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涛(左)在表彰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马政
编者按
5月16日上午,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姬涛荣获“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也是陕西省残联系统此次唯一获此殊荣者。宜川县残疾人付凡平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他们受到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为残疾人事业无私奉献20余年,被残疾人亲切称为“领头雁”“娘家人”的姬涛;在大火中失去双手、容颜尽毁却能浴火重生、自强不息,最终实现梦想并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付凡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怎样的不平凡?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 “我作为延安市残疾人群体的代言人,只希望残疾人做生活的强者,创生命的奇迹。”5月16日,在荣获“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后,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姬涛如是说。
姬涛,1969年3月出生,陕西子洲人,大学学历、理学学士。虽身有残疾,但从事残疾人工作20年来,姬涛凭借着坚定顽强的意志和甘当残疾人“代言人”的执着信念,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付出了辛勤汗水和满腔热忱,被残疾人亲切地称为残疾人的“领头雁”“娘家人”。他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延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小康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身有残疾的姬涛,对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家庭贫困感同身受。他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指示牢牢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
近年来,姬涛咬住目标不放松。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他全力争取,推动一系列残疾人优惠特惠政策出台。他也常常拖着残缺的身躯,深入学习研究中省市扶贫政策,主持并组织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延安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延安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等政策文件,形成了“政策倾斜、资金捆绑、部门联动、共助脱贫”的残疾人扶贫态势。他更是不顾自身行动不便,深入各县区,进村入户调研指导工作,提出并扎实推进兜底保障、产业扶贫、技能提升、康复训练、托养减负、多元参与“六种”扶贫模式,为残疾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及一至三级残疾人生活补贴进行全覆盖,对1-2级视力、精神、智力、肢体、多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覆盖,对残疾人医疗保险实现政府买单全覆盖,为全市就业年龄段的37743名残疾人全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在姬涛的带领下,市残联每一项工作的扎实开展,都在切实帮助着残疾人解决燃眉之急。
“输血”变“造血”,让残疾人更好地就业创业
近年来,姬涛和市残联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大力鼓励、支持涉农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采取“公司+残疾人户”“合作社+残疾人户”“家庭农场+残疾人户”“互联网+残疾人户”等多种扶贫模式,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就近、就便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和其他生产经营项目。
据了解,对辐射带动10名以上残疾人发展产业的基地,市残联扶持5-20万元,通过基地辐射带动,促进贫困残疾人脱贫;对一些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从事种养殖业的残疾人根据标准规模给予2000元至20000元的补贴,对部分残疾人户采取送羊、猪、鸡、饲料、肥料等实物形式进行扶持;对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由残联注入股本,让残疾人分红得利。
2018年,市残联在宝塔区选择了一批热爱养蜂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培训,并免费借3箱蜜蜂入股扶贫基地。第一年基地给分红利3000元,并定期参加技术培训指导;第二年获基地赠蜂3箱,并通过基地帮扶获利3000元以上;第三年由基地和残联帮助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在此过程中,市残联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及滞销蜂产品的回收。
同时,姬涛深刻认识到扶志扶智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不定期举办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让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现身说法,传播自强不息的正能量,激发贫困残疾人参与脱贫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市残联依托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和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加大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贫困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在培训项目、培训资金上向贫困残疾人倾斜,每年培训不少于1500名贫困残疾人,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他们定期举办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激励残疾人就业创业。
多措并举,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多彩
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是姬涛和市残联一直努力的方向。为此,他们在全市各县区推进并实现了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适配全覆盖;建立并完善康复定点服务网络,成立市、县、乡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实现关口前移、服务上门,优先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知识普及、医疗康复、功能训练等个性化康复服务;近期出台《延安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实现0-12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服务,政府补贴全覆盖。
在残疾人的照料问题上,市残联坚持居家托养、日间照料、集中托养三种形式互补推进,减轻重度残疾人家庭压力。他们每年投资不少于300万元,按照“政府买单、企业让利、群众受益”的原则,通过服务机构培训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由家庭成员护理并取得相应报酬,既实现居家托养又增加收入;对不能独立生活而家庭又无法照料的残疾人,由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进行集中托养,实现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双解放”;对于在工作日期间无人照料的重度残疾人,统一由服务机构采取日间照料的方式进行照顾,解决了其家庭成员的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为有效提升残疾人事业公众知晓率,市残联在延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栏目开办《不一样的人生》广播专栏,在市内公交车体发布助残公益广告,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创业典型、残疾人工作者等先进事迹。同时,他们还组织宝塔区、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深入各乡镇社区开展文艺巡演,定期举办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姬涛,虽然也是残疾人,但他意志坚定,充满正能量,为全市残疾人树立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典范。他让更多的残疾人看到希望,去拥抱光明,融入社会,摆脱贫困,追逐幸福有尊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