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四季飘香“菜篮子”农民增收好日子
——延长县温室大棚为农民致富注入新活力
    ●张伟斌查看大棚西瓜生长情况
  通讯员 王靖博 本报记者 雷荣
  “黄瓜、小南瓜、西甜瓜、辣子、茄子、小番茄、草莓大家进来,看上哪个摘哪个……”站在大棚边,延长县郑庄镇郭旗村农户兰丽丽挥手招呼着过往游客进棚采摘刚成熟的新鲜瓜菜,“真没想到,在大棚里还可以种出这么多种类各异的瓜菜。”一位游客赞叹道。
  近年来,延长县按照“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应用保温被、自动卷帘机、肥水一体化、生物秸秆反应堆等蔬菜生产设施集成技术,强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全力推广新优品种与技术,加强技术人员培养与培训,进一步促进了瓜菜产业提质增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瓜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延长县郭旗育苗基地智能温室大棚里,农民贺小鹏熟练地操作着智能温室里的设备。
  “智能温室大棚是个好东西,它通过智能操控,让传统大棚打破常规季节种植束缚,不仅节省了成本,收益还更高。”贺小鹏一边忙碌,一边介绍说,智能温室大棚可对农作物生长的室内环境进行有效调节,适应不同植物对于阳光强度、温度、湿度的需求,保证农作物生长。
  据贺小鹏介绍,他们通过外地学习和聘请农技专家,培育出了自己的高品质新品种,不仅提高了瓜菜的抗病性,还提升了新品种的口感,迎合了市场需求,增加了菜农收入。
  2017年,在西部证券公司援助下,延长县郭旗省级农业示范园建成了四座主动吸热蓄热型可变倾角的高标准智能大棚。短短几年,四座大棚成为了延长县瓜菜标准化育苗基地的试验田,成功试验培育出来了西甜瓜、辣椒、番茄、黄瓜、茄子等11个新品种,为延长县及周边地区每年提供110多万株的优良苗木。这一举措,既满足了瓜菜农的用苗需求,杜绝了品种混杂、品质低下和土传病害的人为传播,又保证了品种的纯正,降低了瓜农的生产风险。
  暮春四月,清晨时分的延长县七里村街道办薛家芽塬村还略微有些凉意,整个村子里都静悄悄的,但是大棚内,却处处闪现着村民勤奋忙碌的身影。
  4月5日,村民张伟斌大清早起来,匆忙赶往自家的大棚,浇水、控温、施肥……“看着这绿油油的大西瓜,我心情都变好了,把这些‘宝疙蛋蛋’照顾好了,这是我们家脱贫致富的希望。”张伟斌笑着说,种好西瓜,要学会的东西可多了,大棚西瓜种植密度、浇水时间、如何追肥、如何控制大棚温度等都得弄明白,这样才能栽培出甜滋滋的大西瓜。
  “现在只要你的西瓜好吃,就不愁没人买。我的西瓜都有主了,县城的一些商户早早就预订下了,到时候一成熟就能出售了。”看着这一片片的西瓜张伟斌高兴地说道。
  除了西瓜,张伟斌还种植了小瓜和葡萄。“我平时没事就喜欢看电视,尤其喜欢看央视财经农业栏目,有一期播的是大棚种葡萄,我觉得有赚头。咱们这边大棚葡萄不多,我先试试水,如果成功了就全面推广。”张伟斌告诉记者,现在他和妻子打理的四个大棚,人手刚好够用,也不用再花钱雇人。
  “去年种植的西瓜和小瓜就收入了10万多元,今年种植葡萄如果成功了,我的小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张伟斌笑着说道。
  大棚收益高,技术是关键。为了提高瓜菜种植质量,培养更多蔬菜技术人员,延长县还根据瓜菜生产季节,从山东高薪聘请高级农艺师,通过举办培训班和现场培训对全县瓜农、菜农进行了全方位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10期42场次,培训人员达2730人次。
  “我们组织业务骨干和种菜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全市蔬菜技术培训会,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能学习和借鉴许多先进的大棚栽植经验和做法,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为全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延长县蔬菜站负责人郝小刚说道。
  截至去年底,延长县共有瓜菜面积2.96万亩,共产各类瓜菜13.1万吨,产值达2.28亿元,其中日光温室8464座,占地面积12754亩,日光温室产量10.14万吨,产值1.46亿元,菜农人均实现收入1.2万元。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和“果盘子”,更形成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