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正在果园疏花 ●秦之源生态畜牧合作社的养驴厂 ●脱贫之星缑荣昌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彭琛 通讯员 陈振富
四月的富县,苹果花儿盛开,曾经地瘠民贫的黄土地如今都已换上了“新装”,回荡在田间地头的信天游唱出了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喜悦……
富县古称鄜州,位于延安市南部,辖7个乡镇1个街道办,137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4180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属省级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县区之一。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坚持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的工作思路,以改进作风为保障,统筹推进“八个一批”脱贫工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牢铸在富县各级领导干部的心中。
“粮草”先行,产业夯实脱贫基础
如何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使贫困户拥有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进而形成产业增效、企业壮大、贫困户脱贫的共赢局面?这是摆在富县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推行,既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更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基础。
“自从家门口有了合作社,我再也不用每天跑到县城里打零工了,既节省了来回路费、还能有个好工资。”今年53岁的贺百朵是茶坊镇马坊村人,2012年丈夫突发脑梗,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的肩上,一个人不仅要种五六亩农田,还要跑到县城打零工贴补家用,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微薄。
2018年富县超途农业合作社了解到她家情况后,给她提供了一份采摘员的工作,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
手摇籽响的青椒最适宜采摘,一筐、两筐……一天下来能摘六七框。种了半辈子地的贺百朵很快就适应了采摘员的工作,工资一天一结算。夕阳下,她回家的脚步也变得愈发的轻盈。
在“万企帮万村”的行动中,富县超途农业合作社帮扶的是茶坊镇东红村,共有精准扶贫户130户,目前加入到辣椒种植的贫困户7户。每年春季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辣椒幼苗,秋季再按照辣椒市场价格回收,每亩地一年可收入5000元,让精准扶贫户有事干、有钱赚。
家住吉子现镇串坡村的农民屈兰成告诉记者,老伴身体不好,只能在家料理家务,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是由于种植技术的缺乏,苹果卖不上好价钱,自从加入合作社以后,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种植技术,而且苹果也有了好价钱。“2016年我加入了富平绿地农业专业合作社,我的果园才有了起色,如今,每年能给我带来4万多元收入。”屈兰成说。
“倾情帮扶为群众,各项措施暖人心”这是屈兰成送给富平绿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十四个大字。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先后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20余次、赠送有机肥75袋、树苗200颗……并将水肥一体滴灌系统装在了田间地头,极大提高了农户种植效益。每年到了苹果上市的季节,又会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对苹果进行收购或者联系其他苹果收购商,如果想要冷库存储,合作社也会低于市场价帮忙储存,两年来带动了村上155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增收。
同样借助合作社致富的还有富县张家湾镇瓦窑沟村村民张维成。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的16亩土地流转给了富县秦直源生态畜牧合作社,一年能有3200元的租金,合作社又雇用我种植苜蓿和玉米等农作物,一年给我四五千元的工资,到了秋季,合作社又以高于市场两分钱的价格收购回去,去年一年时间我在合作社赚了近2万元。”秦直源生态畜牧合作社自2017年以来,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可以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年终取得相应的分红。目前共有社员58户,其中贫困户10户,共为贫困户增收9万多元。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长短结合、多业并举”这是富县多年来总结出的发展理念。在塬区乡镇重点扶持发展苹果产业,在川道乡镇重点扶持发展烤烟、蔬菜、中蜂、畜禽和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同时,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果园、毛驴、菌棒等量化入股,每个季度给贫困户还本分红。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又壮大了市场主体、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富县共有苹果36.9万亩,蔬菜3.94万亩,烤烟1.14万亩,水稻1万亩,中蜂1.7万箱,畜禽养殖43万头,全县418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夯实了脱贫致富的基础。
鼓舞士气,扶志增添脱贫信心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主体作用。富县全力营造了赶超奋进、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决胜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天刚蒙蒙亮,缑家庄村的大喇叭里就通知大家8点到村里的德育堂开会,原来“脱贫之星”缑荣昌要给大家讲自己的脱贫故事了。
今年53岁的缑荣昌是富县北道德乡缑家庄的农民。短短四年时间,不仅摘掉了自己的“贫困帽”,而且成为激励全村人脱贫致富的典范。
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扶心扶志、扶能扶志才能治懒治愚。
