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老延安记忆
“好汉坡”记事
文/忽弋琛
①从“好汉坡”巡井归来(资料照片)
②再登“好汉坡”
  好汉坡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一座丰碑、一个象征、一种精神。
  对于石油人来说,每一条小路都是好汉坡,每一个好汉坡都延伸进大山、荒漠、戈壁,延伸到石油人的心中……
  提到石油,不得不说延安。1907年,“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就诞生于延安。这是一个延安石油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三十年来,巡井的羊肠小道已经被时光雕刻提到延安石油,不得不说“好汉坡”。成一座壮美的丰碑,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追寻和瞻仰。
   1 从“阎王坡”到“好汉坡”
  从延安西北方向出发,到达安塞区王窑乡高沟口村,循山路走不一会就到长庆采油一厂王三计量站,在小站的后面举目远眺,不远处,近乎悬崖的山坡上有窄窄的石阶嵌入其中,曲折高险。从半山腰上几个红色的大字知道,这就是“好汉坡”!
  29年前,这本是位于黄土高原腹地上的一道再普通不过的山坡,却因为一群特殊的人被赋予特殊的内涵,从此有了这个响亮的名字,成为石油人重要的精神标识。
  “陕北勘探,石破天惊”“好汉坡”的故事得从30多年前讲起。1983年,塞一井的成功钻探,拉开了安塞油田全面开发的序幕……1990年,安塞县王窑乡一个叫高沟口村的地方热闹了起来,在当地百姓惊叹的目光中,数以千计的石油人们在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的荒原中竖立了井架,建起井站,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王三计量站共承担着站后侧东西两座山上的16口油水井的生产计量任务。梁冬、李登辉、马小军等一群刚刚从石油技校毕业的青年男女,分配到采油八队王三计量站,他们平均年龄21岁,意气风发、怀揣着梦想,成为了小站的第一批主人,共同承担着巡井、取样、平整井场、保养设备等工作。
  那时候,正值安塞油田刚刚投入建设,生产设备、生活设施都极其匮乏和落后,几个队用一个车,如果走大路去巡井,有时候一整天都巡不完16口井,工作任务难以完成。大家发现,如果从小站后面的山坡爬上去巡井,可以节省大半天时间。可是这道坡海拔1300米,坡度70度,没有植被,山势险峻,沟壁陡立,被村民称为“阎王坡”。坡下有一个深达十几米的深渊,被称为“无人沟”。常有人和牲口不小心跌落,九死一生。当地还流传者“上了阎王坡,十人九哆嗦,从上往下看,吓得魂魄落”的顺口溜。
  为了保证每天的工日任务,小站上的年轻人们开始背负至少20多斤的工具,借着输油管线搭成的管桥越过无人沟,爬上这道陡峭的山坡,沿着坡上斗折蛇行、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上山巡井。无论是烈日当空、暴雨滂沱,还是严寒刺骨、风雪狂舞,他们的工作从不间断。
  当年的队员王学哲初到王三计量站时只有十七岁,他回忆说:“那时候我们真是年轻啊!两个人抬着几十斤重的汽油桶,每天能够在坡上打几个来回。”他还记得有一天,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来到王三计量站进行帮扶,当他气喘吁吁地爬上“阎王坡”后,感慨地对王学哲说道:“你们每天都要这样往返,这‘阎王坡’被你们这群好汉踩在了脚下,我看这坡可以叫“好汉坡’!”“对,我们是好汉,好汉们爬的坡,当然应该叫‘好汉坡’了。”下山后,兴奋不已的王学哲立即向小站所有人宣布:“我们爬的这道坡终于有名字了,就叫‘好汉坡’!”另一名队员李登辉第二天爬坡巡井的时候,就用手中的铁锨在井场的一面土坡上刻了“好汉坡”三个大字。从此,“好汉坡”这个名字就在小站流传开来。 
  2 “好汉坡”上好汉多 
  那时,这群年轻人无所畏惧,在羊肠小道和高山峻岭中恣意青春,以苦为乐,他们还写下了“好汉坡上好汉多,风似钢刀雨如梭。让那青春来拼搏,莫将岁月空蹉跎”的诗句。他们觉得自己就像是金庸武侠里的“侠客”,而好汉坡就是他们与艰险环境不断斗争的“江湖”。
