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青山绿水带笑颜
——黄龙县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综述
    ●环境优美的兴龙苑小区
    ●蓝天映衬下的美丽村庄
    ●石堡镇梦中的梁家河
    ●圪台乡苜渠村古朴的农家院落
    ●长势良好的羊肚菌
  本报记者 王爱荣 通讯员 孙园芳
  立夏第一天乘车进入黄龙县。穿行在层层叠叠的林海中,满目青翠,清香扑鼻,掩映在林间的一树树野海棠繁花如雪,璀璨绽放。
  多年来,黄龙县坚定不移走大生态、大环保、大发展绿色道路,通过增绿、护绿让“绿色版图”不断扩张,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72.16万亩,森林覆盖率87%;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的打响让绿水青山成为黄龙的响亮名片,相继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而大闸蟹、七彩山鸡、连翘、羊肚菌等悄然兴起的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也成为了农民腰包里的“绿色存折”,去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7.03亿元,增长8.6%。黄龙人自豪地说:我们的青山绿水带了笑颜,变成了金山银山。
  砥砺耕耘,方得沃土。勤劳智慧的黄龙人延续着造林者光荣的使命,守护着黄土高原上这片绿洲,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土高坡也是金坡银坡”的发展理念,戮力同心,向着幸福的未来昂首迈进。 
  增绿护绿,在绿色中迈进
  “在黄土绵延、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上,黄龙就是一片绿洲,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祖祖辈辈黄龙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虽然有着较好的林业基础,但增绿护绿仍然是广大黄龙儿女永恒的主题,我们从绿色中走来,仍向绿色中迈进。”黄龙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海东这样说道。
  黄龙山林区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这片绿波翻滚的林海离不开每一个造林者的执着坚守和默默付出。
  在黄龙县界头庙镇西石林行政村两棵岭小组,王长贵近十年播撒绿色为这里五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5月7日的早晨,伴着蒙蒙细雨,跟随王长贵来到他的油松景观林,在这片林子的山坡上极目远眺,层层叠叠的青山雨雾缭绕,宛若置身仙境之中。
  据当地老乡惠丰尚讲述,界头庙镇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处,在这片林子长起来之前,风沙天气是常有的事,出门经常被吹得一脸土,现在荒山都被种植上了绿树,风沙天气一去不复返了。
  2010年王长贵承包了界头庙镇西石林村的5000多亩荒地,那时起他就和老伴搬进深山,专心植树造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春秋栽树,冬夏管护,在住的民房到林地的这条路上,烙下了他无数双沾满泥土的脚印。
  在黄龙县,王长贵用自己近十年的坚守为荒山增添了5000亩绿色,他是造林者的榜样更是黄龙县全民造林中的一员。
  为了让全民植树造林深入每一个黄龙人的心中,黄龙县积极开展认建、认养公共绿地、树木活动,先后建成“党员林”“青年林”“双拥林”“知青林”等纪念林地;还在县绿化委的统一指导规划下,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城乡绿化等活动。
  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到57.6万余人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0万株,义务尽责率达到94%以上,苗木培育自给率达100%,现在“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绿化黄龙从我做起”不仅仅是黄龙人民皆知的口号,还是每个黄龙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雷霆行动。
  从荒山到青山,黄龙县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1.65万亩;从城区到乡镇,黄龙县城区完成11个公园广场、23段街道绿化、56个园林式单位和22个小区式的绿化任务,完成重点镇绿化2个,乡镇社区绿化5个,村庄绿化47个。
  通过全民参与的增绿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72.16万亩,森林覆盖率87%,城区绿化覆盖率47.83%,乡镇绿化覆盖率3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30%以上。
  全县呈现出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园林绿化成趣的绿化效果,使绿色以线的秀美、点的铺陈、块的厚重,编织着黄龙的千般风情,张扬起黄龙的万种魅力。
  若说全民植树造林为黄龙铺开了巨大的“绿色屏障”,那么森林资源管护则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另一项浩大工程。
  森林资源管护,防火是重中之重。为此,黄龙县根据县森林防火管理体系,按照火险等级划分和所在乡镇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行森林防火“户长制”。形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护林防火一级“户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二级“户长”,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担任三级“户长”,和覆盖全县范围内所有住户的“中心户长”,做到森林防火“户户有人包”,防火责任制实现全面落实。
  同时,县上成立了森林防火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和六大党委应急扑火队,健全了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公安局天眼系统进行并网,实现了黄龙林区防火全覆盖,连续8年荣获全市森林防火先进集体。
  此外,县上还通过“科技之春”“防火宣传月”、媒体广播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把保护森林资源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创造了连续6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佳绩。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黄龙县还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打击滥砍滥伐、非法征占用林地等行为,严厉打击各类毁林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各种有效措施,黄龙县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的保护,目前植物种类达到了101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9种;野生动物种群达到了225种,其中褐马鸡、金钱豹、原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9种。
  生态黄龙绿意浓,全民护绿硕果丰,黄龙县从绿色中走来,又向绿色中迈进。
