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移民新村的新生活
——甘肃东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 王朋 范培珅 张睿
  马艾西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住进楼房,成为“城里人”。
  今年初,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马艾西和家人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的安置小区。“新房三室一厅,卫生间是水冲式的,房子宽敞亮堂。”说起现在的新房子,马艾西嘴里不停地说着“喜欢”。
  27岁的马艾西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沿岭乡和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三个多月前她还住在大山深处的土砖房里。
  马艾西说,他们一家6口人,挤在一间砖墙和泥墙“混搭”的房子里,家里的几亩旱田只有种上耐旱的玉米和土豆才有点收成,公公婆婆身体不好,一家生计靠着爱人打零工和几亩旱田艰难维持。
  “一到冬天,自来水就停了,要到几公里外的取水点打水。”马艾西说,她家住在沟底,从沟底走到沟顶的水泥路上,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她受够了山大沟深的生活。
  听说去外地打工赚钱多,马艾西与爱人毅然去了上海,这也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刚走出火车站,我就懵了。”马艾西说,四周全是高楼,路上挤满了人和车,她不识字,普通话又说不好,连坐公交车都不会。
  由于文化程度低,语言交流有障碍,马艾西和爱人在小餐馆短暂务工后便返乡了。
  去年末,当地干部动员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到县城的安置小区,马艾西和家人决定搬出大山,住进县城。
  “起初担心只凭我和爱人的打零工收入,无法在城镇立足。”马艾西说,搬过来之后才发现,她的担心是多余的。
  原来县城的安置小区里建起了雨具生产扶贫车间,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均可在车间就业。“培训期三个月,每个月有1500元的补助。”马艾西说,现在她已经转正了,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每个月至少有2000元的收入。
  令她没想到的是,安置小区里还建起了幼儿园和小学,市场、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也在建设当中,从小区到县城只有几分钟车程。
  “现在孩子已经在幼儿园上学了,自己每天在扶贫车间上班,爱人在县城打工,一家人在县城生活不成问题了。”马艾西说,下班后她和爱人还能一起回家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生活,让她觉得踏实。
  像马艾西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在东乡县有5275户28023人。东乡县发展和改革局数据显示,目前完成搬迁入住的有1336户,预计今年底可全部完成搬迁入住。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助力脱贫攻坚。为了让贫困群众从“搬得出”进入到“稳得住”“能脱贫”,当地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建成运营扶贫车间18处,有740多名像马艾西这样的贫困妇女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每月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
  “现在每个生产环节的培训我都通过了,车间按件提成,能多做一把雨伞,就能多挣些钱。”马艾西说,要想好日子长长久久过下去,除了好政策,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