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环境美了 群众乐了
——安塞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侧记
  通讯员 王宁 本报记者 刘小艳
  新春时节,行走在安塞城乡,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尽收眼底:优美宜居的院落、干净整洁的河道、焕然一新的公路……这一切,都与该县开展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密不可分。
  2018年以来,安塞区按照“基层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要求,围绕“绿色进村、园林进城、花带上路”目标,统筹整合山水林田湖草、农村产业开发、延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全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厕所革命:为群众打开“方便之门”
  日前,在招安镇龙石头村的一户小院里,宋占亮正在忙着打扫新建的水厕。
  厕所的墙面刷了白灰,铺上了瓷砖,宽敞、明亮。将水管按钮轻轻一按,清澈的水便从蹲便池哗哗地流淌出来。
  “以前的厕所老是有苍蝇乱飞,有时站在院子里都能闻到厕所传来的臭味,现在新建的水厕就是好,水一冲就干净了,真是又方便又干净。”宋占亮介绍说,他家新改建的水厕通过三格式化粪池处理粪便,经过密封、厌氧、发酵三个步骤,将粪液回收利用到自家菜园里,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据了解,三格式化粪池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有三个口,进粪口、出粪口、排气口;下面有三格,粪便进入第一格里进行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30天,然后经过过粪管进入第二格,第二格再无害化处理10天进入第三格,无害化处理以后就成了一种粪液,浇在地里以后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这种改造过的厕所还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除了庭院厕所的改建,安塞区还将水污染治理与厕所革命结合起来,对区域内所有沿河修建的厕所进行了拆除,从源头上杜绝粪便直排、渗漏、满溢,改善了河道水质。
  截至目前,该县共拆除河道直排厕所2176座,新建三格化粪池、节水防冻厕所592个,生态环保公厕41座,拆除河流两岸畜禽圈舍616处,完成造林绿化1.36万亩,种植花草6865亩。
   环境革命: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镰刀湾镇李坡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绿植葱葱,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
  谁曾想到,过去该村杂草成堆,生活垃圾乱扔,工程垃圾垒成小山坡。
  这些变化来自于一场“环境革命”。从2017年起,安塞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镰刀湾镇率先推行垃圾“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每天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镇上的垃圾填埋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同时,在各村配置了27个垃圾桶,将卫生保洁员从1名增加到2名,以更好地整修排水渠,清除环境死角,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作为村里的卫生保洁员,村民王长禄每天早晨7点就穿上橘色的工作服,蹬着三轮车,开始打扫他的“责任路”。“每天早晚各打扫一遍,平时巡逻的时候看着干净路面人就心情舒畅。”王长禄说。
  目前,镰刀湾镇8个村都成立了保洁队,投入8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新增了垃圾桶800多个,新建卫生厕所3个,配备垃圾清运车2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镇村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初步建立。
  “看到街上干净整洁,我们心情很好,大家的环保意识也跟着增强了,现在我们自家院子里都放着垃圾桶,让垃圾集中清运。”看着村里环境一天天变好,村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截至目前,安塞区投资3567万元修建的1个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和8处垃圾压缩站全部投用,日处理垃圾能力150吨。建成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配置垃圾收集清运车42辆。建成垃圾兑换银行和“爱心超市”117处。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点兑换、场回收”的垃圾处理运行模式,以治理“八乱”(乱排、乱倒、乱扔、乱撂、乱搭、乱建、乱贴、乱挂)、清理“三堆”(柴堆、土堆、粪堆)、美化“三口”(路口、村口、大门口)、整治“三道”(河道、沟道、交通要道)为重点,累计上劳16万人次,清倒垃圾2.5万吨、清理“三堆”4.3万处、清除杂草秸秆1.9万亩,平整河床293.4公里,配设垃圾桶2.5万个、垃圾清运车42辆,增加保洁员49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