  1991年7月,一个雨后的清晨,通往好汉坡的羊肠小道又软又滑。时任好汉坡第一任站长、现已成为长庆采油一厂副厂长的梁冬带着几名队员一起爬坡上山去保养抽油机设备。就在保养完设备后下山时,走在最后的一名队员脚底一滑,整个人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下急速滑去。滑行速度太快,其他人根本抓不住他,危急时刻,这名队员双手乱抓,双脚乱蹬,终于揪住了一簇野沙棘,另一只手赶紧将随身带的起子牢牢扎入土中,这才止住了下滑。身体就这样半悬在深谷之上,而身下就是深渊,要不是这把起子,后果可想而知。
  这件事被厂里知道了,为安全起见,为这段险峻的羊肠小道筑栏铺石,修造463级台阶,厂里也为它正式命名为“好汉坡”,并找人在坡上刻下了“好汉坡”三个大字。自此,好汉坡传遍了油区,传遍了长庆油田,传遍了中石油所属的大江南北、高原山峁。
  如果说石油人过好汉坡是对勇气的锻炼的话,那么常年驻守在大山深处的井站更像是一种对意志的磨练。那时在井站上,生活条件很差,不允许在站内做饭,大家只能把干粮和水用电饭锅热热便是一顿美餐。如遇停电,或是刮风雨雪天气,就只能啃冷食喝凉水,大雪封山的时候,一连几天只能挨饿受冻。每当那个时候这些年轻人们就会想到“我可是好汉坡上的好汉”,眼前的困难仿佛就减轻了不少。
  曾经的队员,现任油田公司团委书记的李登辉说,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小站里,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种热爱油田、敬业爱岗、以苦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成为了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集体,也使当年的王三计量站连年被评为长庆优秀标准化班组,被共青团甘肃省委和陕西省石化厅授予“共青团号”班站的光荣称号,还成了成为长庆油田第一家“全国青年文明号”。当年在好汉坡工作的年轻人早已奔赴新的岗位,从他们中走出了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长庆局十佳青年、技术能手、厂先进生产工作者等,但“勇攀高峰”好汉坡精神和好汉坡的故事还在不断流传延续……
  3 石油人心中的好汉坡
  三十年过去了,随着油田的发展,好汉坡下的小站换了一批又一批的主人,好汉坡的悬崖峭壁已被岁月打磨成了壮美的丰碑,好汉坡的精神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提升,形成了“艰苦创业,勇攀高峰”为核心的精神内涵。
  如今,油田的数字化革命,也给好汉坡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驻站员工可以在监控室里看到井站和设备的所有情况,爬好汉坡再也不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但采油工们依然要驻守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大山里,除了轮休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每月要在山沟里工作20天以上,对于他们来说,好汉坡是苦,但与这些相比起来,他们对父母和子女照顾不到的亏欠才是他们心中最苦的事。“这样的工作习惯了就好了,最后悔的就是错过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在王三计量站驻守了二十多年的项友敏说。
  采访返程,车子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穿梭,曾有人说,黄土高原虽然贫穷,可是黄土高原的哪一个褶皱里不养活几个人?望着车窗外重叠错落的山脊和此起彼伏的沟道,我想也许这每一座大山的皱褶里都有驻守在大山里的石油人。即使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可我们仍然需要石油人的坚守,他们守着一份责任,守着一份荣耀,同时也守着一份孤独。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条小路都是好汉坡,每一个好汉坡都延伸进大山、戈壁,荒漠,延伸到石油人的心中。
  每个石油人心里都有一座好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