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江峰 班姣 延媛 谷嫦瑜 方大燕 王静
陕西省政府5月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这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必胜的信心,更加有效的措施,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群众的美好生活继续努力
“延安终于盼来了告别贫困的一刻,这是人民群众最期盼的历史性时刻,老区人民迈出了全面小康的关键一步,5月7日这一天应该写入史册。”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说道。他表示,作为一名农村一线的基层干部,今后将继续发力,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带领群众走科学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做好苹果产业后整理的各项工作,夯实产业基础,为群众的美好生活继续努力。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副主任郭东辉说,近年来我们的辛劳努力换来的是老百姓的称赞,换来的是困难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换来的是农村整体面貌的改善,换来的是群众满意的笑容,这是令人欣慰的回报。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聚焦民生底线保障、聚焦困难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持续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社会救助保障工作将更好地为脱贫攻坚发挥作用,永不停歇地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和增进民生福祉舔砖加瓦。
市教育局干部赵芳表示,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喜讯传来,倍感振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视察指示“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要精神,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把教育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主线,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教育资助全覆盖”核心任务,抓薄弱、补短板,构建了从学前到大学的教育扶贫的保障体系,让延安的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脱贫攻坚、教育为基,扶智扶技、拔掉穷根。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统领,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延安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完善工作措施加大政策倾斜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奇海说,今后,市财政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全力支持和保障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优先保障领域,切实加快支出预算下达和执行,强化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作风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全过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推进政策完善和管理改进,确保投入保障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机制创新到位、监督管理到位。
市产业脱贫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湛鸿说,精准培育产业,增强发展能力,是决胜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更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目前,延安已告别绝对贫困,这得益于中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更与全市广大产业扶贫战线工作者辛勤奋斗密不可分。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认真履行产业扶贫牵头职责,全力推进各项产业扶贫措施落地生根,积极构建大产业大扶贫格局,5.4万户15.5万人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覆盖,分别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7.9%和93.7%。我市以苹果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带动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经验,先后12次在全国产业扶贫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发言。当前,产业扶贫正处在创新机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今后,我们将在抓牢抓实贫困户产业培育的基础上,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在后整理上求突破,完善主体带贫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在全产业链上致富增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2015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硬仗硬打,实现了3个贫困县“摘帽”、69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19.5万贫困人口脱贫,延安的贫困发生率由13.2%降至0.66%,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整体脱贫。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朱东平表示,接下来,我们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意识,持续落实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实效性。要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移民搬迁安置点物业和社区管理、驻村联户帮扶、人居环境改善等长效机制,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效制度保障。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以“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精神,全面开展回头看工作,找差距、补短板、强基础,确保全市脱贫退出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用勤劳的双手铺就小康路
“这个成绩里面有各级包扶部门及包扶人员的辛勤努力,也是每一个贫困户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幸福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依靠妇联组织的力量,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做到‘精准滴灌’。同时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帮助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家庭收入,拓展就业渠道,形成长效致富产业。”甘泉县石门镇圪崂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闫宝华听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的消息后倍感振奋。
子长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杨家沟村大棚种植户杨彦东在电视上知道了延安告别绝对贫困的消息后特别激动,“乡亲们赶上了好时代,遇上了好政策,有了致富产业,心里就像吃了刚摘的奶油草莓一样甜。今后,只要我们坚持发展农业产业的信心不动摇,一定能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以前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现在村村通了柏油路,户户巷道被硬化,让乡亲们出行方便了,发展产业有了基础,土地流转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稳。”在基层工作6年的子长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丹头村大学生村官刘强强说,延安脱贫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他相信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老区人民一定会能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奋斗,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