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致富路上,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
——宜川县实现全县整体脱贫纪实
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支书张延刚在摘苹果
宜川县幸福院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鳞次栉比的现代弓棚采摘基地
    ●贫困户宋引香向记者展示她家大棚产的“羊角蜜”甜瓜
  本报记者 王建平 思博海
  5月10日,记者走进宜川县“苹果第一村”辛户村,只见一行行苹果树错落有致,一排排二层小别墅整齐排列,道路干净整洁,很多树龄超过50年的苹果树依然长势很好,不少果农正在果园里忙着疏果。谈到去年的收入,村民王升高兴地说:“去年我有16亩果园挂果,卖了20多万元。”
  像王升这样收入的村民,在该村还有很多。据该村支部书记张延刚介绍,村上家家户户种苹果,凭这一项,村民都脱贫致富了。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是1989年500元的60倍,村民从土窑洞搬进了小别墅,家家户户有了小汽车。
  辛户村的脱贫之路只是宜川县整体脱贫的一个缩影。“帮扶的道路上,宜川县坚持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最大任务、最大责任,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瞄准精准二字,创新方法举措,下足绣花功夫,脱贫退出“577”指标全部达标,确保脱贫的路上不拉下一个困难群众。”该县县委书记左怀理说。
  2016年、2017年,宜川县相继荣获陕西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称号,2019年5月被陕西省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
   有了长效产业 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走进丹州街道王湾村弓棚基地,看到上百个弓棚鳞次栉比,甚是壮观。村民张荣正在棚里吊蔓,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种了5个弓棚,主要种植圣女果、西小瓜和哈密瓜,去年她收入了12万元,丈夫圈养了70头羊,一年收入4万多元。
  谈到过去的收入,张荣说:“过去家里的地都是种玉米,收入很低,一年连1万都赚不到;丈夫前些年还出了车祸,家里欠款10多万元,当时真的对生活很失望,觉得没有能力还这笔钱,没想到自从前年发展了弓棚产业,两年就还完了所有欠款。”
  对于今后,张荣充满期待,她笑着说:“今年,准备和丈夫一起多赚点钱,再建两个大棚,有了长效产业,我们致富的信心就更足了。”
  张荣只是该村产业发展的受益人之一。为帮助贫困群众尽快发展起长效产业,宜川县通过资金扶持、户企联合、土地流转等形式,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支部+村企+贫困户”等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苹果等产业2.86万亩,建成5条4.0智能选果线等苹果产业后整理项目,培育发展王湾等脱贫产业基地22个,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
  宜川县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以及新能源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发展机遇,打造了壶口昝家山等一批旅游示范村,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200余人,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英旺、丁盘等3个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用,带动贫困户1330户,户均年收益3000元,连续收益20年。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覆盖所有贫困村,发展电商贫困户124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同时,为了让群众发展产业与掌握技能同步,宜川县围绕发展林果、棚栽、养殖等特色产业,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县乡村建立扶贫培训体系,县上负责贫困学生就业培训,乡镇负责农村青壮年培训,村上负责留守妇女和老人培训。同时,采取上门宣传、集中培训、现场讲解、典型引导、现身说法等形式,实现了贫困户人人参训、户户受益。
  全县累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29场次3.12万人次,基本实现了产业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实用技术。
  宜川县还坚持把一切资金向脱贫攻坚聚拢,累计筹集资金18.3亿元,集中用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强度。其中,在县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累计安排扶贫配套资金1.06亿元,整合使用行业部门资金6.625亿元,争取上级扶贫专项资金3.83亿元;落实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抵押金100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扶贫贷款5358.5万元。
  “目前,山地种苹果、花椒,川道种大棚,沟道搞养殖已成为宜川县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群众有了长效长期产业,掌握了劳动技术技能,完全有能力脱贫致富奔小康。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做优做强产业,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建新说。 
  住进了好房子 过上了好日子
  在辛户村前村有一处白墙灰瓦的院子,院门上方的“幸福院”三个字在冬日的阳光下愈发耀眼。走进院子,一张巨大的全家福挂在门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照片里,10多位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者环顾整个幸福院,只见三位老人正围着石桌打扑克,两位老人坐在外边晒太阳、聊天。两棵合欢树挺立在院落中间,户户门前挂着的红辣椒为这个普通的小院子增添了几分喜庆。
  “咣咣咣……”东头一间平房里传来了响声,透过窗户,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忙活着做饭。“大娘,还没吃饭啊。”“快回来坐,我早吃过了,我女儿女婿说下午来看我,我准备给他们包饺子。猪肉萝卜馅儿的,你们一会也一块儿吃。”73岁的王爱花老人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行上家里吃饭。
