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正统三年 1438年
令陕西边军,有家小者,月给粮六斗;无家小者,四斗五升,余折钞。(嘉庆《延安府志·卷四十五》)
明英宗正统四年 1439年
上命陕西沿边空闲之处,许官军户下人丁尽力耕种,免纳籽粒。(《续文献通考》)
明英宗正统五年 1440年
十一月朝廷准延安卫屯田余丁(随军家属丁壮)及本处守备军余(军官私佃),于寨堡附近给田耕种,量纳草束,以备补助。自此,军官侵占民田和军队屯田初现端倪。(《陕西省志·大事记》)
明英宗正统七年 1442年
五月至八月大早,麦无收成,秋禾俱伤。减延绥屯田军籽粒,每百亩岁纳六石者,止纳四石,又减延绥等处屯田籽粒,每百亩,岁纳八石。(王毓铨《明代的军屯》)
明英宗正统九年 1444年
巡抚都御史马文升为樽节马草,以苏民园,奏牧放马匹之地,将龙州、靖边、宁塞保合于保安县。每马二匹,拨弱军一名,每处委官员管领。(万历《延缕镇志》)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 1448年
九月三十日延安地震。(《延安市志》)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 1449年
延川知县王坦筑垣于西山,南北联络,继任知县陈文复石砌瓮城,嗣后,知县金栋、王行仁、武之、毛储元相继增修。(顺治《延川县志》)
肤施范公祠于元末毁于兵。正统年间,郡人因其旧址重建,学士曾鹤龄为之记。(弘治《延安府志》)
明代宗景泰元年 1450年
镇守延安的都督佥事王祯,擅弃原守寨堡,移入腹里。诏令仍守旧寨堡。令修安塞、甘泉、鄜州等处城池。(万历《延绥镇志》)
明代宗景泰三年 1452年
八月三十一日大雨泛滥,延安城被河水冲坏。(康熙《延安府志》)
明代宗景泰七年 1456年
延安大雨,冲毁各营寨城垣。诏令修之。(《延安市志》)
明代宗景泰中 1450年—1457年
置巡抚延绥都御史,初无定制,巡阅毕,即报命。自成化以后,始为定制,以右副佥都御史赞理军务,专司兵马、举劾事,辖延安府,驻扎榆林。清因之,康熙元年裁。(嘉庆《延安府志》)
明英宗天顺元年 1457年
寿州人神英,为延安卫指挥,守备宁塞营,成化、弘治间充总兵官。(《明史·卷一百七十·神英传》)
明英宗天顺二年 1458年
十一月孛罗忽、毛里孩侵犯边境,延绥总兵官张钦将其击败。(嘉庆《延安府志》)
明英宗天顺五年 1461年
阿罗出渡河入套,寇延绥。(嘉庆《延安府志》)
同年王镒以肤施知县升任延安知府,在城东建肤施县预备仓。为政宽惠,民皆德之。民上言,乞敕抚按分巡等官,以时行边。皇上从之。(雍正《陕西通志》)
明英宗天顺六年 1462年
十一月蒙古鞑靼部毛里孩、阿罗出、李孛忽进入河套,阿罗出、毛里孩后又侵犯延绥。(嘉庆《延安府志》)
明英宗天顺八年 1464年
延安南门护城河堤岸遭水溢而崩八十余丈,城垣崩者凡十五丈。(《陕西省志·大事记》)
同年秋雨连绵,嘉禾无收,民饥。(嘉庆《延安府志》)
魏容中“彭教榜”进士,是安定县科考以来有记载的第一位进士。(嘉庆《延安府志》)
明宪宗成化元年 1465年
三月因延安等府早灾,免税粮八万七千百石。(《陕西省志·大事记》)
七月——十月鞑靼两度入侵延绥。(《陕西省志·大事记》)
明宪宗成化二年 1466年
春延安始置土兵。钦差御史李纲验选延、庆二府人户骁健者充兵,计四千八百六十八名。(明万历《延绥镇志》)
同年明朝廷总督军饷、侍郎陈公议急缺马草,请敕户部调仓官银三十万两,运送延安府五万两,候秋成之日,分派附近州县趁时收买。诏令照例将在边各营、堡操守官军余丁尽数查出,于青草长茂之时,督令前去采打。有马者,每名采草一百八十束(每束十五斤),各勾自己马匹六个月支用。无马者,每名照例采打堪中草一百二十束,运仓上纳,以备客兵之用。过秋,及将官军马匹每月支与本色草二十五束,其余日支与银两,令将四日食用不尽之草遵节喂养,存省本色草束,以备紧急支用。(《明九边考》、万历《延绥镇志》)
明宪宗成化三年 1467年
以土兵于延安、绥德、庆阳三卫操练,九月初一赴卫,至明年三月初一放归。(明万历《延绥镇志》)
明宪宗成化四年 1468年
八月朝廷定陕西纳米例:大小衙门三年、六年满,官纳米三十五石于布政司,止将牌册呈缴吏部;两考吏纳米一百石者,送吏部免其考试,就拨京考;纳一百五十石者,三考满日,送部免考即与冠带。陕西各处军民,纳米八十石者,给正九品散官,一百石者正八品,一百二十石者正七品,完日就被冠带。(《陕西省志·大事记》)
十二月蒙古部落首领毛里孩再犯延绥。(嘉庆《延安府志·大事表》)
明宪宗成化五年 1469年
九月蒙古部落满都鲁、孛罗忽、癿加思兰侵犯延安境。(嘉庆《延安府志·大事表》)
明宪宗成化六年 1470年
六月命将征虏。诏加延绥征进马草五十万束,及运太仓,见收折草银五万两,于军前买草应用。其马临征时,许日加料升。屯守。则如旧。(《世法录》)
同年令延、绥二卫旗军总旗,月支本色八斗,折钞七斗;小旗,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六斗;有家小军人,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四斗。(《明会典》)
同年蒙鞑靼部索罗忽据河套,延安、绥德、宁夏、固原等处向明朝廷告警。(清嘉庆《延安府志·大事表》)
同年中部县建下城,将县署移至下城。(清乾隆《中部县志》)(摘自曹树蓬、高建菊主编《延安古今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