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大篷车”驶进婚庆现场送服务 “文明大篷车”志愿者向群众发放《志丹县文明礼仪手册》 ●家庭会议开出新风气 ●县巾帼“巧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迎春赠窗花活动 ·引言·
为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志丹县各部门精心设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场场宣讲活动陆续在志丹开展,专家学者、理论讲师、先进典范来到群众中间,用科学、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解读,帮助大家全面准确把握新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一次次立足基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新思想和文明风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各乡镇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影响无所不在。
一个个传统节日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春节之喜庆、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在这些传统节日开展的主题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已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
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不断加深人们对新思想的理解、对文明新风的认同与自觉践行。
放眼全县,从党员干部勇作先行者,到人民群众争当生力军,人们用全心服务和点滴行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累积起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
1.理论大宣讲凝聚群众心
“今年我计划在几个村开展道德模范教育、文明礼仪规范培训,为提升群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自觉贡献一份力量。”志丹县金丁镇爬子洼村55岁的孙宪杰曾经是县人大代表、村干部,为人正直、威望高,被金丁镇推选为“新乡贤”。
志丹县在逐级推选“红都最美新乡贤”,充分发挥新乡贤模范教育,涵养积极向善见贤思齐的文化氛围的同时,结合理论大宣讲,组建“红都最美新乡贤”巡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学校等地巡回宣讲,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最美新乡贤”巡讲团只是志丹县开展理论大宣讲其中的一支队伍。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该县围绕基层实际,狠抓理论宣讲,采取“内培外请”方式,对内从全县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中甄选一批宣讲人才,依托延安干部学院、省市委党校进行定向培训,培养起了一批优秀宣讲骨干;对外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20余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
在春日的暖阳下,志丹县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的宣讲员们,来到了顺宁镇白草台村,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为村民们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潜移默化地为村民答疑解惑。
“刚才听了中央一号文件,全国‘两会’报告和县委二十届全委会精神,让我们了解了出台的一些惠民利民政策,这下,不光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今后,我也要发挥领头作用,搞好我们村的大棚产业。”顺宁镇白草台村主任任华显得干劲十足。
县委理论讲师团副团长殷海瑞说道:“我们通过面对面与群众交流,以‘小宣讲’让群众了解‘大形势’、树立‘大格局’,同时也实现了全县理论宣讲模式、阵地、受众和效果的最大化,使理论宣讲更有温度、更有广度、更有力度。”
正如殷海瑞所说,志丹县着眼于打通宣传引导凝聚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宣讲阵地前移、力量下沉,在农村,利用村级阵地、田间地头、村庄院落进行随时随地宣讲;在城市,实行机关单位、驻地企业、街道社区阵地共享进行定时定点宣讲;在企业,按照区、队、班、组进行分层分组宣讲;在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党员小书包等“两微一端”进行互联互动学习。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阵地网络,切实扩大了宣讲活动受众面。同时,通过“文明大篷车”平台,围绕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编排快板说书、说唱小品、案例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载体展开宣讲,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
2.红色故事会厚植信仰“根”
初春的志丹县,乍暖还寒。在灵皇地台社区,一群居民早早就围坐在了一起,等候《刘志丹故事会》开讲。
“双目失明的老大娘紧紧地握住刘志丹的手,激动得无法自制,流着热泪说:‘好呀,好呀,刘军长,你可是咱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呐……’”精彩的讲述,向听众们展示了一个从小立志报效国家、满身书香气息的刘志丹,纵横沙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刘志丹,热爱群众、保护群众的亲人刘志丹,深爱妻子儿女、有血有肉的刘志丹,群众爱戴、壮志未酬的英雄刘志丹……
深入挖掘利用“革命红都、将军故里”红色文化资源,设立“1365”红色教育实践基地(1个红色教育培训基地,3个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和65个红色教育实践点),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编撰打造《人民英雄刘志丹》《陕甘边史纲》《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年谱》和《党中央在保安的日子》《长征故事会》《红色村庄故事》等史料和红色故事,组织党员干部、党校教师成立红色教育培训志愿服务队,免费为刘志丹干部学院授课,深入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义务讲解;组织“五老”成立红色故事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红色故事进万家”宣讲活动;成立刘志丹干部学院,开发以刘志丹故事为主的《红色故事会》情景教学课程,承接各类培训,赴省内外宣讲,并依托移动互联网,建立志丹红色教育宣传APP、微信公众号等在线平台,开展在线互动式教学。这是志丹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又一项有力举措。
