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屈军涛:服务果农 造福桑梓
本报记者 肖金雄
    ●屈军涛现场讲解修剪果树技术技巧
  打开浏览器输入“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9个字,2018年30名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立即跃出电脑显示器,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屈军涛的名字赫然在列。
  1996年,屈军涛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学校主动找他谈话,希望他留校担任学校的教员。“我要回家乡,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果园,争取干出一番大事业。”带着对家乡对果农的热爱,屈军涛委婉拒绝了母校的亲切挽留,毅然回到家乡,被分配到洛川县苹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工作。
  起初4年,他在师傅的带领下,不停地剪树枝。每年冬季,他要完成400亩果园的修剪工作。屈军涛说,因为每天高强度修建果树,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在剪果树,睡梦中双手不经意间开始抖动。时间长了,他开始抱怨,“我是大学生,回来工作是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农民,我自己倒做起农民了。”然而,屈军涛的师傅仍然一声不吭地带着他继续剪枝。“后来我就明白了,反复练习修剪,到最后才能找到感觉,闭着眼睛我都知道该剪多深。”屈军涛说。随着反复练习修剪,屈军涛实践水平也在与日俱增。
  “光有理论知识还不够,种好苹果还要靠亲身实践。”这是屈军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他一直在践行这句朴素的话语。
  2002年,屈军涛担任洛川县土基镇苹果站站长,他希望把最新技术传授给果农。然而和农民打交道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2003年冬天,屈军涛带着站上工作人员到土基镇各个村子帮果农锯枝、锯树。“屈站长,你不能锯我家的树呀,这都是我的命根子,你把树枝锯了我们卖啥。”村民王建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任凭工作人员如何讲理论讲知识,王建华夫妇便在地里撒泼打滚。无奈之下,屈军涛只好带着工作人员趁王建华夫妇不在果园时前来修剪,后来王建华夫妇干脆坐到屈军涛办公室索要“赔偿”。第二年果园丰收季,锯枝后的果树结出香脆可口的苹果,收购价比原来翻了一番。王建华夫妇来给屈军涛认错,“是我们错怪你了,站长都是为我们好,以后我们都听屈站长指导。”
  尽管在工作中总会受到误解,但屈军涛始终不忘初心,希望通过自己一己之力,在基层推广知识,带领果农获得更大收益。“农业技术与时俱进,即使是专家,也要不断学习。”屈军涛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2006年,屈军涛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一回他针对实际,还学习了农民心理学、农村社会学等课程。工作多年来,屈军涛参与引进国内外苹果品种30多种,建成苹果种资源圃的种示范园30亩,参与或主持了20多个国家、省级项目,先后组织实验课题50多项,他至今还保持着1年刊发1至2篇学术论文的习惯。
  23年扎根家乡果园,多少个岁月,无数汗水浸湿了黄土地,风吹日晒让一个朝气蓬勃的俊美毛头小子,变成今天皮肤黝黑、敦实稳健的“最美苹果专家”“最美科技工作者”。
  如今,作为洛川苹果产业科技推广的带头人,屈军涛想方设法和农民保持接触。除了不断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外,他还通过微信群、抖音、快手等传播渠道教授果农。“我认识屈主任已经有10多年了,他的培训课我都听。通过跟他沟通,我培育了矮化苗,2017年一年收入就有70万元,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果农潘小平喜滋滋地说。在洛川,还有很多像潘小平一样的果农在屈军涛的帮助下获益,他们都称呼屈军涛为“果农致富的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