  “以前我住在沟里的土窑里,2013年连着下大雨,我的窑成了危窑。想盖新房吧,又因为我患有尿毒症,花费大,实在没钱,只能简单加固一下,每当下雨下雪时总是提心吊胆。前年7月,村上的幸福院盖好后,我和老伴就搬了进来。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得感谢政府和村干部。”说起住进幸福院的感受,王爱花很高兴。76岁的王爱雪住在王爱花的隔壁,是王爱花的表姐。谈起过去的生活,王爱雪深有感触:“过去住的土窑快倒塌了,地方偏,吃水不方便,一下雨下雪就基本出不了门。现在好了,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沙发、电视、炕,政府都免费送,还有养老金、合作社的分红,感觉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提到建设幸福院的土地、资金等问题,辛户村村支书张延刚说,幸福院共修建了20间平房,所使用的土地是以前村级小学的土地,花费的近50万元主要是争取到的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和民政上的项目资金。目前幸福院共安置了8户13位老人,每户2间,空余的房子配备了医务室、活动室和储物室,医生会定期来给老人们做检查,老人们没事也可以去活动室下下棋、打打牌。这里的房子,老人们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他们安享晚年后,由村上其他困难的老人入住。
  “我们既要让老人们愿意住、住得下,还要让老人们有产业、能致富。为解决幸福院老人的脱贫问题,去年,我们村平整出500亩集体土地,拿出90亩分给长期没地或少地的村民,幸福院里的每户老人都分到3亩地,用来发展幼园,目前由合作社代管。”张延刚说,“除此之外,每户老人以2股股金加入村上的云辛果业合作社,享受年底分红,外加一些政策性收入,老人们除了日常开销还有节余。”
  这些老人们的幸福生活只是宜川县扎实实施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的缩影。为了保障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宜川县采取村集体或合作社统建和群众自建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完成656户易地搬迁和2127户“四类重点对象”、3446户“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让贫困群众有了温暖敞亮的新家。
  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成改造提升安全饮水工程298处,实施电网提升改造工程83个行政村267个自然村,建成通村水泥路30条293.52公里,修复油返砂公路101.9公里,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县委常委、副县长南建功说:“宜川县在实施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时把住房和产业相结合,确保搬到新房的群众就近都有产业、能致富。”
  社会各界帮扶 特殊群众生活有了保障
  走进宜川县英旺乡啊道村村民陈德虎家,记者看到,他和妻子住在3间新建的平房里,房子里干干净净,电视、沙发等一应俱全。陈德虎和妻子都是残疾人,身高只有1米3左右,不能干重活。为了帮助这户人家,当地政府利用危房改造项目帮助他们建了新房,协调源丰果牧有限公司帮扶,把陈德虎三年5万元的免息贷款资金作为入股资金,每年享受5000元的分红,同时还享受县上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入3000元,再加上政府性收入,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
  谈到政府的帮扶,陈德虎高兴地说:“多亏政府的帮助,让我住进了新房,有了固定收入。”
  像陈德虎这样的无劳动能力群众,在宜川还有不少,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该县通过支部、企业、能人,带动更多贫困户通过入股、劳务用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电商大户付凡平依托公司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通过打造“公司+合作社+残疾贫困户+互联网+农特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带动35户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增加收入。
  交口乡岔口村能人崔德印成立了益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吸收50户贫困户入股参与,推广羊肚子菌订单种植、一体化销售,建成羊肚子菌50棚。
  英旺乡下塬村引进陕西鲜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财政收入、企业投入和农民入股的方式,建设千亩火龙果脱贫示范基地,按照每亩每年1000元保底分红。
  同时,该县还推行贫困户医疗救助全覆盖。全面推行“中高级职称医师+全科医师团队+贫困户”健康扶贫模式,贫困群众签约率达100%;“四免一提一降”等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实,合规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免费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农业保险等五大保险,累计为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金16.7亿元,实现理赔300余万元,有效杜绝了因病因灾返贫现象发生。
  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统筹政策扶持、社会资助“两方资金”,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学生资助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5万人次3802.16万元,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落实1120名教师对1226名贫困学生进行“一帮一”帮教,特别是对22名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按照“一生一案、一生一策”严格落实送教上门,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全覆盖、零拒绝。
  宜川县扶贫局副局长慕常兴说:“特殊群众一直是政府关注、关心的对象,通过全方位、多部门联合帮扶,这部分群众都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了安全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