“家里八旬的母亲看病需要钱、孩子读大学需要钱、果树的管理还要钱,2014年以前我觉得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直到有一天包扶干部邹海涛敲开了我家大门。”缑荣昌回忆道。
“老缑,现在县里实施精准扶贫,根据你家目前的情况,我们把你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千万不能丧失信心,只要你勤劳肯干,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过上好光景了。”在包扶干部邹海涛的激励下,缑荣昌重拾生活的信心,他不仅主动购买果园相关的书籍,而且多次步行到十几里外的果园大户向他们请教先进的果园管理技术,果园管理慢慢有了起色。
2016年,缑荣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找到包扶干部想要贷款扩大苹果产业,在乡党委的支持下,他顺利贷到了2万元。信心倍增的他一下子将7亩果园扩建到了18亩。“政府都这么支持我,我更要干出一番成绩,那年我的果园增收了3万多元。”
如今已经脱贫的老缑,成为了村里的大忙人,逢人便讲现在的好政策,激励村里的贫困户动起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明年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苹果种植大户,以自己脱贫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人。”老缑说。
“轰隆隆”的三轮声打破了张家湾镇瓦窑沟村的平静,之前连自己院子都不愿意打扫的杜宝圆竟然开着自家的三轮车,义务给村上的垃圾箱清理垃圾了。村支书刘普忠说:“自从村上开了‘爱心超市’,杜宝圆就成了我们这里的常客,不仅帮忙协调邻里的矛盾,而且还帮支部到甘肃采购黄花菜苗,转变太大了。一袋面一桶油虽然都是一些小物件,但是能够让村民体会到劳动的价值。”现如今,杜宝圆不仅成了村里的大好人,而且还种了十几亩黄花菜,成了村里会过光景的好后生。
“志不强者智不达”,所以一定要把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志气扶起来。富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设立脱贫攻坚专题栏目,定期进行脱贫攻坚政策解读;所有贫困村都建立“爱心超市”,通过把服务对象由贫困户延伸至所有群众,使广大群众通过自身劳动获取奖励,既改变了不劳而获的心态,又提振了主动脱贫的精气神。
尽锐出战,干部攻坚脱贫堡垒
作风硬,脱贫赢。富县县委、县政府把作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全县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联村、部门单位包村、干部驻村联户的帮扶机制,让各级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帮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
2017年6月1日是鲁浩洋最难忘的一天。他被共青团富县县委下派到北道德乡金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个娃娃会干啥?”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在质疑声中,鲁浩洋开始了自己两年的驻村岁月。
“自从村南有了砂石路,我们再也不用愁下雨天到不了地里了。”村民钟小红开心地说。跑资金、争项目,不到两年时间他将村南三条五公里的土路变成了砂石路、硬化了村部院子,并在村里各巷道移植了240颗桃树,四月的金村俨然成为美丽乡村的缩影。
“50只羊、14头猪,这是鲁书记帮我发展起来的好产业。”村民齐银虎告诉记者。针对齐银虎和妻子都有残疾,妻子常年卧床,女儿正在上小学需要照料的情况。鲁浩洋决定帮他把果园流转出去,专心发展养殖业。又考虑到发展产业农民资金短缺的问题,鲁浩洋通过县团委积极与农行沟通,最后帮助全村有意创业的农村青年争取到了100万的小额低息贷款。
“我当初就是看到这个好政策,鲁书记帮我在银行贷了3万元,我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雇铲车平地,建造羊圈,种苜蓿草,剩下的全部用来买羊羔。”如今看着满圈的羊群,齐银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今年我想把金村9条主巷道安装上路灯,把村西的涝池弄好,请县里的果树专家多给村民讲讲技术……”谈及未来,鲁浩洋还有很多打算。
“就是一个娃娃会干啥?”的质疑依然对富县张家湾镇瓦窑沟村第一书记杨子杰提出了考验。瓦窑沟村是典型的沟道村,有时候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2018年3月杨子杰无怨无悔地来到了这里。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村里的过水桥能修好,每次走的时候我都提心吊胆。”这是村里62岁的李沿孝老人见到杨子杰时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杨子杰牢记于心,第一时间来到过水桥,经过考察,他发现由于年久失修,桥梁出现了裂缝,一些石块已经脱落,桥体损坏严重。回到村委,他与三委协商之后,决定维修加固过水桥。现如今,牢固的过水桥横跨河两岸,村民再也不用担心过水桥安全问题了。
产业发展是扶贫中的重中之重。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杨子杰发现村民大都反映,传统的玉米种植每年费工费时不说,年底收入也甚微。这让他意识到能发展一个好的新型产业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大多数村民有想法没有干劲,害怕新型产业发展失败。
2018年4月,看到电视里播放甘肃农民通过黄花菜种植脱贫致富的故事,这让杨子杰也萌生了在瓦窑沟村发展黄花菜的想法。为了提高种植黄花菜的成功率,他决定去到甘肃实地考察,并学习相关技术。“甘肃与我们这里气候、土壤相似,适宜种植黄花菜。种植成功后,能给农民带来每亩2000元的收入。”回来后,他建议先由村党支部牵头种植,对有意愿种植黄花菜的农户每亩补贴500元。最终25亩黄花菜终于在瓦窑沟村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24名县级领导包抓12个乡镇,35名县级领导包抓54个贫困村,148个单位包扶137个村,1852名干部包扶4919户贫困户。通过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奋力攻坚,目前,该县已脱贫4258户14233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8.6%降至现在的1%,从而实现全县整体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富县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基层主战场,正在通过提升群众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扶贫政策落实等举措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实力、绿色、幸福新富县的目标定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