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延安古今大事记·宋代
(960年-1279年)
  宋代地方行政机构设路、州(府)、县三级。延安境分别为鄜延路、永兴军路之统管,先设延州、延安郡、丹州、咸宁郡、保安军。延安郡(延州)辖县为肤施、延川、延长、门山、临真、敷政、甘泉;丹州领县为宜川县;保安军。后改延州为延安府。为了适应战争需要,还设置了“康定军”。
  北宋的延安与战乱相始终。在于西夏和金朝有二百多年的战争中,延安大量驻兵。朝廷对陕北百姓实行“三丁抽一”或“二丁抽一”为兵的政策,家家户户都有为国家服兵役者。为保障军队后勤,妇女也为前线将士运输粮食,为维护国家统一,延安人付出极大的牺牲。延安子弟兵也藉以成为宋朝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南宋时期,“中兴四将”中,有延安籍的刘光世和韩世忠两人,他们率领着以陕北子弟兵为主的两支集团军成为南宋得以存在的重要支撑。宋金时期,佛教在延安得到极大发展,遍布延安各地的佛教石窟多属这一时期开凿,成为中国宗教史上的独特现象。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至开宝八年 960年—975年
  印度僧人法天与山西永洛僧在鄜州共同翻译《无量寿》《尊胜》二经及《七佛赞》,完毕后将其献于太祖赵匡胤。这些经书始在我国传播。(嘉靖《陕西通志·卷三十六·民物四·延安府仙释记》)
  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年
  七月义川、云岩二县遭大雨雹灾。(《宋史·五行志》)
  宋太祖建隆三年 962年
  年初宋太祖使赵赞镇延州,授彰武军节度使,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荞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不无慑服。唐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氏李彝兴(原名李彝殷)率羌、吐谷浑等族首领及其步骑前往延州欢迎,献马三百匹,并臣服宋朝廷。(《宋史·卷二百五十四·赵赞传》)
  春延州雪盈尺,沟复结冰,草木不华。丹州雪二尺。延州春夏不雨。(《宋史·五行志》)
  宋太祖开宝二年 969年
  诏令将坊州中部县轩辕庙祠由桥山北麓迁建移东麓,并勒石以记,李眆撰《黄帝庙碑序》。轩辕黄帝庙址稳定至今。(《黄帝陵志》)
  宋太祖开宝五年 972年
  坊州中部县轩辕庙移于今址,勒石于山,植柏树。(《黄陵县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 976年
  为避大宗名讳,改义川县为宜川县。(嘉庆《延安府志·卷二·沿革表》)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977年
  在永安镇置保安军。永安镇原本为唐延州永安县,后并入金明县。至此分置一军,不领县,属永兴军路。(《元丰九域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981年
  夏廊州、延州河水涨溢人州城,鄜州坏军营,建武指挥使李海及老幼六十三人溺死。延州坏仓库、军民庐舍一千六百区。(《宋史·五行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982年
  夏州党项人内讧,定难军节度使继捧率族人入朝,表示愿留京师。宋太宗重嘉,赐为彰德军节度使,留京居住。授权知夏州李克文为博州防御使、授绥州李克宪为道州防御使相继献土投宋。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李继迁领数十人出逃至北部地斤泽,自立抗宋。宋太宗趁机遣汝州团练使曹光实为夏州巡检使,与延州保安军使尹宪一道镇守银、夏、绥、麟、府、丰、宥州等党项统领之地。(《西夏通史·大事年表》)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983年
  六月郦州河水涨,溢入城,冲坏官寺民舍四百余区舍。蠲免陕西诸州上年秋税之半。(《宋史·五行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984年
  党项李继迁抗宋,夏州知州尹宪、都巡检曹光实,联合保安军将士,偷袭李继迁大后方地斤泽,俘获李维迁母亲罔氏及妻小,并送往延州。“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府,(吕)端日:'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入奏曰:‘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安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愚见,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吕端》)
  八月延州南北两河涨溢,入东西两城,坏官寺民舍。(《宋史·五行志》)
  宋太宗雍熙二年 985年
  是年宋撤销洛源县,境属西夏洪州辖地。(《吴旗县志》)
   宋太宗淳化三年 992年
  李继迁所部党项族以境内所产青白盐与宋贸易,以换取谷物。宋太宗下令禁之。延州、关中民无盐可食;党项部缺粮,复叛宋,相率寇边。宋太祖解除禁令。(《宋史卷五》《西夏通史》)
   宋太宗至道元年 995年
  六月朝廷遣使谕李继迁,授鄜州节度使。继迁不奉诏,犯边。宋上党人李继隆领金明兵马都监,兼新寨、解家河、芦关都巡检。(《宋史·卷五》)
  (摘自曹树蓬、高建菊主编《延安古今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