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奔赴延安(下)
   阅读提示
  ■后来,孟于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并多次深入华北地区,学习各种地方剧种和小调,不断拓宽演唱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艺术家,她的《康定情歌》《姑娘送公粮》等许多歌曲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一生唯一一次执绋抬棺。
  在延安,孟于先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并参加了学校歌咏队。延安女大是毛泽东亲自倡导、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女子大学,目的是培养具有斗争理论、革命工作方法、妇女运动专长和相当职业技能等知识的妇女干部。
  那时候,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室,更没有课桌椅子,也没有笔记本,学生们就坐在露天地里上课,下雨天就到窑洞里去上课。给她们上课的都是很有名的人,艾思奇、陈伯达讲哲学,王明讲统一战线,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等讲革命形势。下课后,她们就到窑洞里的图书馆去查书。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更艰苦。学生们第一年发了两身衣服,一身单衣,一身棉衣:第二年发了一尺布,打补丁;第三年发了二尺布,打补丁。但是他们怀着对革命的无限热情。克服了种种困难,并且以苦为乐,发挥聪明才智,同时,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文体生活。
  孟于在延安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500人《黄河大合唱》。1940年2月16日,西北摄影队到榆林拍摄电影《塞上风云》路经延安,中央决定组织一场晚会迎接他们,演出的节目就有《黄河大合唱》。
  排练时,冼星海教育大家唱歌要走心,作为文艺工作者,唱歌的时候要把内心世界及情感融汇到歌声里。演出时,冼星海亲自指挥。正是这次合唱,孟于更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苦难联系起来了,第一次感受到音乐力量的伟大。后来,经冼星海鼓励,孟于进入延安鲁艺学习。194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5月,毛泽东亲自到“鲁艺”,号召他们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中去。响应主席号召,孟于和同学们走出校门,一头扎进了陕北的农村。她学习了陕北民歌、秦腔、迷糊调、安塞腰鼓等,这些都为孟于后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歌剧《白毛女》,是贺敬之、丁毅根据流传在河北省平山县白毛仙姑的故事创作的。孟于是白毛女的早期扮演者。1945年,在张家口剧院演出歌剧《白毛女》(喜儿由王昆、孟于和陈群三人扮演)共演出了数十场,场场满座,反响强烈。
  1946年7月,怀来战役前,孟于所在的华北文工一团受邀到怀来前线演出《白毛女》。当时台下有红军的战士,也有刚刚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士兵。杨白劳家的悲惨遭遇深深地震动了台下的观众。当演到杨白劳被黄世仁逼死时,台下一片愤怒声,许多观众把大块的萝卜皮雨点般地抛向“黄世仁”,有个战士甚至忘了这是在演戏,举枪要打,幸亏被及时制止,才没有出事。演到黄世仁被镇压时,台上台下的口号响成了一片。演出后,许多部队当即开了诉苦会,许多俘虏兵都讲了自己家庭的遭遇和不幸,纷纷要求加入解放军。怀来战役胜利后,杨成武给文工团写了一封信:“怀来战役,敌众我寡,所以能取胜,也有你们的功劳,因为我们战士的刺刀尖上带着你们演出激发出来的阶级仇恨。”
  孟于她们还在泊镇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演出。1948年,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改为华北局城工部,并迁至泊镇。8月,城楼工部在泊镇召开一次传达会议,邀请文工团为平津城市的地下工作者演出歌剧《白毛女》。为了保密和安全,所有观众身穿一样的白衬衫,包着白毛巾,捂着白口罩。当演到杨白劳被逼死,喜儿被抢走时,台下不少观众流着热泪发出抽泣声。当演到王大春参加八路军回到家乡杨各庄时,乐队奏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乐曲,台下不约而同地高声唱起来了,并跟着乐曲有节奏地热烈地拍手。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急忙走过来,拉着孟于她们的手说:“演得太好了,很感动人,给我们迎接平津解放的工作增添了力量!”
  1949年2月2日,文工团随部队进入了北平。为庆祝北平解放,9日开始演出歌剧《白毛女》,连演36场,十分轰动,成为机关、市民、学生、工人谈论的话题,为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9年,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孟于和她的战友们又参加了京汉铁路工人的护路斗争。当时在工人中流传着这样一首反映工人苦难生活的歌谣:京汉路是贫寒的路,琉璃河成为流泪的河,长辛店是伤心的店……著名诗人贺敬之听了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一首长诗,经作曲家张奋谱曲,这就是由孟于独唱的《平汉路小唱》。歌曲道出了广大劳苦工人的心声,引起工人们的强烈反响。孟于他们沿着京汉线,一站一站地为工人们演唱。演出中,常常是一曲唱罢,孟于已泪水涟链。这首歌后来成为孟于独唱保留歌曲之一,一直唱到现在。
  新中国成立后,孟于进入中央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1949年,她参加“中国民主青年文工团”,赴匈牙利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她参演的《大秧歌》《胜利效舞》均获得国际舞蹈比赛一等奖(即金奖)。
  1951年4月,孟于参加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她的《志愿军小唱》又一炮打响,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称她是阵地上的“百灵鸟”。彭德怀握着孟于的手说:“这首歌写得非常好,唱得也很好,请你们回去后,赶紧把它灌成唱片,给我寄来,我要让每一个阵地都能听到祖国的歌声。”
  后来,孟于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并多次深入华北地区,学习各种地方剧种和小调,不断拓宽演唱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艺术家,她的《康定情歌》《姑娘送公粮》等许多歌曲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选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延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