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翻荣抱着孙子满脸幸福 通讯员 吴龙迪 本报记者 朱佳雨
“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只能当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最大的骄傲就是供他们兄弟三个考上了大学,了却了我年轻时的心愿。”杨翻荣一边安抚怀中抱着的孙子,一边娓娓道来。
杨翻荣是富县吉子湾社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认识她的人都会心生羡慕,羡慕她有个幸福的大家庭和三个争气的孩子。
杨翻荣今年58岁,上有80多岁的公婆,下有三个儿子、两个孙子,儿孙满堂的她回忆起往昔岁月也唏嘘连连。
在农村的七八十年代,高中学历就算得上有文化的人,本有能力考上大学的杨翻荣由于家庭和时代的原因止步于大学门前,这成了令她终生遗憾的事情。自那以后,杨翻荣消沉了许久,直到婚后有了孩子,杨翻荣才重新燃起了斗志,将自己的大学梦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在三个孩子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杨翻荣的丈夫作为村干部,忙于村上的工作,经常顾不上家。所以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后,干了一天活的杨翻荣又得强打精神辅导他们做作业,并亲自检查,即便是后来他们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杨翻荣也会时不时“抽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定时给孩子们“上上弦”。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她及时改变了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2006年的一天,杨翻荣在家中干活时,突然浑身乏力,瘫坐在地上,去延安市人民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得知消息的她急切地拉着医生问道:“我还能活多久?”医生为了宽慰她,笑着回答:“你这病少说也得吃四五年的药。”得知消息的她顿时来了精神:“四五年够了,我只要能看着老三上大学就没有遗憾了。”
就这样,杨翻荣带着对兄弟几人的期盼,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头,病情非但没有恶化,反而逐渐好转。之后杨翻荣再去医院复查时,告知医生自己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怎么可能?得了这个病,恢复得这么好?”杨翻荣告诉医生,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不要担心她,她才调整心情,乐观过好每一天,按时吃药,配合治疗,这才把病情控制住。
供三个娃上学,对一个农民之家来说着实不容易。在供娃读书期间,杨翻荣的丈夫一有空就去外地打工,农忙时再回来和杨翻荣一起下地干活,再加上后来为了给杨翻荣治病,夫妇二人十几年的时间里没有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在家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还欠了亲戚朋友十几万元。但为了让孩子能上得了学,夫妻俩始终没有放弃。
杨翻荣为孩子们操碎了心,孩子们也没有让她失望。
“我家老大2003年考到了西南大学,老二2007年考到了四川大学,老三2010年考到了西安石油大学。”杨翻荣满脸骄傲地说道。
对于孩子们的思想教育,杨翻荣夫妇向来很谨慎。杨翻荣的丈夫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几十年来,他们夫妇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就经常给他们讲传统美德、讲延安精神、讲部队故事,还时常教育他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他们的影响下,三个儿子从小就对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有所了解。大儿子从小立志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后来由于视力原因止步于军营门外,工作后当了7年人民警察,也算是圆了儿时梦想,如今是一名律师。二儿子读大学的时候表现积极,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目前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如今在富县寺仙镇政府工作。
面对三个儿子取得的成绩,杨翻荣欣慰地说道:“三个娃都考上了大学,现在也都成人了,有了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我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