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幸福原来是这样子!”
——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脱贫纪实
  本报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尚文庆
  “牛主任,这次叫我们来有什么事情呢?”
  “给大伙发生物有机肥。”
  “多少户?每家几袋?”
  “一共40户,120袋肥,32户贫困户每户3袋,剩余8户,分别发放给产业大户、脱贫之星、卫生标兵和五好家庭!”
  “太好喽,眼下正值农作物浇水施肥的关键阶段,这下不用专门跑到镇上去买肥了!”
  牛主任名叫牛志伟,是安塞区招安镇政府的主任科员,也是龙石头村的包片领导。4月23日一大早,他和前来领取肥料的村民宋占军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牛主任,清明节放假的时候,一个在外地工作的亲戚来我家串门儿。他刚进屋就说这才几年光景儿,你们村咋像‘脱了胎换了骨’,我听着心里甭提多舒坦了。”
  龙石头村到底有多大变化,让宋占军那位“见过世面”的亲戚都惊叹不已?近日,记者走进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一探究竟。
  干净整洁的村庄,错落有致的路灯,钢架大棚鳞次栉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孝道文化、村规民约等绘画墙随处可见。置身其间,谁能联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党支部发挥“引擎”作用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作为全国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村,党员承诺制的发起地,近年来,龙石头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发展大棚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将党建活力转换为发展富民新村的动力。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042元,其中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9600元,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自脱贫攻坚以来,安塞区卫生监督所、区防汛办和森林公安局等部门先后成为龙石头村的帮扶单位。“亲戚”们轮番来、挨家走,心贴心、手拉手,一起帮着想办法、解难题。
  从此,龙石头村的幸福接踵而来。
  村党支部引进了安塞煜盛驴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塞北牧场”,帮带贫困群众发展“驴+羊”致富产业,加快脱贫步伐;领办了合作社助力脱贫,建起屋顶光伏电站,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万元左右;投资30多万元建起樱桃采摘园100亩(连体大弓棚7座),推行“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吸纳10户贫困户每户入股1万元,5年内每股每年保底分红2800元;引领群众发展山地苹果,建立长线产业,把贫困户全部嵌入产业链,实现户户有产业目标;建立农村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平台,就业80人,劳务输出258人,其中贫困户就业45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群众15人。实现人人有活干。
  “输血”“造血”并重,“兜底”“开发”共进,龙石头村百姓的日子一点点“热乎”起来。
  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推行了“一墙四栏”工作法。即:脱贫攻坚问题墙、作风监督栏、廉政执纪栏、好人好事栏和脱贫成效栏,把问题梳理上墙,通过教育“懒散”对象,整治村风村貌乱象,对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进行曝光通报,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通报,采取季评比的办法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给予通报表扬。
  “‘一墙四栏’工作法推行以来,呈现出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喜人局面。为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牛志伟介绍道。
  2018,市县扶贫部门的评估小组入驻龙石头村。
  干啥?脱贫摘帽验收!
  “真严呐,‘两不愁三保障’、家庭收入、帮扶项目等多个内容,账本一页一页翻,村子一家一家走。整整忙活了一天半。”说起这事儿,牛志伟现在还激动不已。
  紧张而焦急地等待中,结果终于公布:龙石头村,摘帽啦!
  党员带头啃“硬骨头”带领村民同致富
  “杨书记,多亏了你啊,要不然,我这腿可能一辈子就瘸了!”每次见到村里的第一书记杨璐,徐根虎都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
  2017年1月份,徐根虎在做饭时,因癫痫病发导致腿部烧伤,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杨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多方协调,他联系到西京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谢松涛来到安塞区人民医院为徐根虎治疗。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2017年7月13日,徐根虎的腿部严重烧伤经手术终于得以痊愈,经医生许可出院。“回家以后可要好好休养,千万别干重活儿,有什么事情干不了你就找我。”接徐根虎回家时,杨璐不停地叮嘱。
  “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作为党员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就应该把群众的事情时刻放在心上。为他们的事情冲在前面,是我应该做的!”杨璐说道。
  村庄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必须要有产业支撑。2017年4月份,杨璐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了解村情户情;工作之余,他就与村里的老党员、老支书、致富能手交流沟通,征询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的建议意见。
  通过参观学习,村里最后确定了支部引领发展湖羊养殖的思路。
  有了方向,就能更好发力。仅一个多月时间,全村发展湖羊养殖户10户,其中贫困户6户,新建塞北智慧牧场1个,养殖湖羊300只。
  “湖羊养殖是我们村新发展的产业,现在村里发展养猪产业的有11户,发展养驴产业的有9户,发展苹果产业的有16户,全村40户贫困户基本达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技术、季季有收入的目标。”杨璐对龙石头村的发展充满期待。
  培育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攻堡垒难,守阵地更难。虽然帮扶单位承诺脱贫不脱钩,但咱不能总指望人家啊。”牛志伟说,那阵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坐在一起研究了好几天。议题只有一个:下一步,咋办?
