸。既定的目标一一实现,何晓军又给自己增加了新目标——为赵玉芝家购置取暖用煤。同时,赵玉芝需要定期更换假肢,他又积极联系各方为赵玉芝更换假肢。
“建养猪场和两次搬豆腐坊的手续、贷款、补贴,甚至现在给我娃说媳妇,他每一件事都很上心、竭力支持,为了我家能早日过上好日子真是腿没少跑、嘴没少动、心没少操,就是自己家的人都不一定做得有他好。”说到何晓军,赵玉芝夫妇充满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