“当我看到《壮志未酬》结束时老人们眼里的泪花时,我的心像被电击了一下,那种感觉是欣慰的,他们使劲地鼓掌就是对历史最好的记忆,就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每每回忆起她们在志丹县双河镇向阳沟村讲《刘志丹故事会》的场景时,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志丹基地(刘志丹干部学院)教学助理张慧总是很激动,这也激励着她更加坚定不移地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些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信仰之根。
3.“文明大篷车”驶入百姓家 “利剑落下斩黑手,法律保障大后方……”一首彰显普法正能量的陕北说书,引得阵阵喝彩。4月13日,志丹县“文明大篷车”来到了薛臻、赵宝亦和张志勇、刘世丽两对新人婚礼现场,一时间场面红火热闹起来,演节目、发传单、送新书、端菜盘……使得婚礼现场变得更加喜庆的同时,也飘出了一股文明新风。
婚礼总管王炳胜说:“当了这么多年‘总管’,头一回碰到‘文明大篷车’,还开到了婚礼现场服务,又送喜庆又送新风,我感到这个做法好,这种送上门的好服务,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希望‘文明大篷车’能走进全县千家万户。”
前来“赶事”的王震也翻起了志愿者发给他的《志丹县文明礼仪手册》认真地看着,他说:“这里面讲的很多礼仪,对于我们老一辈人来说,很有教导意义,像这个夫妻相处礼仪,我回去后一定要给老伴分享。”
志丹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新建说:“文明实践工作试点以来,针对我县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群众组织难、发动难、互动难的现状,抓住‘人口聚集多、受众广、机会好、好组织’的现实特点,充分利用农村婚庆日子、农村集市、农村节会,见缝插针地开展‘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活动,顺应了群众期盼和需求,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村入户,逐步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志丹“文明大篷车”承载着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以“九送”(理论政策、红色故事、法律法规、文艺节目、移风易俗、电影录像、科技知识、健康餐饮、家风家训)为服务内容,深入乡村开展志愿服务,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它送的不仅是小服务,还有大文明。
4.红白理事会引领新风俗
“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要比早前能至少省四五千块钱,对所有人来说都实惠。”前不久嫁出女儿的延安市志丹县义正镇花石安村村民冯庭文深有感触。
花石安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是今年年初刚刚成立的。红白理事会由村民选举出村上德高望重、有责任心的村民担任会长以及成员,理事会根据村上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宴席的菜单以及用酒和香烟的价格规定,如香烟不超过20元、酒不超过80元,喝酒菜五凉四热、吃饭四菜一汤……村民谁家要办宴席,要提前到理事会申请,然后按照规定进行点菜方可办理。这么算下来,给村民节省了3000元到1万元不等,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是不小的数目,家家户户都比较认可。
花石安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任智告诉记者,从今年村上开展红白理事以来,老百姓过事情就不互相攀比了,都把这个攀比心理打消了。按照村上制定的标准,光景好的也按这个标准执行,光景差的也按这个标准执行。节约办事的新风俗已经悄然形成。
据了解,目前花石安红白理事会已按规定执行婚丧事宜31例,受益群众680人,节约资金28.7万元。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拥护和认可,全村由过去在红白喜事上互相攀比,转变成致富攀比、孝亲敬老攀比、好媳妇好婆婆攀比、好邻里攀比……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并且这种新风俗正在志丹全县范围兴起。
该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突破口,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十大行动(党员带头行动、崇尚科学行动、红白理事行动、道德评议行动、环境整治行动、禁毒禁赌行动、禁放烟花行动、破除迷信行动、文化惠民行动、反对邪教行动),切实发挥好“一约四会”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摈弃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倡导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5.农村家庭会“浸润”好家风
2019年新春伊始,村里的乡贤能人都陆陆续续回乡过节,志丹县金丁镇的各家各户纷纷组织起来召开家庭会议。邻居、亲戚、朋友等都围坐在一起,热闹非凡。大家坐在一起同声共气话文明,一心一意谋光景。
在家庭会议上,大家讲家史。家庭成员在聆听长辈讲述的家族来源、迁徙的轨迹,详细了解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中,既能领悟长辈们的勤劳、坚韧、仁爱、宽广的精神品质,又能学习他们的胸襟、气概、乐观和修养。
立家规。建立家庭会议制度,对孝养父母、子女教育、家庭理财等问题在家庭成员间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家庭事务人人参与、人人知晓,共同出谋划策,共渡家庭难关;鼓励每个家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结合家庭自身特点与实际,制定完善符合自己家庭的家规,让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成为每个家庭的闪亮名片。
传家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中华优秀家训,将“人生八德”以及勤以持家、和以治家、俭以养德等思想写入家训,制定符合家庭特色的道德标准,提炼成格言警句,书写成匾额字幅,让家庭成员遵循家训,为人处事。
建家业。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十条政策,号召动员长期在外打拼的家族成员,积极发挥致富引领作用,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援等形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投资兴建农业加工厂、养殖场、种植基地等,为家族建产业,为乡亲办实事,为家乡经济添活力。
树家风。树立既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未来家族成员需求,又极具家族传承特色的个性家风;争做优秀家风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把孝老爱亲之情等优秀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代代传承,以家风促民风带社风,推动乡风文明。
如今,漫游志丹县乡村大地,与群众交流中也能感受到家风家训的影响。这正是志丹县的苦心孤诣,通过不同维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文明实践软实力振兴美丽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