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左)在新寨河村留守儿童刘嘉城家里辅导学习 通讯员 王东东 本报记者 叶四青
“你看,这是昨天秀玲给刘嘉城带来的学习用具,这是刘嘉城上幼儿园时秀玲送的故事书……”今年63岁的子长县余家坪镇新寨河村村民刘丙元向记者介绍说。
刘丙元口中的“秀玲”,就是余家坪镇的党委文书,今年32岁。从刘丙元的小孙子刘嘉城上幼儿园起到现在五年级,李秀玲每年都给他赠送衣物和书籍等生活学习用品。
多年来,李秀玲把该镇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筑起了爱的港湾,她被誉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和空巢老人的“孝顺女儿”。
在近日省委宣传部命名的2018年度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中,李秀玲榜上有名。面对这份殊荣,李秀玲说:“帮助别人使我快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要把这份荣誉,作为鞭策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
“你看这是秀玲给孩子送来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
“前段时间,秀玲还带孩子进城、爬山、看电影,对孩子的生活可关心了!”
……
3月8日,记者来到新寨河村留守儿童刘嘉城的家里,说起“爱心妈妈”李秀玲,刘丙元总有说不完的好话。
记者了解到,刘嘉城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离家出走了,他的父亲身患残疾,刘嘉城从小就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起初,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和同龄孩子交往。李秀玲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当起了刘嘉城的“爱心妈妈”,常与刘嘉城谈心,为他辅导作业,并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打开心结。经过半年多的开导,终于让刘嘉城慢慢变得阳光开朗,开始接受朋友了。
2月19日,元宵佳节,李秀玲和该镇郝家川村互助幸福院的20位空巢老人一起包饺子、煮汤圆,共享节日的欢乐。浓郁的饭香味和老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十分温馨……
近年来,村里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数量逐年上升。如何帮助老人们排解孤独、安度晚年,是李秀玲在多年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无独有偶,郝家川村的第一书记李新刚在驻村工作中也有这样的困惑。在多次查阅相关资料、外出考察后,2014年,他们俩决定借鉴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老年幸福院的做法,在余家坪镇党委的支持下,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2017年9月,利用村学校闲置的9间平房,建成了子长县第一个村级老年幸福院,并命名为“郝家川村互助幸福院”。
目前,郝家川村幸福互助院已接纳20位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一位老人的生日李秀玲都记得清清楚楚。每次为老人们点上生日蜡烛,唱起生日快乐歌时,老人们感动地哭了,又幸福地笑了……
老人们口味不同,李秀玲时常会过去调整食谱,平衡营养搭配,让老人都吃得健康。
82岁的郝家川村村民郝根新的老伴在8年前就去世了,子女又都外出打工,平时连个陪说话的人都没有,搬进互助幸福院后,郝根新过得非常舒心。“李秀玲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没得说。”郝根新说。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李秀玲发动社会力量,组织成立了余家坪镇“守望幸福”志愿服务分队。大家各展所长,为老人理发、洗衣服、缝补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发动一些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纷纷捐物捐钱,奉献爱心。累计捐赠物品1000余件次,开展志愿服务15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