  稳定脱贫,根本在产业兴旺。这方面,龙石头村有点底子。村里种植大棚、搞养殖的人不少,近几年发展得也不错,是全村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大家一合计,还得围绕这个做文章。
  今年52岁的宋占军,成了该村“吃螃蟹”的第一人,也成了村里的“脱贫之星”。在此之前,宋占军的妻子因常年有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他自己也患有胃病,欠下了不少外债。在镇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宋占军走上了种花致富的好道路。
  走进宋占军的4座花卉大棚,玫瑰,百合,红、黄、粉、白等各色非洲菊争相斗艳,每一座大棚都生机盎然。
  “盆景是集观花、观叶、观果于一体的。这棵树是牡丹石榴盆景,我的大棚里有100多棵,都是通过嫁接扦插培育出的新品种。它开牡丹花,长石榴叶,可赏花、食果、大田种植,又可供家庭、宾馆、旅游胜地栽培,市场空间很大……”说起自己的盆景,宋占军如数家珍。
  如今,宋占军经营着四座花棚,有300多个品种、5000多盆的盆景存量,年收入可达20万元。让宋占军高兴的是,自己不仅成了“脱贫之星”,还可以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产业转型。去年,村里已经有两户贫困户入股。
  如果说宋占军是依靠特色产业杀出来的一匹黑马,牛志伟、杨璐就是相中这匹黑马的伯乐。宋占军的“三级跳”,验证了种植大棚思路的正确。
  除了花卉种植,牛志伟、杨璐还带领贫困户培育樱桃种植,蝎子、湖羊养殖等特色产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农民致富。
  “我们组建了飞琳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樱桃种植,吸纳10户贫困户每户入股1万元,5年内每股每年保底分红2800元,5年后按照效益分红增收。”牛志伟说道。
  改善人居环境群众生活更幸福
  近日,正在打扫院落卫生的宋占亮一见记者,便拉着看他们家新建的厕所。“看,我们家的新厕所,卫生、环保,还没有异味!”令宋占亮高兴的是,自家三格化粪生态厕所已经完工,全家人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正在全面铺开的“厕所革命”,只是龙石头村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先后实施通村道路硬化2公里,新建通村富民桥2座,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处、维修改造3处,电力入户率达100%;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2户,危房改造3户,住房安全问题彻底解决;完成改厕60户,新建排水渠5条、“水景观”1处,创建全市美丽宜居示范村。
  同时,深入推进村风民风家风建设,先后举办家庭家风培训班4次,评选“五好家庭”“幸福家庭”21个;组织开展“文明礼仪、传统美德、清洁卫生、文化活动”进农家活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自精准扶贫以来,产业发展了,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提起村里的变化,龙石头村人不禁感叹:“幸福原来是这样子!”
  “群众所期盼的,就是我们应该干好的。以后不仅龙石头村会变得更美、更好,我们整个招安镇的村民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对于未来,安塞区招安镇党委书记杨海东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如果说,龙石头村摘穷帽,更多靠的是外界的“帮”;那么,龙石头村“上富路”,则主要缘于自身的“拼”。
  穷和穷不一样,有人穷惯了,乐于等、靠、要;有人穷怕了,敢于争、闯、干。龙石头村,无疑属于后者。
  在龙石头村采访期间,记者问过几位产业大户,种大棚、搞养殖难不难?他们的回答几乎一致:啥苦都吃过、啥罪都遭过。但正是这样,才成就了一个强村富民的产业。这也再次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