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所民警走进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旧址开展主题活动 ●家所联动,助戒毒瘾 位于安塞区砖窑湾镇的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近日受到省政法委和省公安厅的表彰奖励,党支部书记、政委高让从省上捧回了“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和“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两块荣誉牌,这让全所上下备受振奋和鼓舞。
近年来,该所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全所民警廉洁自律,全身心投入到为戒毒人员进行“三观”重塑和精神重建工作中,指引他们走上重生的道路。据统计,该所戒毒人员复吸率已降低至10.6%,在全国基层戒毒所中排名靠前,实现了戒毒工作“六个零”(戒毒人员自伤自残为零、打架斗殴为零、因病死亡为零、所头室霸为零、家属投诉为零、违禁品流入为零)的工作目标。
近日,记者走进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究荣誉背后的故事。
A 让廉洁自律入脑入心
2月22日,记者来到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进大厅,“习近平对禁毒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的字样在党建文化墙上十分醒目。
“总书记对禁毒工作的指示就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向和目标。”高让介绍说,“我们要让新警入所的第一刻就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在高让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一楼的党建活动室,这也是多年来该所新警入所必去的地方。
党建活动室陈列着该所先后获得的诸多荣誉,一块块荣誉牌、一张张展板、一帧帧照片,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所里民警取得的骄人成绩。“通过了解戒毒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让民警们向先进学习,让大家干有目标、学有榜样。”高让告诉记者。
1988年出生的蔡学儒从警7年,2015年9月份通过考试进入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看到荣誉墙上单位和各位同事获得的奖励,我打心里羡慕,就想着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荣誉。”回忆起当年初进所里党建活动室的情景,蔡学儒仍然记忆犹新。如今,几年过去了,由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对戒毒人员的悉心关怀,蔡学儒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小组组长,成为了年轻民警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媒体曝光了多起戒毒所民警向戒毒人员及其亲属收取好处费、感谢费的行为。“这些违纪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民警廉洁自律的意识不强,不敢腐、不想腐的观念不牢。”高让表示,虽然所里一直风清气正,但为了防患于未然,党支部在走廊中制作并悬挂了警示牌。警示牌中记录了近年来全国各地戒毒所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有的民警因为吃拿卡要受到严惩,有的民警因为玩忽职守导致戒毒人员自杀而被追责……民警在工作中就能看到这些案例,自然而然就会提醒自己自觉抵制诱惑,做到“不敢腐、不能腐”。
所里每天晚上9点按时召开工作总结会,会议结束后,值班民警不能散会,而是集中收看警示教育影片,边看边记录,观影结束后,要分组讨论,讲述观看感受和体会,大家积极交流发言,气氛十分热烈。
不仅如此,所里还办起了“阳光书社”,吸纳所有党员民警及部分戒毒人员为书社成员,每月选取国学类图书至少共读一本,每周各党小组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进一步延伸学习内容,增强党员民警及戒毒人员的知识素养和文化自信。创办了“先锋讲坛”广播栏目,每周由党员民警及时将新时代最强音传播给每名戒毒人员,使每名党员民警、戒毒人员及时领会党的精神,时刻谨记党的教诲。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筑牢了民警廉洁自律的防线,民警对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认知更加深刻,工作荣誉感也逐渐得到提升,所里连续四年没有发生过一起投诉和安全事故。”高让说道。
围绕“高擎党建旗帜、改革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新时代延安特色戒毒工作新模式”总目标,该所党支部坚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从梁家河“大学问”中获取力量,以建设廉洁警队为目标,充分发挥支部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所上下人人学党性、树榜样,找到了一条“抓党建、促队建、助矫治”的有效路径,构建了党建业务双轮驱动模式。该所还探索出了抓党建责任机制、抓党建制度机制、抓党建落实机制、抓党建教育机制、抓党建保障机制的“五抓”党建工作机制,把政治建设抓到实处,培养党员民警养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拼搏精神。
B 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病人,而戒毒所不仅是行政执法单位,更是一所特殊学校、一所医院、一个家。在民警的眼里,吸毒人员首先是一名患者,民警只有用医者的仁心医术,才能让吸毒人员的肌体重新康复,让被毒品吞噬的灵魂获得拯救。
考虑到部分异地戒毒人员与亲属间实地探视经济耗费大、往返时间长的困难,2016年7月,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开通微信公众号,建成启用全省首个远程视频会见室。戒毒人员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可提出远程视频会见申请,所内管理人员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家属回复远程视频时间,依托微信平台与亲属零距离会见、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所内为家庭困难、身患疾病、孩子年幼、异地戒毒人员和其亲属组织远程视频会见2100余人次,获得了戒毒人员家属的一致好评。去年,戒毒所新购置了5台平板电脑,让远程视频会见更加方便。
戒毒人员周某的父母年迈,儿女还未成年,到所里戒毒两年多都没有人来探望。周某心里十分挂念父母和孩子,情绪低落。民警在与其谈话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考虑到周某平时表现良好,民警决定为其安排一次远程视频会见。
经过民警的努力,周某终于通过视频看到了年迈的双亲和可怜的孩子,听到屏幕对面两个年幼的孩子喊他“爸爸”的时候,周某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悔不该当初因冲动而犯下重罪。如今,周某已经回归社会两年多了,今年过年时,他还给民警发了一张全家福,感谢民警的帮助,让自己获得了新生。
调查表明,吸毒人员大多缺乏技术、好逸恶劳、工作极不稳定,加上交友不慎,就算戒断毒瘾也很容易走上复吸的道路。只有教授他们劳动技能和技术,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回归社会后真正安身立命,彻底和毒品说再见。
为此,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会同市人社部门建成全省首家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针对戒毒人员普遍缺乏就业谋生本领的问题,戒毒所争取市公安、人社部门支持,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戒毒人员创业就业培训的通知》,建立了戒毒人员常态化技能培训机制。2018年5月10日,由市人社局、公安局联合举办了首届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陆续开展了茶艺、美容美发、美甲培训课程,50名戒毒人员取得了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47名戒毒人员取得了国家级技能鉴定证。
如今,出所人员王某在一家养殖场顺利就业,出所人员宋某成立了一家电子公司,出所人员张某自主创业,开设了一家按摩理疗店……截至目前,所内帮扶成功就业、创业出所人员80余名,被帮扶出所人员均成功戒断毒瘾,顺利完成了从“瘾君子”到社会有用人士的华丽转身。
除了两个“全省首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还创新提出了“文化戒毒”新模式,根据戒毒人员的年龄、性别、服刑时间、身体和心理状况等,将戒毒所划分为孝心、感恩、仁德、善心四个主题片区,在每个片区的走廊中,都张贴“乌鸦反哺”“慈母之恩”“衔环结草”等古代经典故事,营造温馨舒适、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润物无声地陶冶戒毒人员的情操,帮助 他们彻底戒除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