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与村民共同商议村上发展大计 通讯员 辛文静 本报记者 王锋
·引言·
记者见到的刘立,个头瘦小,但黝黑的脸庞上却带有一种坚毅。
1987年11月出生的刘立,曾当过兵,干过采油工。2017年9月,钳二便民服务中心选派他担任良村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刘立逢人就说“我是一名第一书记”。在刘立的眼里,第一书记就是一份荣耀和责任。
1“由于工作繁忙,我放弃了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幸福生活” 上任第一天,刘立就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详细地了解了良村组织建设、群众思想状况、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群众的吃穿住行,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细致精准地掌握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同时,他第一时间掌握了良村的经济发展情况、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通过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刘立与村干部一起整理出了村里现有的40户贫困户各自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精准识别的问题给之后的精准落实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从此,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便成了他生活的常态,村委会、果园里、农户家……到处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在村上工作,对刘立而言,最大的困惑就是时间的紧缺。2017年11月初,由于村上要整体脱贫,40户贫困户的资料都一一要经过他的手进行准备。在此间,之前已交往好几年的女朋友催促他把婚事尽早订下来。订婚的前一天,为了给未婚妻买几件像样的首饰和衣服,他抽出仅有的一天时间,和未婚妻在西安草草买了东西就往回赶。“订婚之后,原计划在来年的4月份就准备正式办喜事。但当时,由于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来陪未婚妻,加之未婚妻的抱怨和不理解,几经周折,在思想极度的斗争下,我毅然选择了工作,放弃了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幸福生活。”每每回忆起这些,刘立的脸色总是显得异样苦涩。
2 “扶贫工作不仅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
走进良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院,就能看到货物琳琅满目的“爱心超市”,商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商品种类不亚于普通超市,大到米面油、工具箱等,小到洗衣液、毛巾、牙刷、玩具、食品和日用品……应有尽有,但与众不同的是,“爱心超市”的商品价格标签标注的不是钱数,而是相应的积分。在良村,男女老少都知道物品以分计价,这是“爱心超市”的硬规定,凭卡消费,认分不认钱。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刘立深知,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就是脱贫致富的精神脊梁,他总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穷志穷以及精神贫乏比什么都可怕,扶贫工作不仅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如何提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实现有尊严地脱贫,成为他苦苦思索的问题。2017年12月,在刘立的不断争取和努力下,全县首个“爱心超市”在良村建成,本着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和村民通过参与公益事业、集体活动的方式获取积分兑换物品的原则,扶贫工作由原先的“政策给予什么群众就接受什么”转变为“群众需要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可以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得”。在刘立不断与上级部门和包扶单位的争取下,目前良村“爱心超市”共有商品80余种,已发放积分卡89张,已兑换65人91次,兑换积分600分,兑换物资100余件。
“爱心超市”的规范运行让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被激活。除了“爱心超市”,刘立更是在尊儒重教、发挥榜样力量、弘扬正能量上下功夫。在村上持续开展了“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良村”的大年初一表彰活动;争取资金项目,建成了孔子文化长廊。以做人、做事、尊老爱幼等各个方面为题材,美化墙体1000平方米;教育村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道德建设新风尚,2018年组织举办了“懂荣辱、知感恩、要自强”主题活动,先后评选出道德模范户8户、脱贫示范户2户,把自力更生的人亮在“先锋榜上”,为广大村民作表率。
3 “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和硬功夫”
“老张,你今年的苹果有销路了,我给你找下客商了,价钱你放心。”在贫困户张西林家,刘立手里剥着玉米,告诉了老张这个好消息。“芳珍姨,咱老大老二的助学贷款我给申请下来了,娃上学你就不用愁了,还有啥困难你就说。”“富强,这是发给你家的化肥和果袋,我看咱叔在家没事干,身体还行,我和村里商量了下,让叔去帮忙给村里打扫卫生,你看咋样?”好消息一件件传来,群众对这个毛头小子刘书记也越来越信任,有啥困难和心里话都愿意找他说说,都拿他当自家人。
“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和硬功夫。”刘立坚信此理,并绞尽脑汁带领群众找寻脱贫致富的门路。通过发展苹果产业、设施建设、乡风文明等,迅速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村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做强产业,做美乡村”是刘立一直以来秉持的工作思路,他认为,只有农民富起来了,村子美起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就提升了。按照这一思路,刘立来回奔波,多次联系上级单位,下足功夫想把良村打造为生态宜居的乡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争取下,120多万元投资资金到位,良村改造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共计硬化村主支巷道3000米,翻修文化广场5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10台,新修孔子文化广场1个,恢复新建景观涝池1个。在栽植绿植的时候,刘立别出新意,让群众自行选择栽植树种,自家地头、门前自行管理,自行经营收益,使植绿造绿不但起到了美化村庄的目的,也达到了“植有所管”“植有所益”的目的。绿化过程中,看到第一书记带头上劳,群众纷纷加入其中,众人拾柴火焰高,浩大的栽植过程在大家的努力下,提前圆满收工。120棵火晶柿子树、2000平方米的松叶牡丹、300余株海棠、2500平方米黄花菜、135盏太阳能路灯、20个新建的双瓮漏斗式水冲厕所,良村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换上了“新装”。
4 “群众的小康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刘书记,其他家都通水入户了,我家用水很不方便,能不能想办法给解决一下?”在办公室里,刘立接待了一位反映问题的群众,通过与其交谈和实地查看,他发现村委会和5户群众由于以前施工的疏忽没有完成水龙头入户,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核实情况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县水利工作队,通过几次奔波,终于给这5户群众和村委会解决了饮水问题。
2018年4月份的苹果花冻灾给百姓带来了很大损失,怎么才能为贫困户创收、实现稳定脱贫成了刘立的心头病。通过与中心领导的积极对接,外出调研学习,他与服务中心领导、村两委探索出了“集中代养肉兔”的“政府+合作社+贫困户”抱团发展模式,由中心牵头,贫困户以自愿的形式与合作社签订代养合同,合作社则为贫困户购买种兔进行集中饲养、管理和销售。盈利后按照协议实现分红,周期三年,未脱贫户每年分红2000元,已脱贫户每年分红900元,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这一创新,不仅实现了贫困户产业长短结合,更大大降低了贫困户养殖成本和风险,形成了合作社与贫困户双赢的良好互动局面。
“走访中我发现,很多贫困户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只要协调好这两方面,脱贫致富就不是梦。”为了解决贫困户缺乏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刘立先后动员28户产业贫困户以免会费的形式纳入互助资金协会,确保产业户贷得下、用得上,解决了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在落实农村“三变”改革机制过程中,刘立引导32户果农和贫困户将苹果入股合作社(企业),合作社以高于市场2角钱的果价和低于市场2分钱的储藏价给予农民实惠,并在苹果全部售出后给入股农户分红,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合作共赢的模式。
刘立干得还不止这些,全国良好农业现场会、全国融媒体推进会、全市融媒体现场会、全县党建扶贫及农业农村工作现场会先后在良村召开,让良村很快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全省融媒体示范点、全市党建示范点、全市文明村、全县扶贫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点……各类荣誉勋章的背后,是一颗为党为民的赤子之心和无私情怀。
“我相信良村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群众的小康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刘立走过无数个白天黑夜、无数个坎坷困难……能让他一步步坚持走来的,正是扛在肩上的第一书记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