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百花齐放 春满圣地
——延安牢记“5•23”精神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兴盛
    ●安塞区少年腰鼓队的小鼓手们进行腰鼓表演(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市委通讯组 蔡英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77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高瞻远瞩地分析中国文艺的发展道路,明确指出了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投入革命实践,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一直以来,延安深入学习贯彻《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引领延安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联系实际,讴歌伟大的时代,传递人民的心声,促进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文艺门类百花竞放、文艺精品群芳争妍、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描绘了浓墨重彩的文艺新篇章,使延安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圣地”的文艺新天地。
  坚持文艺服务大众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工作的时代要求。
  2018年12月26日,在延川县杨圪坮镇的文化广场上,市文联志愿服务队正在为群众演出,民歌说唱《跑旱船》、民歌《新兰花花》、歌曲《像梦一样自由》及陕北说书《精准扶贫》等精彩节目轮番登场,书法家们则用笔墨为村民义写对联,吸引村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驻足观看,现场很是热闹。
  “前几天就听说圪坮来了一群艺术家,有文艺演出了,我跟老婆早上吃完饭就过来了。没想到都是延安的‘大明星’,把文艺送到了我们老百姓家门口,真是好啊,我还让咱们的艺术家给我写了一副对联。”张大爷指着手里还未干透的对联乐呵呵地说。
  当天上午,市文联成立了第一支“延安市文艺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队长高文介绍说,这支队伍会始终坚持“二为”方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把“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作为根本宗旨,深入开展惠民服务,做好慰问演出、展览展示、专业培训、辅导讲座、文艺支教等志愿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更多群众享受公共文化建设成果。
  文艺演出暖民心,党和人民心连心。据了解,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结合志愿者专长,服务队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惠民服务和文艺扶贫扶志扶智活动,服务队目前共送出惠民活动百余场。
  让文艺活动多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满足老百姓对文艺的精神需求,实现文艺与老百姓的零距离接触,是延安市文艺工作的一大亮点。
  记者从市文联了解到,近年来,市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型文艺展览、展演、展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艺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把文艺惠民的落脚点放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上,倡导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道德风尚,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的文化素质。
  去年10月15日,市文联组织12名摄影家赴宜川县开展“苹果熟了”摄影采风活动。摄影家们围绕“苹果熟了”主题,用手中的镜头展示了延安苹果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提升了延安苹果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宣传延安苹果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果。
  围绕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市文联不断创新惠民活动形式,开展了“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惠民、文艺扶贫、文艺支教活动,发挥文艺扶贫扶志扶智作用,足迹遍布全市的各个乡镇、学校、社区和政村。每一次活动现场,文艺志愿者们身入心入情入,现场群众更是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享受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市文联各协会深入基层,开展书法、农民画、剪纸、广场舞、合唱、戏曲等系列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培训班、公益文化讲堂,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真正了解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做到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才能塑造真正富有生命力的精品力作,才能体现文艺服务大众的艺术价值。”市文联党组书记王青山说。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近年来,延安广大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通过精品讲好延安故事,弘扬延安精神,为推动延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5月20日,由延安合唱协会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5·23讲话”发表77周年合唱音乐会在延安大剧院盛大开幕。演出现场,一首首歌唱美好生活、歌唱新延安的艺术经典歌曲回响耳边。
  “举办这期合唱音乐会,旨在推动文艺发展,传播高雅艺术,不断满足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合唱协会主席孙岩介绍说。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2018年10月27日,在延安鲁艺建院80周年的日子,延大鲁艺学院的师生把诞生在延安的经典歌剧《白毛女》搬上延安大剧院的舞台,《北风吹》《太阳出来了》等优美的旋律在舞台上空飞扬。每一个精彩的篇章都会引来阵阵掌声,落幕后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久久不愿离开,逼真的舞台场景、灯光,给观众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仿佛把人们带到了延安时期。
  “重新组排歌剧《白毛女》也是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大学80周年校庆贺信中‘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延大鲁艺学院院长田大成说。
  喜儿的饰演者任婷说:“这次的歌剧排练,不论是演唱技巧、音乐处理,还是舞台表演,对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升。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仅是专业方面,还有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白毛女的饰演者王亚娜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表演机会,演出的成功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作为鲁艺的一员我感到自豪,更为我们鲁艺精神感到骄傲!”
  2018年3月25日,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延安延安》在枣园文化广场东方红大剧院改版首秀。
  爬雪山、过草地、赴延安。红秀《延安延安》改变原有红色剧目的歌舞表演形式,紧紧围绕红色基因传承与弘扬,娓娓道出了那个年代志向远大的革命青年们,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危难的重叠困境中坚强向上的故事。红秀首开中国红色旅游先河,是延安文投精心打造的一部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的跨界演出,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文化自信的精品力作。
  “作品新颖,创新性的以秀这种现代化、科技化的表达方式,演出非常震撼,将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巨大力量阐释得淋漓尽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延安的无穷魅力。”5月21日,来自甘肃的游客李树刚先生看完演出发自内心地说。
  2018年10月17日,我市重点文艺精品扶持项目话剧《人生》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剧院首演,现场观众以另一种形式重温了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和陕北方言、陕北民歌等地域特色元素,将观众带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黄土高原,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曲折的人生。目前,该话剧已经在全国开启巡演。
   坚持用讲话精神办学育人
  新时代,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需要服务人民群众的精品力作,更需要文艺繁荣发展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5月17日,在延安大学鲁艺学院的排练厅内,113名合唱团学生正在一遍遍地激情练习《黄河大合唱》,为即将到来的延安“5·23”音乐节做准备,精心为全市人民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鲁艺学院院长田大成说:“我院牢记‘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的使命,一直以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和陕北地域文化为己任,坚持把学院打造成传承延安鲁艺文艺精神和红色经典作品的人才培养基地,始终坚持用《讲话》精神办学育人。”
  据悉,延大鲁艺学院2011年音乐学专业(红色经典)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获批校级重点扶持学科。2017年以来,学院更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大学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加快学院的建设进程,分别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引进、艺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市文联每年都会组织“少儿书法绘画作品展”“童谣作品征集”“延安青少年声乐大赛”“舞蹈大赛”等各类型文艺评奖、研讨、培训活动,进一步丰富广大青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文艺走进校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并充分展示我市当代青少年的音乐艺术风采,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和文艺人才培养。
  走进鲁艺旧址,“新时代,中国文艺再出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鲁艺精神更加光芒四射。据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茆梅芳介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的要求,鲁艺旧址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进警营、进社区活动,与延安的大中小学校共同举办“鲁艺故事进校园,校园课堂进鲁艺”双向教学活动,让青少年学生感受文艺力量,让鲁艺精神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先后已有数万名师生走进旧址实地参观体验。
  “今后,我们要以‘5·23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发展延安时期的优秀文化,扎扎实实开展各个领域的文艺创作,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延安人民对文艺的精神需求。”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柯昌万为延安文艺发展指明方向。