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土地“动”起来 村集体“强”起来
——志丹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述评(中)
  马华权 曹东良 本报记者 王建平 李鹏 刘阳 孙世忠
  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加快推进“一主两翼”产业开发,也为志丹县重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016年以来,志丹县统筹推进产业开发、脱贫攻坚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下决心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弱化,集体产权权能不完整,导致集体资产管理不善,集体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说,“集体经济‘空壳’,这不简单的是集体有没有钱的问题,更关系到村级基层政权治理的基础,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和动力,关系到提升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
  据了解,在全县109个村中,有经营性收入的村只占2.6%,经营性收入占村集体总收入的比例只有19.5%,集体资产资源的集体属性没有得到体现,村级运转主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村干部凭关系讨钱支撑。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志丹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以发展林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农业产业为主,在率先带头贯彻落实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中,全面重建村级集体经济。
  据志丹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产改的副书记周志团介绍,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109个村已清查核实经营性资产625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0032万元,资源性资产526万亩,真正做到了“账据、账物、账帐、账款、账实”五相符,为全面重建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具体如何重建村级集体经济时,志丹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志生表示,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发展股份合作为导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把农村分散的资源聚集化、模糊的产权明晰化、集体资源市场化,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刘志生说:“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集体经济要带头落实全县的产业规划,二是绝不能使村集体还未发展就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使集体经济建立在牢固的产业基础上,将大大增加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据统计,2018年全县109个村级集体共流转土地1.14万亩,用于发展山地林果业和特色种养业,一举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全县村级集体共建果园8647亩,发展特色种植业2078亩和食用菌2.3万棒、特色养殖业10.6万(头、只、箱),加上集体资产入股分红等经营性收入,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7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活力初步显现。
  杏河镇城山村2016年采取反租倒包的办法,以每亩200元流转土地198亩,建起短枝富士集体果园。据村干部介绍,前三年通过间做套种解决流转土地费用,果园管理费由县包扶部门承担。挂果后采取劳务总承包的办法,由村上务实农户牵头承包,利润与村上三七分成,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可达80万元。
  距城山不远的牛寨村在集体经济发展上的魄力更大。据村支书谢保银介绍,2017年春季,村集体经协商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470亩全部种上果树,前五年不出流转费,栽植和建园管理费用由村集体通过农业项目、包村部门等协调资金解决,雇用流转土地的农民进行管理管护。五年后,愿意承包的按地块返包,村集体按一定比例抽成;不愿承包的拿流转费,果园由集体经营。谢保银告诉记者:“果园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农民积极性不高。现在村上利用县上好政策,既把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当下有钱挣,长远有产业,到时我还怕果园不够分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8年有一个外地人承包了村上36户农民的180亩土地建果园。但从2014年后,那人再也不来了,钱也不给了,果园也不要了。谢保银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正准备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等法院判决后,村上还准备把这180亩再流转回来,只要管护上加把劲,又是村集体的一块大收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村集体资产,给村上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永宁镇腰子川村位于著名的永宁山下,村上共计流转土地2562亩,既有龙头企业发展果业的,又有能人大户发展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观光、中药材种植、特色花卉的,在农民取得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的同时,村集体仅以劳务总承包的方式,2018年就收入4.6万元,村集体12亩樱桃园套种西瓜、甜瓜收入8000元,另外村上还有57亩集体果园,村集体的实力在服务农民、带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大增强。不光村集体在产业发展要示范引领,村干部更是带头给农民做出样子。村支书曹亚宁家的35亩果园因为在陕果集团集中连片区域内流转给了陕果集团,自己又流转了102亩土地发展苹果产业。“群众都看干部呢,党员干部都不做,支部村委还有什么威信?”曹亚宁说。
  就记者采访过的几个村子来说,牛寨的魄力大,腰子川搞得红火,“眼眼最活”的还要数义正镇稠树梁村了。5000多亩土地流转给陕果集团后,村集体组织农民给陕果集团务工,农民劳务收入110多万元,村集体凭劳务费配股收入5万元,村集体50亩果园套种还收入了1.5万元。说他们“眼眼活”,就连村集体原有的一台微耕机也折价入股陕果集团,当年分红15624元。不仅如此,村支书李世东指着村部这边快修成的冷库对记者说:“等陕果集团的果园挂果了,这果库就派上用场了,到时入股也行,出租也行,又是村集体的一份收入。”
  村一级从发展集体经济中尝到甜头,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志丹县在2018年一举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成功之处。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级集体经济实体130个,各村集体果园全部达到了50亩以上,成立互助资金组织109个,互助资金规模达到4100多万元,山地苹果、特色种养殖等产业方兴未艾,志丹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框架已形成,成效初显。从这个角度讲,志丹县村级集体经济的“台子”是搭起来了,“好戏”才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