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利(吉林)
贯穿银笙先生创作生涯的一个“真”字,终成为他的独特与可敬之处
我清楚地记得是在2016年10月26日,收到银笙先生亲笔题赠的散文集新作《情满陕北》,拜读后我在书第二页空白处写下这样一段话:“银笙先生是我最敬重的陕西作家之一。敬重他,不仅因为他的才华和胆识,也不仅因为他是写陕北散文的权威,更不仅仅因为他对我有知遇之恩,而是因为在他身上我看见了朴素的存在与创作求实的勇气,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读书、写书、评书,与书同行,细查银笙先生走过的路,一个‘真’字,他的文和他的人一样,都是朴素的、闪烁着“真”的光芒,同时也都是赤诚和坦荡的。”
“真”是有分量、有棱角的,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的。真,光辉闪耀,却也锋芒锐利。求“真”本就需要胆识气魄,而敢为他人先,言他人所不敢言,更少不了真正的勇气与大智慧。正因为如此,贯穿银笙先生创作生涯的一个“真”字,终成为他的独特与可敬之处。
银笙先生是位文笔绝佳的大才子,文学佳作翩翩起飞。我在上世纪80年代就知其大名,我俩年龄有七八岁的差距,但精神底色却是相似的。我读他的书,仿佛是与一位脾气趣味相投的兄长围炉而坐,内心的认同感和喜悦油然而生。
银笙先生的散文写作内容广泛,但偏重于历史题材,从《情满陕北》中可见一斑。他博闻强记,以尊重历史,辩清历史真相的认真态度,把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掌握的、了解的乃至接触过的中外著名作家、记者、政界伟人的作品和事件,钩沉辨析,指陈历史的真实,如史家之铁笔。像他写张闻天、博古、斯诺、范长江、赵超构、司徒雷登、艾青、丁玲、陈学昭等诸多厘辩珠玉的散文篇章,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党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银笙先生记述的历史政要和中外著名作家、记者的史料,不仅发掘了别人笔下所未见的史料,而且见识独到,表现了一位高才博学的学者、散文家的文化品格。更为可贵的是,他的历史散文求真求确,以一种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历史责任感,不仅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资料,而且还在散文中提出新的思考。可以预言,今后陕北党史、陕北文学史家在撰述陕北现、当代文学史时,银笙先生填补空白的史料和独具见解的散文,一定会成为不可或缺的、弥足珍贵的参考。我们从他这一系列散文里,可以深窥作者深邃的文学理念和真知灼见的文学史观,这些历史忆旧散文,在他这部分散文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银笙先生散文特点之二,他以散文家的理念性观照,对陕北人民的大爱,构成了他一生散文写作的一根红线,这根红线贯穿了他的所有已经发表出版的各类作品,成为他散文作品中可以真切感知跳动不已的时代脉搏。
我们都知道,他退休前有多种身份,记者、作家、官员,这样的多重身份最终构成了他作为一个散文家的丰满性和完美性。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他已达到了自觉、自如、自在的境界。他热爱延安这片热土,听惯了延河的涛声,看惯了陕北的风霜雨雪,他已经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了这片黄土地,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为延安的事情鼓与呼——既为延安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欢呼雀跃,也为延安社会生活当中出现的不健康现象和不协调音调而痛心疾首。我们读他的散文作品,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对陕北的深情,完全是一个赤子对养育自己母亲的深情。这种深情体现在作品中,既是依恋、难舍难分、高歌赞颂,也可能是责备和恨铁不成钢,不少作品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像《感受陕北》被选入《当代散文名家名篇》,《原上风景》不仅入选季羡林主编的《百年美文》,而且入选七年级语文课本。
银笙的深情,当然来源于他对理想主义的追求和相信人类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为追寻理想,相信美和善的生活是人类社会的主流,所以,他才可能对生活天空当中出现的乌云和人间的阴暗事物充满了愤怒之情。他对社会不良现象发声,形成别具一格的散文审美意蕴,使他的这些散文作品产生特有的感染力。银笙先生人正、文正!他对文学、人生的不二意志,正色追求,却令我在拜读中为之动容。
银笙先生散文特点之三,从文章创作学的角度而言,他的文章具有取材和发声的独特性,他总是在文章中追求一种具有区分度和辨识度的写作视点,他只写源于自己细心观察与判断的真实生活的体验,体验多少就写多少,体验多深就写多深,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避免陷入“人云亦云”的写作陷阱。
与此同时,他的写作风格朴实、直率,不故作高深,不扭捏作态,是典型的“我手写我心”式的写作。他的游记体散文,以俊雅飘逸的散文之笔,不拘泥于记事,寄情山水之间,感悟沧海桑田,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对生命的认识,从旅行中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东西。
银笙先生的一些描写亲情与家庭生活的散文也堪称佳作,如《悲凄的“风光”》,描述了父亲平凡但又非凡的一生,以及作者与父亲间浓得化不开的亲情。“1961年,我初中毕业考上延安师范学校,报名的前一天,我还没有外出求学的被褥。怎么办?那天黄昏时分,父亲来了,“你把这床被子拿上!”我一看,这不是父亲外出的被褥吗?我的泪水溢满眼眶。“我拿走,你出门咋办?”“你天不明就要走,先去上学,我再想办法!”“父亲转过身去,不忍心让我看到他滴落的泪珠。”
作者的父亲虽然是平凡的一生,但却又是不平凡的一生,平凡的是人生际遇,不平凡的则是做人的风骨和精神。银笙的《情满陕北》带领读者去品评历史英雄人物、当代才俊骁楚、仰观古代圣者的同时,也心系凡尘,在普通人中找寻不平凡,像他写的北京知青何宁、张代书等人物,在全国大报《光明日报》和《北京晚报》发表,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写到这里,在我的心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这部散文集不失为人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可以这样说,他能有这么大的成就,离不开陕北这块土地的滋养。因此,他的散文创作成功对于弘扬陕北的历史文化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