  打赢“四大保卫战”,守护绿色家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零污染’和对污染‘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强化规划管控,从发展方向上把好关口,从源头上控污、治污,坚决打赢四大保卫战,守护秀丽家园。”对于防污、治污,延安市生态环境局黄龙分局局长白玉明态度坚决。
  就这样,一场国土、生态、水利、农业、林业、城管等相关部门联动出击的碧水、蓝天、青山、净土保卫战在黄龙大地以雷霆之势展开。
  5月8日,下了几天小雨的黄龙县终于放晴。伴着潺潺溪流,踏过石桥,走进石堡镇梁家河村,精美的石雕艺术向大家讲述着村里石崖流油、金鸡打鸣、二龙戏水的传奇;整齐排列的民居、绿茵如毯的草地、树影婆娑的翠绿向大家展示着新农村的秀美。
  在村里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站点,技术员辛强正在查看调节池水位动力情况,他介绍道:“我们现在用的MBR污水处理工艺就是通过管网把村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然后利用一体化设备把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认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河道,这样就能从根源上改善之前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对河流和土壤的污染。”
  在碧水保卫战中,农村水污染防治曾经是全县污水治理短板,但是这一技术的引进将黄龙县农村污水处理打开了新的思路——城乡环卫一体化,目前全县47个行政村已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范围,目前完成瓦子街镇、圪台乡、白马滩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6处。
  为彻底打赢碧水保卫战,黄龙县在河长制的基础上,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达到先行控污治标、系统治污固本的目的。
  经过联合执法,截至目前,全县125处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封堵;新建镇村污水处理设施16处;改造铺设城乡雨污分流收集管网20余公里;关闭搬迁养殖场8处;改造加油站双层罐防渗漏3家;启动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管网修复、垃圾填埋场、河道治理等综合治理工程,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蓝天,总能带来一种令人向往的辽阔与静谧,留住蓝天,让蓝天也成为人们的一种幸福,势必要打赢蓝天保卫战。
  黄龙县通过“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策并举,加快集中供热步伐,全面拆改城区燃煤锅炉,大力推进光伏、风力等清洁能源建设,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018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
  古语有云,土生万物。土壤污染防治是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和民众食品安全、公共健康的大事。
  打赢净土保卫战,黄龙县加强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建成了“垃圾兑换银行”和“爱心超市”,有效保护了土壤环境;同时,大力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率先在全省实施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创建,完成23个生态乡村、10个美丽宜居乡村对标建设、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提标建设任务,2018年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3000套,通过多方措施,有效管控了土壤污染,使全县土壤环境稳中向好。
  发展“绿色”产业,让黄土高坡变成金坡银坡
  每年的4至5月份正是羊肚菌全面上市的季节,来到黄龙县东北部的圪台乡冯家塔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张双印与摘菌工人们有说有笑地忙碌着。
  “我是前年开始种的羊肚菌,最初建了10棚,没想到见效快收益高,品质好的烘干后能卖到800至900元一斤,新摘的湿的一斤最低也能卖到120元。除过人工费、肥料、菌种这些投资,一亩地纯利润不低于1万元……”种植大户张双印一边利落地收着成熟的羊肚菌,一边乐呵呵地介绍到。
  较好的收益赢得许多农民的青睐,在乡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他联合村民以土地流转、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建起了冯家塔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从最初的10棚扩建到31棚。为了追求更优品质,他还种了80亩大田羊肚菌,而且成效显著,最令张双印骄傲的是他把自己的优质羊肚菌已经返销到了四川、云南、广州等羊肚菌盛产地,吸引那里的客商争相购买。
  仅今年4月份这茬,他已经纯收入42万元,按照现在市场行情,今年的31棚、80亩大田羊肚菌至少毛收入280万元。
  在基地打工的陈德成如今也尝到了羊肚菌的甜头,“我从去年9月份给基地流转了6亩土地,那时起就到这里面打工,到现在为止,连(土地)流转费和打工挣了2万多块钱,还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学成了也可以自己发展这个产业。”
  现在,冯家塔的羊肚菌种植模式已经在黄龙县全县全面推广,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除了羊肚菌,黄龙县七彩山鸡、大闸蟹、森林猪、香菇、连翘等林下特色产业也已经悄然兴起,将这丰厚的绿色资源变现。
  “黄龙的生态优势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近几年全县按照‘苹果产业抓升级、核桃产业抓加工、中蜂产业抓品牌、药材产业抓规模、特色产业促旅游、全县农业强生态’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帮助农民将绿色资源变成手里的‘绿色存折’,黄土高坡变成金坡银坡。”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健如是说。
  目前,全县核桃面积已经突破28万亩,农民人均8.7亩;中蜂养殖已达8万余箱,年产蜂蜜1300吨;发展蔬菜7822亩、中药材2130亩、食用菌40万棒、大闸蟹430亩;苹果面积达到14.3万亩,预计产量61900吨,产值4.95亿元。
  与蓬勃发展的林下经济齐头并进的还有生态旅游。近年来,黄龙县依托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积极推进“春看山花、夏居避暑、秋赏红叶、冬玩冰雪”的全季旅游、全域旅游。实施了无量山景区、神道岭景区、龙湖、瓦子街树顶漫步以及黄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景观提升工程,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了乡村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县接待游客838.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2亿元。
  生态崛起,铿锵前行。以前,脚下的这片土地和滚滚的林海哺育了一代代黄龙人;未来,更加勤劳勇敢的黄龙人将继续砥砺耕耘,守护好这片沃土,在迈向幸福的路上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