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下)
   阅读提示
  ■12年对人的一生来讲,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对于熊向晖来说,一直为党默默地工作着,用那个时代的词汇来表述,就是“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作为中共情报工作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熊向晖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他以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胡宗南赏识,巧妙地送出国民党“闪击延安”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国民党反共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延安党中央等屡建奇功。
  党中央接到情报后,及时拟定了这个类似“空城计”的作战方案,一方面,破例引用情报,正面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日、挑起内战的罪行;另一方面,则迅速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保卫延安。国民党的阴谋没有得逞。胡宗南发觉有人泄密,但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自己的贴身秘书熊向晖所为,并没有太多追查。
  1947年2月,熊向晖和相恋多年的湛筱华结婚,蒋经国是证婚人。婚礼过后,两位新人开始蜜月旅行。1947年3月1日,两人正在杭州游玩,熊向晖被自称国民党保密局的人叫住,他起初担心是自己身份已经暴露,思索该如何应对。等被带去见胡宗南后,事情才明了。原来,此前熊向晖已计划赶美留学,只因机票不好买,才一拖再拖。胡宗南却命令熊向晖延期赴美,要熊向晖回到身边再辅助他三个月。蜜月也不得不中途结束。
  胡宗南对熊向晖说:“前天总裁急电召我来南京,说美、苏、英、法四国3月10日在莫斯科开会,届时将讨论中国问题。总裁当机立断,命令我直捣共产党的老巢延安。并选在四国外长会议的第一天,即3月10日发起攻击。”说完,胡宗南给了熊向晖一个文件包,让熊向晖根据包里文件的内容画一幅草图给他,并叮嘱锁好房门,不许任何人进来。熊向晖打开文件包,看到两份绝密文件:蒋介石核准的进攻延安的方案;陕北共产党的军队兵力配置情况。
  熊向晖异常激动,将文件内容默记在心。3月3日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和参谋长盛文乘专机回到西安。当天晚上,熊向晖就将情报送到了新华巷1号、西安《新泰日报》主编王石坚的家,通过地下室里的秘密无线电台,将这两份绝密情报发到延安。而当时为了保密,连胡宗南的军长和师长对计划还一无所知。
  3月8日晚,胡宗南带着熊向晖等少量人员,秘密离开西安,辗转来到洛川。在洛川小学,与先期到达的几名国民党高官会面,组成前线指挥所。而熊向晖则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将胡宗南的日常动态报告给党中央。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他决定冒险行事,将情报用信函的形式写在白纸上,装在印有战区第一司令部长官的大信封里。为保险起见,他同样的信都要写两封,一封寄给王石坚,另一封寄给王石坚的朋友潘裕然,源源不断的情报就这样被送到了党中央的面前。党中央果断放弃延安,在陕北地区与国民党玩起了“捉迷藏”。
  因为有情报工作的保障,虽然力量相差悬殊,但共产党总能一次次从敌人眼皮底下逃走,还会时不时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胡宗南的部队非但没能“给共军以毁灭性打击”,反而损失惨重。正应了毛泽东在窑洞里留给胡宗南的一首打油诗:“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国民党“闪击延安”的计划破产。毛泽东大赞熊向晖,说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周恩来也称赞:“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工作卓越,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属于前三杰:解放战争期间,又有三位突出的情报人员(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同样一人能敌万千军,创造了情报工作的奇迹。他们就是后三杰。”
  胡宗南攻打延安未果后不久,1947年5月20日,熊向晖离开胡宗南,从上海乘船赴美,9月进入克利夫兰西保大学(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凯斯西储大学)研究院读政治经济学硕士。而后,国民党情报部门证实了熊向晖是中共间谍。按理说,这么重要的案件应该着力查办,但最后除了熊向晖在美留学公费终止外,并没有其他的追究。这不能不说是个谜。经众多党史学者分析,主要原因是胡宗南把这个案子故意压下来不报,因为他深知如果蒋介石知道了这个情况,势必怪罪于他,尤其是两次攻打延安的计划被完全破坏。熊向晖一事只得不了了之。
  1949年11月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特设午宴招待国民党元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周恩来把熊向晖介绍给大家,几位元老都有些惊讶:“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众人恍然大悟,张治中说:“早知道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今天才知道,在情报工作上,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
  12年对人的一生来讲,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对于熊向晖来说,一直为党默默地工作着,用那个时代的词汇来表述,就是“怀揣着光明,面向着黑暗”。作为中共情报工作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熊向晖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他以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胡宗南赏识,巧妙地送出国民党“闪击延安”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国民党反共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延安党中央等屡建奇功。
  (选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延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