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座谈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乔建虎)《黄河大合唱》80年来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唱,展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4月13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和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主办,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承办的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座谈会在延安鲁艺文化园区举行。
  座谈会上,《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子女、原抗敌演剧队三队成员子女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文艺工作者参加了座谈会,全体与会人员就新时代如何弘扬“黄河精神”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92岁的郭淑珍老人讲到《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时,心情十分激动。她表示,自己演唱《黄河大合唱》50余年,每一次演唱感受都不一样。只有对歌曲长时间地用心体会,才能将其内涵用歌声诠释。
  “《黄河大合唱》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其唤起了民族的自信与气节,一个有气节、有自信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民族。文化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我们有责任传承《黄河大合唱》的精神内涵。”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说。
  光未然之子张安东代表寻访团在发言中几度哽咽,他说:“我们寻访团历经千山万水,从世界各地走来,唱着心中的歌声,含着热泪呼喊着‘回来了’。”
  演剧三队首演指挥邬析零之子邬康作说,《黄河大合唱》在许多必然与偶然的因素中诞生,80年来,他仍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我们要深入挖掘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尤其是《黄河大合唱》中蕴含的“团结”精神,对当下的台湾民众仍然存在很强的召唤力量,我们有必要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中发挥《黄河大合唱》精神力量。
  “传播《黄河大合唱》就是传播革命文化,就是筑中华民族之魂,培中华民族之根。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征集、研究延安文艺史资料和建成了包括冼星海在内的16位艺术家馆群,这一工作还要继续开展下去。”鲁艺文化园区主任茆梅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