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漫威电影里的超级英雄
  斯坦·李做到了两件事:一是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庞杂的超级英雄宇宙;一是彻底改变了超级英雄与他们自己,以及与人的关系。他在漫画中构建了一个独立又与现实世界存在关联的完整世界——这里有一帮身怀异能、存在于民间且超脱寻常体制约束的特殊人物,他们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无疑,他的作品也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上影视改编的放大效应,形成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力。
   把超级英雄拉下神坛
  超级英雄漫画首先是一盘文化生意,生意想赚钱,就得满足某种需求。贯穿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高犯罪率,催生了上天入地拯救人类的超人。而迎合了爱国主义热情和战时宣传需要的《美国队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年销量超2500万册。时势能造英雄,也能埋没英雄。美国队长这个角色打响了漫威的头炮,却也很快随着和平到来而表现平庸。这个注射过神药后高大威猛、神勇无比的战士,只能被安排与敌人同归于尽,冰封于北冰洋,直到60年代才正式归来。
  美国队长冬眠的整个50年代,漫画在美国遭遇了与80年代中国武侠小说一样的指责——很黄很暴力,助长犯罪,教坏小孩。漫画在官方管制下极度低迷,市场严重萎缩。1961年《神奇四侠》发表之前,漫威几乎就要关门,而《神奇四侠》本是斯坦·李退出漫画界的告别之作。
  或许正因为如此,斯坦·李的创作开始放飞自我,塑造了四个被宇宙射线赋予超能力,但各自都有不少毛病的人——是人,而非超人。这些人有了超能力,但仍住在曼哈顿,出门去的是人们熟悉的街区,过着跟读者一样的日子,跟真实世界产生交集。除了打击大坏蛋,他们还会社交恋爱、结婚生子,也曾炒股赔本;互相之间情义深重,却又矛盾不断……把超级英雄拉下神坛、人性与神力纠缠的故事模式,很快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也成了后来几乎所有美式漫画的范本。《神奇四侠》后,《蜘蛛侠》《钢铁侠》《雷神》《绿巨人》《X战警》等所有斯坦·李和漫威创作的漫画作品,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敏感气质:他们的力量和缺点同样明显,他们经历和普通人一样的日常狗血以及悲欢离合,并且不断为自己的存在价值与道路选择纠结不已。
  每一个超级英雄,都在对应一种焦虑和不满,成为欲望的投射和情绪的出口。他们变得不完美了,因为他们必须不完美——完美的高大全形象只能让人感到自己很糟糕,而人们迫切需要的是告诉自己没那么糟糕。有时人们不需要解决问题,因为生活中太多问题比美国队长打败纳粹要复杂得多,甚至根本没有解决方案。可以说,自斯坦·李开始,美式漫画叙事被赋予了新的层次,让漫画超越了凡人成仙打怪升级的青少年读物套路,成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
   参与塑造一代人的世界观
  斯坦·李显然将自己的文学家野心倾注到了漫画作品中,设置了一系列让人感到纠结的冲突。这也注定超级英雄漫画不会像喜羊羊或花仙子一般成为单纯的童年回忆,超级英雄开始参与塑造一代人的世界观。
  每一种人都可能成为漫威和斯坦·李笔下的超级英雄。美国20世纪60年代丰富而混乱的价值观和情绪,直接反映在漫威超级英雄的形象设定上。每一种人,每一种价值观,甚至每一种世态,几乎都能在漫画里找到对应。
  1945年被冰封、60年代复活的美国队长做人做事一丝不苟,说话常夹带旧词,听不懂战友的新时代玩笑梗,是个仗义且勇敢的战士、富有献身精神的老派爱国者;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天才的工程师和军火商,自我、狂妄、特别爱表现,集美国典型科技精英、富二代和资本家的形象于一身;蜘蛛侠彼得·帕克,纽约布鲁克林的平民小孩,父母双亡,跟着叔叔婶婶长大,成绩优异的柔弱理科生,在学校里常被体育特长生欺负,不讨女孩子喜欢;雷神作为神话中的高等文明外来者,一直对地球上这些活几十年就死的小生命颇有点居高临下的姿态,但他其实也是个冲动暴躁的好战肌肉男……排除他们的特殊身份,他们都是当时乃至现在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人形象。
  首位黑人超级英雄黑豹于1966年出现时,距离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不过3年时间,小石城事件也才过去不到10年,美国黑人歧视现象仍极为普遍。当然不能否认市场的力量,无论是漫画还是电影,黑豹都吸引了不少黑人读者或观众,但在当时,让黑人成为主角仍是一种石破天惊的举动,不光需要市场嗅觉,更需要发自内心地对少数族裔平等权利的认同。
   复仇者联盟内部的相爱相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越多,江湖越复杂,纷争也更多,故事便更加丰富。所以想让故事变得好看,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把超级英雄都放在一个世界里,让这些本来都是主角的家伙互相接触,产生交集和冲突。于是有了复仇者联盟。
  把多名超级英雄聚在一部作品里,最早这么玩的不是漫威,而是漫画老字号DC。1960年DC漫画推出《正义联盟》,旗下蝙蝠侠、超人、海王、神奇女侠等超级英雄出现在同一个世界里。这样一来,蝙蝠侠的粉丝可能会为了蝙蝠侠的出场戏份而购买《正义联盟》,然后因为《正义联盟》又喜欢上其他角色,明显带动了整体销量。
  但先发的《正义联盟》故事水平仍停留在上一个时代,无非是把一个英雄打怪变成了多个英雄打更大更多的怪,相互之间缺乏火花。而1963年漫威推出的《复仇者联盟》在故事性上明显技高一筹,几个性情各异但都有点骄傲自大的超级英雄碰头,火花四溅。复仇者联盟内部同样充斥激烈的矛盾和分裂。以最具美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美国队长和无组织无纪律的钢铁侠为首分裂成两派,但曾经的忠诚战士选择保持复仇者联盟的独立自主,而曾经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却担心一个超级英雄团体若缺乏限制极易失控。这个矛盾后来一直未能解决,并一度因此爆发武力冲突。这种战友间相爱相杀的状态后来成为故事发展的核心脉络,威胁会促使复仇者联盟的组织凝聚,共抗外敌。而一旦和平到来,组织潜藏的矛盾便可能爆发,构成新的威胁。
  这或许是种隐喻,我们要么自相残杀,要么并肩与第三方战斗,和平永远只能是短暂的课间休息。至此,漫威漫画的故事模式与基调已然奠定,斯坦·李和漫威的命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或许称得上跌宕起伏,但后来《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的成功,更多是种顺势而为的厚积薄发。
  超级英雄从漫画作品变成了价值观,并通过不断变化的媒介,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斯坦·李逝世后,其老对手DC漫画的官方推特写道:“他(斯坦·李)改变了我们看待英雄的方式,现代漫画将一直有他不可磨灭的印记,他那感染人心的热情,让我们想起自己最初为什么爱上这些故事。” (本版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